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王俊康 | 在暴风雨中高傲地飞翔

——读谢友义红色题材报告文学《旷野先声一走近阮啸仙》

更新时间:2021-08-10 作者:王俊康来源:广东作家网

在我党百年华诞的前两天,作家谢友义给我送来长篇报告文学《旷野先声一走近阮啸仙》,这是2020年广东重大现实题材和红色题材创作扶持选题,终于在我党百年华诞之际问世了,捧在手上,分明感受到书中散发的温暖,这是他近三年来,第三部红色题材长篇专著。我想,这是他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最珍贵的礼品,也是献上他对中国共产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阮啸仙是我国最早的五十多位党员之一,他对党无比的忠诚,也是中共早期领导层中最卓越的最富斗争精神的革命先驱之一。他在“五四”运动、学运风潮、建团建党、国共合作以及农民运动中,都是向旧社会反动势力猛烈开火冲锋陷阵的领导人物之一,特别在监察审计方面,更是开创历史之先河,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也是人民审计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曾与毛泽东、澎湃等人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一大批农民运动的骨干,毛泽东撰文说“广东的同志,在反抗帝国主义、反抗军阀、反抗大商买办阶级、反抗地主阶级各次很大的运动中,都做了人民的的领导”。毛泽东对广东农民运动的高度评价,实际上也是对包括澎湃、阮啸仙在内的农民运动先驱的热情赞许。

在长篇报告文学中,作家以翔实而又生动的笔触带我们走近阮啸仙,向我们还原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不管在狂飙突进的“五四”运动时期、还是在岭南的鹤山、花县、广宁等地发动农民运动的艰难岁月,也不管在领导1927年韶关仁化大暴动关键时刻,还是在上海互济总会营救被捕的革命同志的日日夜夜,都让人们看到初心在怀勇赴使命革命者的高贵品质。阮啸仙有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他从《共产党宣言》中,吸取了智慧和力量,知道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于是他有了无穷无尽的勇气,向反动的旧势力宣战,为此,他们可以慷慨高歌赴汤蹈火。此时,我很自然联想到高尔基那充满战斗激情的《海燕之歌》,在革命大风暴到来之时,象征革命者形象的海燕,在乌云和大海之间,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它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并迸发出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对胜利的信心,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的。这黑色的精灵、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高声呼啸“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革命先驱阮啸仙以及觉醒的共产党人,在砸烂一个旧社会中,展现的大无畏斗争精神,与暴风雨中高傲的海燕,何其相似乃尔!阮啸仙早在一九三五年已壮烈牺牲,至今已有八十六年了,今天阳光普照,大地温煦,阮啸仙烈士的英名早已载入革命史册,名垂千古。在建党百年之时,有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眼前。

那就是如何让革命先驱光辉事迹,从尘封已久的历史文库中“活”起来,如何让牺牲远去的英雄,从档案典籍中“走”出来。让其重现勃发英姿,再抒壮志情怀,说好革命故事,激励后人前行。

对此,我欣赏作者的创新思维有三。

其一,在作品发表园地和读者的定位上,他把十五万字的报告文学,全文发表在大开版的“中学生报”上(总第4649期特刊),该报是全国优秀教育教辅报,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读者对象明确定位在中学生上,这样把红色基因传播进校园落到实处,校园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得到充实,再上一个新台阶。

其二,尊重中学生阅读习惯,在书的结构上整体构思,推陈出新不落俗套,一改报告文学常见的“多向交叉思维”模式,而用条理清晰,分类归纳的形式来撰写。十五万字作品分成三大板块十五章节,分头并进各闪亮点,让英雄光辉事迹从多立面多层次上来阐述,更易读进读者心里。

特别是第二板块“穹顶之下,人生聚散”,其构思更是独具匠心,他用“以熟悉带陌生”的方法带出主角阮啸仙的革命生涯。中学生对他不是很熟悉,但对陈独秀,毛泽东,彭湃,周恩来,陈毅都耳熟能详,应该是相当熟悉的,于是他用多个章节专题分别阐述,阮啸仙与陈独秀,与毛泽东,与彭湃,与周恩来与陈毅并肩战斗,风雨同舟的革命故事。

在与这些领袖人物的关系介绍中,又善于根据实际交往,突出介绍个性亮点,避免众人一面的面谱化泛泛而谈,在与陈独秀关系中,突出“感情变化”;在与毛泽东关系中,突出“志同道合”;在彭湃关系中,突出“农民运动”;在与周恩来关系中,突出“肝胆相照”,在与陈毅关系中,突出“惺惺相惜”。这样,既详尽又专注的个性化介绍,帮助中学生加深阅读记忆。比较陌生的阮啸仙人物形象,自然浮现眼前,映入脑海,从中进一步看到我党革命先驱光辉的精神风范。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百年讲话中所说的“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其三,关于导读。导读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十五个章节,十五段导读或精神醒目,引入佳境;或含蓄提示,概括全文;或提纲挚领、纲举目张;或情感喷发、文采斐然,精彩的阅读对中学生来说,就像奥运会先行入场的旗手一样,分外瞩目,吸引眼球。

随手拾几例来分享吧。

第二章节:“阮啸仙在花县发动的农民运动”。导语:“不懂得乡村何以懂得中国,阮啸仙生长于农村,正是(他)对农民的同情,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对农村贫富对立的把握,对农民困苦生活根源的分析,对农民革命觉悟和作为力量的分析,使阮啸仙和澎湃一样,成为20世纪初叶…农民运动的旗手和领军人。”

这段导语、了了几句就把阮啸仙农民领袖的地位以及形成的原因全盘托出。,

第九章节“阮啸仙与周恩来”。导语:“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在土地革命的烽火里, 阮啸仙与周恩来有过几段短暂却火花迸溅、肝胆相照的共同岁月”。这段导语,带出阮啸仙与周恩来“风雨同舟、肝胆寸知”的几段革命生涯,对全文起到引领作用,再如第十一章节“阮啸仙的红色伴侣高恬波"。导语:“他是太阳,但她不是月亮,他们是银河系里的双子星,她不靠他发光,而是用自己的光照亮他的夜,他的黑,他的冷。” 

这段富有诗情的导语,道出剑胆琴心的红色伴侣性格特征,和在大时代里不让须眉的豪气和作用。使小读者还没看全文,已经熟悉她了,敬重她了。我特别注意到,同一时间同一主角的另一版本《誉传嶺表一—阮啸仙交往实录》,也是长篇报告文学,却没有导语。该书作者为陈其明、谢友义两位作家自小对英雄老乡敬慕不已,但这本专著却没有导读引入,毕竟本书定位为成人读者,他们已有成熟的阅读能力,再加导语显得累赘,有画蛇添足之疑。由此可见,谢友义本书创作是为中学生“量身定做”的,为适应小读者有阅读欣赏习惯,而特别设置的,其良苦用心一片爱意可敬。

谢友义一书创新思维有三,中学生读者可谓阅读有幸,可以拨开岁月的风云,很快进入激情燃烧的年代、走近革命先驱阮啸仙,一睹英雄勃发英姿,聆听先辈革命故事,把他们崇高品质铭记心上,继往开来,开拓前行,并以青春的名义向先烈致敬,致以崇高的敬礼。

2021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