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真诚人生 ——《回家过年(黄耀池作品集)》序

更新时间:2022-01-11 作者:胡国华来源:广东文坛

认识黄耀池,他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真诚。他对乡邻真诚,对亲友真诚,对战友也真诚;他的作品,流露出的也是真诚。

工作期间,因为忙,除了公文,他没写过什么作品。退休后,有闲暇了,他开始写作。把他在生活中的见闻、感悟、体验,都化作了文字。积累多了,就成了这本书。

与同时代的人相比,黄耀池是幸运的。他出身农家,并无什么背景。1969年年底,他作为一名热血青年,怀着对人生前途和理想的憧憬,响应祖国的号召,应征入伍。而当时,全国千百万知识青年,响应的却是“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口号,正奔赴农村锻炼。因而,黄耀池十分珍惜这一机会,他以真诚的态度,积极工作。原想服完兵役就回家。他的真诚认真被上级看在眼里,一年后,他入了党;三年后,提了干,实现了同时代人中的华丽转身。

提干后,他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先当上了团后勤处管理排长,负责管理机关伙食。1978年12月,他被任命为战勤参谋,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后,被提拔为军需股长,再后来被调到师机关,军机关,军区联勤部机关所属企业工作。在部队共待了33年,可谓大半辈子,成了一名职业军人。直至2002年8月6日在部队退休。

他在军队干的虽然是后勤工作,但在每一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做得十分出色,称得上是一个尽责克己的军人。以致于他从军后五十年,没有回老家过过年。这在他的《回家过年》一文中有异常生动感人的描述。五十年正好是半个世纪,家乡面貌变了,他这个当年的小伙子自然也变了,真可谓“乡音未改鬓毛衰”。他的亲友们自然也像迎接贵宾一样,隆重欢迎他这个远行的游子归来。其中细节感人至深,读后令人动容。

黄耀池的文章,没有任何修饰卖弄,有的只是感人情节的流露。在文字方面,他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反而没有半点造作,没有一丝矫情,留下的都是质朴、自然、感人的字句,读来别有韵味。

军旅生涯,注定了他从军期间没有多少出国的机会。退休后,他终于可以到境外旅行了。他异常珍视那几次难得的机会,每次都做足功课,行前查阅资料,途中笔耕不辍。他的境外游记,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思考,读来不无启迪。其中《日本游》那篇,尤为出彩。可以看出,他从踏上日本的国土开始,就没有停止过思考。虽然中国到过日本的游客数不胜数,也留下了不少从各个角度描写的游记,但黄耀池的这篇,是独特的。他的旅程从大阪开始,行经奈良、名古屋、伊豆、热海、千叶,直至东京。他观察得很细,留下了他对日本各地人文景观的描述,也写到了日本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自然,也勾起了他心中对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留下的伤痛的追忆。他写得客观、冷静,很有分寸,很有深度、广度,读后如身临其境,给人启发。

军旅生涯,给他一生的印象难以磨灭。在这本集子中,许多篇章都有这方面的追记和回忆。《湛江行》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组。2011年11月,因公干他去了湛江四趟,先后待了三十多天,他抽空看望了战友、故交,重访了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故人重逢,故地重游,引发他许多追忆,许多感慨。这篇文章中,也令读者看清了他人生的轨迹和履印,读后很有亲切感。

黄耀池不是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但他的文章无疑有难得的可读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的文字来源于生活,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作者系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