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李钟声 | 陈彦儒散文的真实与厚实
更新时间:2021-10-08 作者:李钟声来源: 中山日报
最近,知名作家陈彦儒君要出版散文集《浪漫珠海——我从古代来》,想嘱我写篇序,他说,这是市里的计划,也是自己出的第五本书,时间比较急。
和陈彦儒君素未谋面,只是通过珠海市兴宁商会会长张远华先生介绍,得知2019年加入中国作协的陈君爱好写作,十分刻苦、严谨,是客籍作家的骄傲。待我翻看了他的目录和数十篇文章,觉得内容挺丰富的,又吸引我细心地读了若干篇章。娓娓道来,材料丰富,有深度,写作范围从他家乡兴宁的乡村,到四望嶂老矿区,再到他如今生活的珠海,到万山群岛,从他熟悉的各地朋友,到他接触过的著名专家和文人余光中、洛夫、李敖等,陈君写下众多的文字,花了莫大的心血。
尤其难得的是,陈君还善于思考,不盲目崇拜权威。他在饶宗颐“生前唯一一部亲自审定的传记”中,看到饶宗颐说过一句话:“人类之中,中国是最不懂什么是‘死’的民族,连研究死的问题的勇气都没有,可见人的灵性差别之大!”
面对着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饶宗颐,陈君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撰文提出饶宗颐是否没读懂中国经典中的有关“死亡”的文化论述。他列举儒、释、道三家的“生死观”,PK饶宗颐津津乐道的埃及《死书》以及波斯诗人有关死亡的诗句。但陈君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巧妙地联想到“如果给我一个栏目会如何干”——陈君从思考的角度跳出来,聊到策划案,再谈到如果给自己机遇,就会在珠海的多个海岛中开展“生存大冒险”之类活动,比如到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在全国召集儒、释、道三家代表人物,赴海岛拍摄“儒、释、道三家荒岛论生死”的篝火论坛,以此为契机,拍摄一系列超越国内众多电视千篇一律的节目,打造一款红遍粤港澳甚至国内的新栏目。此设想可谓大胆了。
一本散文,内容丰满、厚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本颇具功力而内容扎实的书。
这本获得第四届苏曼殊文学奖的散文集,有温度,有高度,也有广度,作者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客家人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字和梦想,而且还从特区思维反思当前一些传统媒体的弱势格局,展现敢想敢干的勇气!作者在书写现实的同时,还时常领我们去回望历史,这就使他笔下的叙述动人而结实,并且同一般的散文写法不同,显示出独有的个性和特色,给人印象深刻!
陈彦儒君的散文用真切的细节和翔实的材料记述,显示其价值。像记述上世纪广东工业建设初期的四望嶂煤矿历史,靠充实的细节和故事,靠作家的父老乡亲的回忆,靠一件件看似小事、实则重大的记述,向我们还原了当年的历史——共和国工业艰难发展的岁月。
由此,我想起了伟大的《史记》,想起了司马迁。在这里,我并不是把陈彦儒与司马迁相提并论,把陈彦儒的写作与《史记》相提并论,我只是希望,有更多的当代作家,用散文和其他纪实的形式,把我们的历史,真实、有趣、有血有肉地记录下来,留给后人。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呵!
像写四望嶂这一类的文章,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我之所以重点提及,是因为这些年来,我觉得这类文章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又太不引人注意(特别是文学评论界)之故。这些年来,随着写作自由度的增加,我们的作者写的散文,虽然题材范围扩大了,抒写看似更加自由、放松,但是文学散文也出现了一个倾向,忽略了去关注大的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内容,忽略了对这一类问题的抒写和议论研究。如现今农村所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如何对此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比如,梁鸿的从梁庄看中国——《中国在梁庄》这类好文(纪实性散文——包括田野调查这类)。这里,我始终认为,有良心有责任感的作家,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更为关注我们民族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与我们的父老乡亲、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一句话,跟随时代前进。做时代的真实代言人、记录者。这是何等光荣、何等有价值的任务呵!
在这里,我们并不要求每个作家都得去写什么题材,什么内容,但陈彦儒君从封闭落后的粤东北山村,投身到充满时代气息的珠海经济特区,他做过很长时间的记者,由此去回望、去思考和总结这类题材,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客家历史和文化、美食、珠海的人文、名人交往等等,都写得具体、生动、好读。
感谢陈君的眼光,初读本书,使我得到很好的精神享受。我想,这类文章,作为文学性的散文,如能更精练,做更多更高明的取舍,就会写得更精粹更集中一些。另外,作为文学性的散文,可以更多地运用一些文学创作手法,以增强其文学性,以求更好读、更吸引人、更有味。
这是一个作家一辈子的任务了。
作者简介:李钟声,资深报人,高级编辑,中国作协会员,曾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兼南方日报出版社总编辑,广东省政府参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