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广东清远第三届生态文化高峰论坛在线上举行
更新时间:2021-12-06 作者:王忠耀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12月4日,“生态、人文、生活的对接和融合”——广东清远市第三届生态文化高峰论坛在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举行。逾20位来自北京、武汉、广州等10所高校的著名生态文化专家学者与清远本地专家、作家、诗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一堂,分别从“清远&生态”“生态批评前沿”“生态文明构建的维度”“生态与诗意栖居”四个方面展开研讨,为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此前两届生态文化建设研讨会的成功举行,获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多家媒体的关注,并在大家的研讨中产生了不少理论成果。因为疫情的原因,第三届生态文化高峰论坛只能以线上的方式举行,在疫情还在全球肆虐的背景下召开这个生态文化方面的研讨会,有着一种特殊的意义。可以说是“云端风暴,思想汇聚”。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副主任王振认为,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实践的引领和先导。他在会上谈到,可以从倡导生态伦理道德、保护传承生态文化遗产、发展生态文化教育、繁荣生态文化创作、打造生态文化品牌、推动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生态文化建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也正在不断采取措施,推动生态文化建设。
中国林业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秘书长曹靖提到:“新时代的生态文学艺术创作要紧扣人民群众的生态文化需求,多出精品力作。”他鼓励广大文学艺术家和文化学者,深入生态保护的一线,积极创作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生态文学艺术作品,努力开创生态文学艺术创作的新局面,同时,也可以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理念,为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人民文学》杂志编审杨海蒂说,生态文学有自己的使命与担当,她认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最是生态文学的价值旨归。当今,影视的全民普及、摄影的空前发达、网络的如火如荼,导致文学空间被大为挤压,时代的变迁、题材的限制、环境的恶化,都是生态文学写作的瓶颈。面对如此困境,我们必须探索新的出路,力图更多更大的创新突破。
主办方代表、清远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李贤成表示,举办本次高峰论坛,旨在搭建平台,汇聚智慧,为清远的生态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学术支撑。通过理论研讨,探索清远生态文化发展的新路径,推动清远成为生态发展的新标杆。
聚焦生态批评前沿
文艺评论家、《北江》执行主编马忠以“揭开‘清远生态诗歌’的面纱”为题,对清远生态诗歌的出现、主张、行动及特征进行了介绍。他指出,地处粤北的清远,是一座绿色的城市,也是一个诗歌之城,“清远生态诗歌”作为一个独特的地域文学形态和现象正在引起文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反响。
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中文二级教授,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杨文丰则以吹气球作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生态散文容量扩充的见解:“每一篇生态散文都有必要以艺术手法或策略,最大限度地扩充容量,犹同给气球充气,在不爆破的前提下以达最大的容积。”他认为,任何一位想有所作为的生态散文家都应该有想做生态思想家的“野心”,至少也该是生态思想者。他同时提出“小生态散文”和“大生态散文”的概念,前者与后者相比,仅仅针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而未能更深入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缺乏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推动生态文明构建,关键在人的理念
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原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卢风以“消费主义与绿色生活方式”为题进行分享,他提到,物质主义的消费主义是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但建设生态文明只需要超越物质主义,不需要超越消费主义。绿色消费主义是与物质主义脱钩的消费主义。绿色消费主义激励人们的非物质消费,但反对物质消费的攀比。绿色消费主义支持绿色生活方式。
《生态文化》杂志主编胡伟在谈到清远生态文学创作的价值时表示,清远生态诗歌作为生态文学龙头品种,有效带动了清远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对广东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他同时提到生态文学对自然、国家、社会、个人的矛盾,具有独特的消解作用。生态文学应该从科技、机制、实践等更高维度,提升水平,服务读者。
生态与诗意栖居
岭南书院执行院长茉莉在会上分享了江心岛对清远本土生活方式的营造与想象,她认为,生态、人文与生活三者融合的载体只能是人,人的存在,让生态场景、人文空间与生活方式具有了文化的意义。
著名生态诗人、清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戚华海谈到,清远的生态文学立足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吾乡吾土,让文学的触角进入生态地理和与它相伴而生的人文地理,艺术地表现丰富多样的生态实践,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栖居”。其次清远的生态文学正引导人们参与对“绿色生活”的追求,让人们更加珍爱身边的环境和自然,并投身到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实践当中去。
他指出,人与自然往往是分离的,所以现在生态文学要做的就是引导人们回归自然,重新和自然建立联系,建立一种审美关系,在这种回归当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心灵和精神,进而重新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自觉形成一种建构性的“生态伦理”和“生态理想”。
《生态文化》杂志副主编冯小军,清远日报社编委樊沃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长聘副教授、广州市黄埔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龙其林,广东省文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广东财经大学创意文化与写作研究中心主任田忠辉,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的老师苏雪婷,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希也都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生态文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
本次活动由中共清远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林业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清远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清远市社会科学服务中心、《生态文化》杂志社、清远市一默智库创新中心承办,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