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春风吹过柳林坡

更新时间:2021-06-16 作者:周海仁来源:广东文坛

李老歪冷不丁被村里旅游合作社聘请为“首席品酒师”——这消息一经公布,在十里柳林坡犹如晴天里响了一声惊雷,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人们觉得既稀奇又新鲜,不禁议论纷纷:真是时代不同了,山不转水转,像李老歪这样一个常年嗜酒如命、一无是处的老“酒鬼”,都派上了用场。

李老歪原本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柳林坡人,十二岁那年冬天,由养父从火车上捡来的。关于李老歪的身世,还颇有几分传奇色彩……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柳林坡“穷”得叮当响,人们一年四季吃的都是包谷面馓饭和洋芋;倘若遇上青黄不接的季节,多数人家连包谷面馓饭也接不上,偶尔吃一顿白米细面就如同过年似的。到了七十年代后期,随着农村政策的放宽,公社允许山里人用小杂粮去外面粜换少量的大米,以改善和调剂生活。于是,一进入腊月,柳林坡家家户户都会精心挑选少则几十斤多则百十斤颗粒饱满、颜色宣净的黄豆,由男人背上去山外换大米。村民要出山换大米,首先得搭乘拉竹棍的手扶拖拉机赶到四十里外的站儿巷火车站,然后再搭乘从宝鸡开往四川广元的慢车一路南下。火车走走停停,时不时就晚点,一般情况下大约行驶七八个小时后,于翌日凌晨,才能到达换大米的目的地——陕西与四川接壤的大滩火车站。大滩站是宝成铁路线上四川省广元市境内的一个四等站,离车站不远处有一个国有粮站,允许用菽类杂粮粜换大米。也许是怕换多了再去市场倒卖的缘故吧,限制每人每次不得超过一百斤。也不知这消息是谁第一个带到几百里之外的穷乡僻壤的?总之,从那时起,柳林坡人年夜饭的餐桌上就有了让人垂涎的白米饭。

这年腊月,李老歪的养父李云贵像往年一样,照例背上精心挑选的黄豆与乡亲们一道结伴去四川换大米。正是四九寒天,冬日里最冷的时候,天阴沉地像扣上了鼎大黑锅,还时不时飘着零零星星的雪花。李云贵心里一路盘算着能早点换上大米后,在候车室将就一宿,好赶上第二天的火车,如果顺利的话,第三天天擦黑就能回到柳林坡——家里女人娃儿还盼着大米过年哩。

千恩万谢!李云贵这趟出门还算顺利,柳林坡的乡亲们当日都如愿换到了大米。在返回的绿皮火车上,李云贵偶然遇见了四处讨饭的二娃子,心一软,就捡回柳林坡给自己当儿子。二娃子当时已经十二岁了,老家在四川广元南部的一个小山村,因家里揭不开锅,饿的实在受不了,才出门四处讨饭的……因饥一顿饱一顿,长期营养不良,身材长得矮小瘦弱,看上去超不过七八岁的样子。二娃子自从来到柳林坡,胃口大开,食量惊人。山里人没多少文化,养父见其饭量大、也没个全名,便信口取了“李大肚”这么个土里土气的名字。

冬去春来,日出月落。转眼间,李大肚落户柳林坡已十多年了。殊不知,成年后的李大肚没长多少谋生的本事,却装了满脑子的“歪理”。扯踅筋的本事无人能敌,凡事都认为自己正确,面对别人的意见,他总是把头一歪,脖颈一拧,嘴里振振有词,仿佛走遍天底下,自己才是最占理的一方。村里人见他常有理,喜欢歪脖子,便打趣地喊他“李老歪”,他只是“嘿嘿”一笑,不卑不亢,算是默许。就这样,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慢慢地,李老歪这个绰号也就无形中替代了他的本名李大肚,在大山深处的柳林坡,也算是个无人不晓的人物。

时间到了八十年代。柳林坡由大集体变为单家独户做务庄稼。这期间,李老歪在养父母的操持下成了家,并且有了两个孩子。养父母在世时,李老歪家的日子过得还算凑合,最起码吃穿不愁。岂料,前后没几年,父母相继撒手人寰,家境开始走下坡路,而且一天不如一天。这当儿,李老歪居然染上了打麻将、扣牌九的恶习,家里本来就捉襟见肘,他时不时还喜欢扣两把。妻子和他争吵,他把头一歪,“李老歪”的原形便毕露出来,理直气壮地吼道:“妇道人家懂个屁?经管好娃是你的本分,少操那份闲心。”妻子见他油盐不进,只好抱着两个娃儿黯然垂泪。

山里土地承包到户后,每到冬季农闲时节,柳林坡的青壮年劳力大都去上山割竹子,以换取全家人一年的化肥籽种钱和生活零用钱。

这年冬天,李老歪和柳林坡的男人们一搭去山那边的大坪割竹子。由于天气好,一冬下来,李老歪竟然割了三百多捆竹子,按当时一捆两块五的收购价格,一下子挣了近七百元。谁知,兜里有了几个血汗钱的李老歪却旧病复发,当晚竟和收竹子的老板耍起“钱”来,一夜之间不但兜里的几百元输了个精光,还倒欠了几百元赌债。时近腊月,柳林坡的男人们怀里揣着一沓票子兴高采烈地回家过年,唯独李老歪却像做了“贼”似的没脸回家。妻子从邻居那里打听到李老歪“耍钱”的真相后,一气之下,竟带着两个娃儿回了娘家,从此再没回过柳林坡。妻离子散的李老歪,仍然恶习不改,任凭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瞎折腾,整天以酒为食,嗜酒如命,时常喝得醉醺醺,走起路来两脚直拌蒜,成了人见人嫌的“癞皮狗”……就这样,李老歪在浑浑噩噩中一晃又是十多年,光景过得“豆腐掉到灰堆里——没法提”。


时光飞转到了二十一世纪。柳林坡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全村都脱了贫,还依托独特的自然山水风光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李老歪也在国家“兜底”扶贫政策的保障下,摆脱了伴随他多年的穷日子,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温饱生活。村里为了“抱团”发展,成立“旅游合作社”,将“农家乐”“电商平台”“旅游产品”统一管理经营;旅游合作社聘请村里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艺人组成了“质量评定协会”,定期对农家乐的饭菜、明馏子酒的纯度、山野菜的品质开展等级评定,再结合游客反馈的满意度,最终确定质量等级和是否允许销售。其他评委都确定了合适人选,惟有“明馏子酒”的评委迟迟定不下来。这当口,有人推荐李老歪,说他喝了大半辈子的酒,一定能准确地品尝出酒的好孬,保不齐还真是个难得的“品酒师”。理事会经过反复研究,认为李老歪的确是当前不二人选,最终决定聘请其担任柳林坡村“旅游合作社”的“首席品酒师”;为了慎重起见,还选派了两名年轻人给他当徒弟、做助手。就这样,在村民眼里一无是处的李老歪,摇身变成了举足轻重的“品酒师”。

人生在世,其实活的就是一股精神气。李老歪自从当上“品酒师”,就如同变了一个人,走起路来昂首挺胸、脚底生风,全然看不出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每当出酒的日子,他就带着两个徒弟挨家品评,那认真劲儿绝不亚于专职品酒师。李老歪头一回履职,就品评出有三家酒坊的产品不合格,当场宣布禁止销售,气的这几户人家坡口大骂:“好个老不死的李老歪,拿根鸡毛当令箭,都是乡里乡亲的,你就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酒卖不出去,你叫我们赔个底朝天?损失你给补?”李老歪毫不示弱,把脖子一歪,据理反驳:“村里信任我,就得担考程,放了你们几户胡日鬼的,就砸了咱柳林坡大家的饭碗,你们兜得起?”见李老歪较起真来,那几户人家自知理亏,只好作罢。

还别说,这人甭管本事大小,一旦用心干起事来,还真能做出成绩。这一年,柳林坡酿出的酒,无论游客就地消费的、还是由电商平台卖出的,没接到一起投诉的,最可喜的是:年终销售总额在上年的基础上出乎预料地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大伙嘴上不说,心里明镜似的:这一切,都当仁不让地归功于六亲不认、严格把关的李老歪!

也记不清从哪天开始,年轻人照面亲切地喊他“老歪叔”!同辈们碰头诙谐地称其“李大师”!虽然称谓贬褒不一,但每当听到这些敬辞,李老歪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庆幸自己遇上了好时代,活了大半辈子,临钻土了,才知道自己在村里还有一席之地,是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