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助力青年作家成为文学强国建设中的有生力量

——作协五年工作巡礼系列报道之十二

更新时间:2021-12-07 作者:徐 健 宋 晗来源:文艺报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作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强大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未来。在中华民族追求民族解放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每一次重要的文学潮流和创新实践中,我们总是能看到青年作家的身影,感受青年作家的创作活力。青年作家的创作和成长,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九代会以来,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单位始终将团结、引导、发现、扶持青年作家作为工作的重要任务,始终着力于更广泛地发现青年作家、更有力地扶持青年作家,始终着力于为青年作家的创作和成长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支持与帮助,把加强青年文学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文学事业的“百年大计”。

助推文学新秀,加强青年作家队伍建设

2018年9月,由中国作协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举办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16名青年作家和青年文学工作者代表参加会议。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于1956年首次召开,此前已召开过七次,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具有重大影响和重要作用的会议。每一次青创会都对青年作家的成长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次会议旨在团结动员广大青年作家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塑造时代新人,攀登文学高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贯彻落实第八届全国青创会精神,中国作协多措并举,各省市作协也相继出台了培养计划、奖励机制等各项措施,研究和关注文学新秀,一齐助力青年作家成长。

2020年4月,为加强对青年文学创作及青年作家队伍建设的支持引导,中国作协青年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成立以来,青年工作委员会以多种方式团结引领广大青年作家和青年文学工作者,加强对文学新人创作及队伍建设的研究、引导和规划。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动广大青年作家、青年文学工作者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立场,践行使命担当,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担责,今年6月,青年工作委员会在京举行“四史”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动员广大青年作家、青年文学工作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上担当使命责任,积极投入创作,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大家表示,通过学习“四史”,能够更深刻理解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选择的正确性和必然性,增加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并自觉用以指导创作,提高作品表现时代的能力。在引导、扶持创作上,青年工作委员会与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西藏自治区作协联合在拉萨举办“西藏青年作家研讨会”,与《南方文坛》杂志联合在南宁举办“新时代青年写作的可能性”研讨会,联合南京师范大学、译林出版社共同成立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原创文学研究暨出版中心。这一系列举动为青年作家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交流机制,在新的视野下为青年作家开辟了新的创作空间。

五年来,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在每年的调研中,都把青年文学人才的培养作为重要课题,尤其关注基层青年作家在创作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与难点,推动地方作协、行业作协加强基层青年作家工作。积极实施青年作家创作扶持计划,加强青年作家文学培训工作,吸收更多创作势头好、文学潜力大的青年作家加入中国作协;拓展工作渠道、延伸工作手臂,进一步将青年网络文学作家、青年自由撰稿人等新兴写作群体纳入作协的工作范围;加强对青年文学创作优秀成果的研究和宣传推介,扩大青年作家及其作品的社会影响力。积极推动有关部门、有关地方党委政府更加切实地关心、爱护和帮助青年作家的工作和生活。

为青年作家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

五年来,中国作协所属报刊社网通过多项切实举措,积极搭建平台,发现和推介新生力量,推动优秀青年作家作品不断涌现。

作为文学创作与批评的阵地,《文艺报》引领文学批评新风,与中国作协创研部合办“新力量”专刊,与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合作“网络文艺”专刊,发挥团结青年作家、网络作家以及出版界、评论界的作用,助力青年作家成长。“新力量”专刊展现了许多新面孔与新作品,用多种形式探讨当下青年作家的文学作品与话题。《人民文学》为青年作家设置“新浪潮”“90后”等栏目,推出了一系列展现年轻一代风采的优秀作品,并借助“青年作家批评家高峰论坛”等形式与青年作家建立良好的互动,培育出许多在文学界已经产生影响的青年作家与批评家。《诗刊》通过“发现”“每月诗星”“双子星座”和“校园”等栏目刊发青年诗人的优秀诗作,每年评选出两位“青年诗人奖”获奖者,不断激发文学青年们的创作热情。通过组织“青春诗会”推举诗坛新鲜血液。《民族文学》的“本刊新人”“大学生诗页”等栏目,发掘具有创作潜力的少数民族作家、诗人,促成他们以鲜活笔墨抒写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同时,举办《民族文学》重点作家培训班、少数民族文学版作家翻译家培训班以及文学实践活动,加强对青年作家的培养。《中国作家》在文学版上专门设立了“新实力”栏目,以较大篇幅刊发青年作家作品,组织青年作家到边疆地区进行采访创作。《小说选刊》《长篇小说选刊》《中国校园文学》等刊物也通过不同栏目刊发了众多青年作家的优秀作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国作家网、作家出版社等单位也通过多项举措扶持青年作家、评论家的成长。

鲁迅文学院持续开办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对培养优秀青年作家评论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现代文学馆持续组织开展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年度优秀论文奖评奖工作,培养学术新人、引领学术发展的方向。加强客座研究员队伍建设,开拓青年批评家学术视野,促进青年学者对当下文学现场的关注与研究。中国作协组织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中华文学基金会组织编选的“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和茅盾文学新人奖评选,有效促进一大批有潜力的文学新人的成长。

中国作协举办的各种国际交流活动中也越来越多地涌现青年作家的身影。在中国当代文学精品译介工程中,不仅包含知名作家,也包括许多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2021年10月,中国作协在京举办中青年作家国际传播高研班,围绕中国当代文学如何影响世界、世界文学最新动态、中国文学“走出去”平台建设、版权保护与版权贸易、中国当代文学海外推广等课题进行了深入学习与交流,以此帮助青年作家建立版权意识,加强国际合作与传播,更好地助力青年作家作品走出去。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作家成长

五年来,各地方作协、行业作协等团体会员单位积极从工作机制、队伍建设、平台搭建等各个方面支持青年作家创作和成长,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创新方式方法,加大扶持培养力度,为青年作家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各地作协通过签约作家、签约评论家制度和重点作品扶持等机制支持作家成长。组织召开作品研讨会,邀请有经验的作家、批评家研讨、点评青年作家的创作,为青年作家、评论家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上海作协不断丰富和完善作家制度建设,优化人才服务配套措施,在创作资助、作品宣传、考核表彰和奖励等方面实现长效化和常态化。连续举办上海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紧扣文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开展交流研讨。浙江作协实施的“新荷计划”,有效地培养了近300位青年作家,部分青年作家在文坛上已渐成气候,形成新一代的“文学浙军”。此外,浙江作协还不断创新模式,通过跨省办班等拓展渠道,先后选派青年作家赴山东、江苏、广东、上海、河南等地进行文学交流。山东作协建立完善签约作家制度,形成了多出作品、出好作品的竞争激励机制;召开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创新培训方式,扩大培训范围,举办青年作家高研班,与鲁迅文学院联合举办山东中青年作家研修班;编辑出版《文学鲁军新锐文丛》《齐鲁文学作品年展》,发现培养文学新人。四川作协实施“青年作家培训工程”,举办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和网络作家培训班;抓好少数民族青年作家文学创作,引导作家对本民族历史和现实生活进行文学书写。江苏作协和江苏当代作家研究中心基地共同发起了“江苏文学新秀双月谈”活动,研究和关注对象为江苏文学新秀。重庆作协从全局出发推动青年作家培养工作,定期研究分析青年作家培养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办法;加大选送培养力度,对青年作家给予多种政策支持,在文学奖和文艺资助项目方面向青年作家倾斜;发挥重庆文学院作用,举办青年作家培训班,实施签约作家与创作员制度,开展“巴蜀青年文学奖”评选等活动,为重庆文学发展培养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