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周思明 | 以文化自觉推进新时代文艺创作
更新时间:2021-12-17 作者: 周思明来源:广东作家网
“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练就高超艺术水平非朝夕之功,需要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如果只想走捷径、求速成、逐虚名,幻想一夜成名,追逐一夜暴富,最终只能是过眼云烟。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低格调的搞笑,无底线的放纵,博眼球的娱乐,不知止的欲望,对文艺有百害而无一利!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这段讲话,既尖锐指出了当前文艺创作的不良风气,也明确了文艺工作者今后的努力方向。
文艺工作者要铸牢自我的文化自觉理念,真正在思想深处树立诚实劳动、扎实创作、把精品创作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心,并且紧密围绕这个重心,开展卓有成效的创演实践。要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永恒主题,排除各种不良观念的干扰,尤其要警惕和抵制那种为了市场效益一再退让,把文艺创作的方向、宗旨、目标不断下移,甚至干脆拆除底线,埋头追逐发行率、收视率、版税、笑声、掌声、喝彩声等市场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作品影响、传播危害的行为和倾向。要始终坚守文艺的真善美的标准和追求,不负以老一辈文学艺术大师们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赵树理、柳青、梅兰芳、常香玉、赵丹、孙道临、侯宝林、高元均、袁阔成、马季、新凤霞、赵丽蓉等人所开创的优良文艺传统,为青年文艺工作者树立好的文艺创作标准和标杆,不断助推文艺创作向精品化、经典化的高原和高峰迈进。可以说,这是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通衢。舍此,其他道路都必然是走不通的死路一条。
新时代文艺创作何为,是当前文艺界必须给予认真研究和正面回答的重大课题。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们的文艺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滋生了一种以市场风向为价值取向的曲艺创演风气,导致文艺创作出现了不容小觑的问题和误区。检视我们的文艺创演实践,确实存在着令人忧虑的不良现象,表现在文学创作上,以“小时代”之虚遮蔽大时代之实的书写;以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怀疑、否定改革的倾向;以狂吐苦水、乖戾之气张扬、强化社会不和谐因素的作品等等,都是客观存在。表现在影视创作上,“抗战神剧”创作仍未绝迹,而失去思想性和史诗书写能力,咀嚼身边小痛苦、小烦恼之类的作品,也时常充斥荧幕,作品制作得粗糙、低劣,几成常态,仅电视剧的题目就显得笼统粗放,与作品内容很不贴切,比如《浴血抗战14年》《一个鬼子都不留》之类,大而无当,空洞无物,内容也鲜有新意,火拼枪战场面千篇一律,拖延时间而已。表现在曲艺创演上,一些创演者对非本质的局部、个别、陈旧、次要、低级、无聊的身边现象玩味不已,表现出了庸俗、媚俗、低俗乃至恶俗的行为,油腔滑调,哗众取宠,占伦理辈分便宜,或指人为畜,甚至拿男女关系抓哏取乐。创作者精品意识匮乏,真诚态度缺失,其结果只能是求诸复制化快餐、急就章式创演。创作者对传统文艺精髓和前辈看家本领继承乏力,乃至主动放弃,他们在“意思”和“意义”二者之间摇摆不定,立场模糊。在竭力追求市场效益的食利动机驱动下,一些创作者打着取悦“上帝”的旗子,附会旧习、佞谀世俗、趋炎附势,钟情铜臭、跪拜市场,这种丧失职业道德底线的行为,实在是文艺的堕落、文化的悲剧。
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呼唤树新风、立新志、创新绩,期待发出文艺的新音、大音、强音。“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这段讲话,对如何以高度文化自觉推进文艺创作作出了最佳阐释。当前,文艺工作者必须对如何推出更多精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与相应的型构策略。要在思想观念、审美理念、艺术执念这三个向度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美学指导,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决不能以各种能够提升市场效益,引发局部、部分受众的青睐的笑声、掌声、喝彩声为旨归。不难想象,如果在思想、审美、艺术方面跌破了底线,如果创作上不追求上限、高标准,那么文艺创作必将遭到大众的唾弃、历史的淘汰。新时代文艺创作要立足当代、关注现实,自觉用当代意识思考现实生活,主动将创作者个人感受升华为公众的感受,不断提高文艺作品的吸引力和传播力。作家、艺术家以及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关注当前现实社会矛盾,关心人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充满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帮助和引导人们走进健康的生活秩序,这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所系。
铁凝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词中指出:“文学艺术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深厚、最强大的底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需要文艺点亮勇毅前行的灯火。”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其中的精品力作、文艺经典已然成为中国人民了解中国革命斗争史和中国经济建设史的生动课和教科书,推动人们生发出对于光明与黑暗、人生与命运、生活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为人民群众提供了难能可贵的人生引领,同时也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不竭的动能。从关系本体论角度说,置身新时代中国语境中的文艺创作,无不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血肉相连,无不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华传统美学的熠熠光辉。当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励精图志,勠力同心,借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召开的强劲东风,大胆探索、积极推进,把文艺创作搞得更好、更精、更优。要自觉、努力摆脱和扬弃各种不良习气、不正之风,不为消费主义、娱乐至上的风潮所干扰,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克服浮躁焦虑,弘扬工匠精神。要研究市场、研究观众,摸透市场规律和观众心理,努力创作出“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文艺精品,真正把文艺作品写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写到他们的灵魂深处,使其看了动情、听了动心,过后还能有所反思,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将文艺创作推向高原和高峰。
(作者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