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研讨本土红色题材作品《竹魂》 擦亮湛江“红色文化名片”
更新时间:2021-09-01 作者:卓朝兴来源:湛江晚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积极配合湛江市文联实施“庆祝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8月28日,南国书香节期间,湛江市作家协会在湛江书城金沙湾店举办了湛江红色题材文学作品《竹魂》创作分享暨研讨会,弘扬湛江红色革命精神,擦亮湛江“红色文化名片”。
本次活动指导单位为湛江市文联,主办单位为湛江市作家协会,主题为“学党史,办实事,致敬革命先烈,弘扬红色革命精神”。
《竹魂》是中国作协会员、湛江市作协副主席陈华清创作的本土红色题材文学作品,2021年6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入选广东省作家协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10部重点红色题材作品。
研讨会上,四位专家学者与作者陈华清(右一)分享《竹魂》阅读体会,并进行研讨交流
“我创作《竹魂》的初衷是致敬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陈华清介绍,《竹魂》以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钟竹筠、韩盈伉俪献身革命的故事为原型,多方位展现了风起云涌的广东南路革命斗争。
陈华清分享了自己如何将革命烈士红色事迹与文学艺术表达相融合的创作经历。她说,研究跟文学创作是两回事,是不同的思维方式。研究,是找出历史的事实,还原真相,是严谨的,一丝不苟的;而红色题材的文学创作,是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反映历史事件,刻画人物形象,讲究文学性和写作技巧,要写得生动形象、吸引人,让读者看得下去,产生阅读期待。
创作经历
陈华清:
追寻先烈足迹,进行深度调研
在位于遂溪县城的黄学增纪念中学内,有一座庄严肃穆的三烈士合葬墓。里面长眠的是革命伴侣钟竹筠、韩盈烈士以及他们的战友颜卓。
陈清曾是这间中学的学生。她回忆,每到清明节,学校会组织学生到三烈士墓拜祭,请人讲述革命先烈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曾请过钟竹筠、韩盈的儿子韩道,现场讲父母的革命故事给学生们听,“革命者的故事,留在我心中。”
2017年,陈华清作一个关于本土名人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的课题研究,开始初步研究钟竹筠、韩盈,更深入了解到他们为广东南路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时常为钟竹筠的精神感动。了解得越多越敬佩、越震撼。我觉得,作为一名本土作者,有责任把湛江的革命故事写出来,跟更多人分享,宣传湛江革命先烈,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铭记先烈,让红色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从研究到创作,整个过程中,我做得很累很苦,但从来没想过放弃。”陈华清时常鼓励自己,革命先烈为了救国救民连最宝贵的生命都牺牲了,自己辛苦一点又算什么?正是这种致敬革命先烈的朴素情怀、坚定信念,像生命里的一道光,照亮作家前行的路,支撑着她一步步完成《竹魂》。
在写《竹魂》之前,陈华清已经创作了两部红色题材的长篇小说《地火》《琼花》,积累了一定的创作经验。但创作《竹魂》,陈华清仍然非常谨慎。她认为,一定要认真研究党史,尊重历史,获取真实的史料。在写《竹魂》之前,陈华清做了3个与钟竹筠、韩盈有关的研究课题,下了很多功夫,做足准备工作。
为了获取资料,陈华清沿着烈士们曾经生活、革命的足迹,一一寻访。其中,包括到遂溪县杨柑镇竹君村,在钟竹筠故居的树下听村干部讲钟竹筠的故事。接着到广西北海、防城港、东兴,广东湛江、茂名高州等地。每到一处,陈华清都到当地的党史研究室、党校等单位调研,得到支持,带回不少资料。
钟竹筠、韩盈以及《竹魂》中写到的很多烈士,都曾在广州读过书,在广州接受进步思想,走上革命的道路。为了创作,陈华清甚至独自去广州租房住下来,到书中人物活动过的地方去调研。
陈华清还多次到遂溪南门圩采访钟竹筠的儿媳妇、孙子、孙女等人,还有其他知情人,悉心听他们讲述。并不时上旧书店“淘宝”购书,在发黄的旧书中“掘金”。
研讨交流
市作协主席陈通:
《竹魂》擦亮了湛江“红色文化名片”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今天,《竹魂》是一本很好的红色题材文学作品和红色教育读本,擦亮了湛江‘红色文化名片’。本书无论是在文学性、艺术性还是教育性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湛江日报副总编辑、湛江晚报总编辑、湛江市作家协会主席陈通说,首先从小说的书名《竹魂》,在自己看来有深层意义。小说主人公钟竹筠烈士高尚的灵魂,可浓缩概括为“竹魂”,因为竹子本身的特性——坚韧挺拔。竹子生命力顽强,只需一点点土壤、一点点水源就可以在大地上蓬勃生长,耐碱耐旱,作家陈华清正是借“竹魂”象征无数革命先烈高尚的精神。这些革命先烈无私奉献,以血肉之躯和宝贵的生命开创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陈通说,《竹魂》将不被世人所熟知的钟竹筠、韩盈等烈士的革命事迹生动展现出来。就艺术方面而言,《竹魂》细节饱满,很是感人,虽说红色题材不容易把握,但作为文学作品写得张弛有度,富有生活气息。“陈华清是被革命先烈的故事、革命精神感动而写《竹魂》,并把这份感动、真情实感投入到创作中,这也是作者始终坚守初心完成这本红色题材小说创作的重要原因。”
宋立民教授:
《竹魂》的推出非常及时
岭南师范学院教授宋立民认为,陈华清以女性为主人公的红色题材长篇小说,继《地火》《琼花》两部获得奖励以及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推荐书目之后,能够迅速推出红色系列的第三部《竹魂》,不仅完全必要,而且非常及时。系列小说作为红色文化,如果能够进入大中小学校园,既有助于建立市民和学子们的文化自信力和自豪感,推动粤西地区的文化崛起,又可以通过传承、创新、弘扬粤西地区红色文化。
宋立民还建议,吸取《竹魂》的写作经验,可以考虑逐步建设一个“粤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以推进粤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成系统、成艺术、进课堂、进校园。
龙鸣教授:
《竹魂》挺拔劲节、清雅澹泊
岭南师范学院教授龙鸣说,如果想让读者理解英雄,产生共振和共鸣,就必须寻找人们思想情感中的最大公约数,这就需要文学。年轻的钟秀贞和革命伴侣韩盈一起论竹,谈传统文化中的“比德”,他们认同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还有一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种文学欣赏让他们的精神升华,两个相爱的人决定,钟秀贞改名为钟竹筠,这是一次文学创作,更是一种文化意识的觉醒。而作家陈华清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灵魂,写出了湛江本年度文学重头力作《竹魂》。
洪艳副教授:
革命烈士塑写得饱满而丰盈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洪艳认为,陈华清的《竹魂》作为一部红色题材作品,有三个引人思考的写作向度——历史真实与文学真实的双线并置、文本创作特色的可辨识性、中国故事叙事编码的建构性。作者正是从这样的历史真实与文学真实的双线并置中,谱写了一位女革命者的生命赞歌。全书将一位英雄从少女到母亲、从懵懂到成熟中坚韧果敢的品格养成,将一位革命烈士生命历程中的善良、不屈、坚强与刚毅以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成长历程,塑写得饱满而丰盈。
洪艳分析道,《竹魂》作为红色文学中的成长型作品,陈华清将人物的成长辅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很好消解了艰难岁月与现实造成的疏离感。陈华清为钟竹筠成长背景与革命活动开展的地域性做了全面的铺写,比如雷州半岛中的广州湾、遂溪、杨柑、敦文村、海山村等的历史风貌与人文风情。另外,陈华清将地方民俗活动与革命宣传活动巧妙结合,借趣味性呈现革命者的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