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顺德工业文学:扎根工业土壤,讲好湾区故事
更新时间:2021-06-09 来源:广东文坛
上世纪30年代,一位瘦弱的顺德女子,依仗着带有血泪的深刻体验,以“草明”为笔名写出了5万多字的中篇小说《缫丝女工失身记》,刊登在《广州文艺》创刊号。那时候的顺德,正是广东缫丝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蒸汽机缫丝厂与手工作坊式缫丝厂星罗棋布,草明以缫丝女工的生活为题材,写下她十分焦虑的忧患意识。1933年8月,出版了20多期的《广州文艺》周刊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当局查禁,创始人欧阳山、草明逃到上海,参加了鲁迅为旗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40年,欧阳山和草明在重庆参加中国共产党,接着到了延安,他们一起参加了1942年5月2日在延安中央大礼堂毛泽东主持召开的文艺座谈会,这对于草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1948年到1950年间,草明接连创作了中篇小说《原动力》《火车头》,先后被翻译成十多种外国文字出版。草明从顺德走出去,从广州、上海到延安,从东北三省到落户鞍山钢铁厂,创作出版了30多部文学专著,她以心血和生命谱写了属于她那个时代的乐章,被誉为新中国工业文学的拓荒者。
1.工业文学是制造业之都的重要符号
近代顺德,素有“南国之都”之美誉。晚清政府大规模发展新兴工业,蓬蓬勃勃办洋务的时候,发源于南海顺德的缫丝厂,是当时支撑萌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2006年至2009年,顺德本土作家吴国霖反映广东缫丝工业文明的长篇小说《丝都寻梦》《丝绸大亨》先后创作出版。这两本有连续性的作品,从一个宏大的视角透视顺德人筚路蓝缕,以蚕养农、以蚕养工、以蚕营商,创立了自己的丝绸工业,其发展规模一度超过江浙地区,成为“清末广东首富县”,写出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侧面。这是广东文学创作一个重要题材领域的突破。
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开始,大湾区就引领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草明家乡顺德,也一跃成为工业制造名城、产业之都。
顺德与工业文学有着非同一般的渊源:一是顺德籍著名工业文学作家草明为顺德作家树立了文学高标与可资借鉴的学习楷模;二是堪称中国产业地标制造脊梁的顺德,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及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其多元、完善、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链,都为工业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及原型。
2013年6月,中国作协在北京举办“草明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指出:“草明是新中国工业文学的拓荒者和优秀现实主义作家,她的名字已经与中国当代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继北京纪念活动之后,顺德作协以缅怀本地先贤的名义,面向全国举办“顺德杯”中国工业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大赛,此后,从2014年至2020年,先后举办了6届“顺德杯”中国工业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大赛。2017年11月,在征得草明家属的支持下,又先后举办了两届“容桂总商会杯”草明工业文学奖。这两个奖项的设立,不仅是对顺德本土作家工业文学创作的大检阅、大促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国工业文学创作活动的开展。
2. 文学创作呼唤“可怕的顺德人”精神
广东因地利之势而领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处在大湾区黄金腹地的顺德,总面积虽然只有800多平方公里,却作为广东经济“四小龙”之一和长期跻身全国GTP首强地区之列,“可怕的顺德人”和“顺德制造”名扬大江南北、海内海外。顺德人之所以成为一个辨识度较高的群体,我们不能忽略早在100多年前顺德工商企业家的历史影响及其当代价值。明清以来,随着澳门开埠、广州通商,国际市场的需求很快传到顺德,桑基鱼塘的发展进一步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思想意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薛广森、岑国华等依靠实业发展民族工业的先驱。
人们领略到顺德文化的特征、内涵和魅力,一定是文学作品挖掘出来的人文精神,企业家的内质、特性和风貌,以及人们敬仰、敬佩、敬畏的工匠精神。工业制造是硬实力,文学创作是软实力,宛如两条蜿蜒的蛟龙,把顺德舞动起来。
在“顺德制造”遍布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同时,顺德人的文化、精神生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每年超过100场的文化沙龙、工业现场采风、读书会、新书分享会,创作活跃,硕果累累。自2014年以来,南方报业集团主办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永久落户顺德。“顺德杯”中国工业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大赛与“容桂总商会杯”草明工业文学奖适逢其时,这些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活动,是顺德人家国情怀与乡邦意识完美结合的体现。
顺德在开展工业文学创作、征文大赛的同时,先后举办“广佛作家工业文学创作采风行”,“广东工业文学创作笔会”,“广州•顺德工业文学创作研讨会”,“鞍山•顺德工业文学创作研讨会”,“寻找原动力——中国工业文学万里行”,“顺德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采风行”,“南海•顺德工业诗歌创作座谈会”等40多场活动,不断丰富多种形式活动的蓬勃发展。
顺德工业题材文学创作活动,活跃了顺德的文化氛围。既是顺德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又是吸引、留住高端人才与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路径。二者互相反哺滋养又辉映发展。
3. 顺德工业文学的破题突围
客观地说,草明先生的工业文学高标与顺德雄厚的产业经济基础,并不等于顺德已经取得了与之交相辉映的工业文学创作实绩。需要指出的是,顺德工业文学创作与顺德产业经济的地位与实力,实际上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助局面。
顺德最为显著的精神特质是创新务实、合作包容、敢为人先。这是一个适合生活、创业的地方,文学创作必然有许多新的元素。然而,顺德许多作家的叙事方式仍然停留在陈旧的语境,也就是停留在农耕时代老生常谈的书写经验里。
在工业化进程的启动期、初中期,产生了大量的打工文学作品,其中不少作品,是记录和描写底层工人灰暗彷徨惆怅的打工生活。顺德工业文学最大的鲜明特征,就是从反映底层工人苦难生活为主转向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国工匠精神为主,跳出“打工文学”的角度,挖掘和讲述工业化进程中多姿多彩的创业故事,以更为宏大的视角反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16年8月,羊城晚报副刊《花地》以“顺德工业题材小小说”专版形式,推出朱文彬《工业时代的爱情》,吴国霖《工程帅》,马晓红《接班人》,王虎《女组长的秘密》,方五四《老宫》等5篇作品,获得文学界广泛好评。同年12月,《顺德小小说选粹》出版,精选112位顺德作家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及获奖作品147篇,其中不少是工业题材经典之作,如朱文彬的《卡布奇诺》,黄伟涛的《优化整合》,王虎的《经理辞职》,黎尊乾的《老板真笨》,王茂浪的《二维码》等。
与此同时,顺德工业题材长篇小说也取得重大突破,吴国霖的《广府人下南洋》《石破天惊》,董春水的《下广东》,王虎的《带着理想爱世界》先后出版,体现了工业生活描写的新尝试。在诗歌创作方面,先后涌现了一大批新内容、新形式的作品,如《听工业发芽的声音》《机器人餐厅》《顺德智能制造生产线》《工业鹰》《螺丝钉》《模具师傅》等。实力派诗人罗桂根、王崇山、肖志勇历时半年,八易其稿,联手创作出工业长诗《顺德诗颂》,共570行,6700字,从大气派大格局进行抒写,唱响工业诗歌的主旋律。
曾经创作过一系列工业题材小说的著名作家蒋子龙,他在出席参加顺德工业题材作品颁奖活动时说:“顺德是工业制造重镇,同时又着力开展工业文学创作活动,这让我对顺德心怀敬意,对工业文学充满期待。”蒋子龙对获奖作家与顺德作家寄予厚望,希望大家沉下心来,讲好工业故事。
4. 着力培养产业工人作家队伍
2017年6月11日,顺德作家协会产业工人作家分会在联塑集团举行成立仪式,来自区内20多个企业50多名的产业工人作家、文学爱好者见证了这一盛会。
顺德是中国制造业重地,平均每秒钟有2个电饭锅下线,每分钟能产100台微波炉,每小时能生产273台洗衣机,每天能生产超2万台冰箱,拥有2家世界500强企业,这仅仅是顺德工业发展史中的“冰山一角”,这些产业集群滋养了近150万的产业工人,还有一大批“识做、搞掂、好嘢”的企业家。
我们可以在诗歌《顺德智能制造生产线》观察到工业现场的震撼。“像是万马奔腾的战场/机器人挥动着神奇的臂膀/把智慧嵌入产品的灵魂/冲压、冶炼、淬火、奔放/把昨天、今天、明天的构思融合/用编码连接五千年的文化力量。”“洗脚上田的农民子孙/优雅地站在操作台上/坐地日行八千里/悉心营销大湾区产品/巡天遥看一千河/密切注视海内外市场。”这些诗歌大气磅礴,把追梦逐梦的精神风貌和可歌可泣的拼搏记录下来。
在顺德一次工业文学创作的研讨会上,曾经有学者提出,工业文学创作是产业工人写的作品,还是作家写产业工人的作品?今天若再来讨论这个问题,显然太狭窄了。我们迎来了一个既是纷繁复杂,也是花团锦簇的大时代;既有传统观念的,也有变革创新的。无论是产业工人、文学爱好者、还是作家,我们生活在其中,参与、建构、嬗变、发展,这是一种新的形态,也是顺德工业文学新的特点。
东菱凯琴集团属下的新宝电器厂,有许多热爱文学的青年,他们每天都在生产第一线,集团党委书记张宁因势利导成立了新宝文学会,这可能是大湾区企业并不多见的产业工人文学会。
珠江商报副总编辑马志良在新宝文学会座谈会上说:“有三个最直接的感受,一是他们说话都很短,简单直接,言简意赅,谦和平淡。二是大家都很忙,生产紧,任务重,但人的精神状态都很好,累并快乐着;三是对疫情状况、国家战略、世界局势都很关心,很敏感,很在意。与此同时,家国一体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也不断增强。”
事实上,这一切体现在生产与管理的日常中。当问及张宁书记成立新宝文学会的初衷,他笑着说:“只要年轻人觉得好玩,我们就尽能力去支持,文学会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我们要让工人安心留下来,确保完成生产计划。”2019年,新宝电器厂销售额91亿,2020年10月底已经超过了120亿,这一让人扬眉吐气的成绩,在疫情尚未结束的情况上,显得十分难能可贵。
新宝电器公司的廖若楠在《我与企业共成长》一文中说,她们已经不是“打工诗人”笔下的女工,那种把女工变成编号交给生产流水线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工人与企业的关系不断在调整改变。新宝电器文学会会长孔德旗喜欢诗歌,他的许多诗歌都是直接写工厂的工作生活形态,他说,诗歌要表达广大产业工人的生活情感,要有工业现场的温度。塑胶模具公司杨平说:“工作,本身是一场修行,我们正值青春,正值最好的年代,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青年工人梁志永参加了顺德文联“金凤展翅”育才计划文学创作培训班,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新宝企业文化部辜芳磊说:“企业文化的提升,增强了的产业工人的活力、公司形象的影响力,让我们都成为新时代的追梦人。”
5. 工业文学万里行,寻找创作原动力
2019年5月3日,顺德12位作家在作协主席吴国霖的带领下,远赴东北辽宁老工业城市,沿着顺德籍女作家草明走过的足迹,启动“找寻原动力——中国工业文学万里行”采风活动。
顺德作家从广东顺德酒厂出发,从中国家电之都到“共和国长子企业”钢铁之都,不远万里来到沈阳、鞍山、大连,深入社区采访老作家赵郁秀、草明的学生邓洪文、《沸腾的群山》作者李云德,采访草明的女儿欧阳代娜、吴纳嘉、外孙女田海蓝,介绍家乡顺德的巨大变迁;他们走进鞍钢集团,与曾经叱咤风云的产业工人作家亲切交流;他们深入炼钢生产车间,亲眼目睹钢铁工人生产作业,零距离感受钢铁工人的生活;他们走进鞍钢集团博物馆、大连当代博物馆,抚摸斑斑锈迹的“工业遗产”。
在鞍钢博物馆召开的“找寻原动力,争当火车头,乘风破浪讲好工业故事”鞍山•顺德作家工业文学创作座谈会上,草明先生的女儿、82岁的吴纳嘉老师专程从北京赶过来参加座谈会、捐赠草明手稿。鞍山市作协主席卜庆祥在会上发言说:“鞍山与顺德,两座城市远隔万水干山,一座在北方,一座在南国,却因为一个人,交汇、重叠、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个人,就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工业题材作家草明先生。”是的,感恩草明先生,她用600万字的工业文学作品为两座城市牵引红线,为中国工业文学开山引路。
时任鞍钢集团纪委副书记穆铁健,他在百忙之中抽时间与作家交流,他诚挚地说:“期待两地加强联系,共同为工业文学发展繁荣做贡献的意向能成为现实。”
吴国霖在接受新华社主任记者王炳坤采访时说:“鞍山和顺德,作为中国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工业城市的典范,两座城市的作家都创作了大量工业题材的文学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这次中国工业文学万里行采风活动是一次新尝试,我们不但要找寻工业文学创作的原动力,还要书写新时代新征程的新活力。”
6.工业文学刚性“齿轮”下的柔情人性
2020年9月18日上午,报告文学《中国产业脊梁——疫情下顺德制造业困境与突围》在顺德工业发展馆首发,顺德工业文学研讨会同时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作家、书评家、学者和媒体人参与见证了这场盛会。
作为佛山市文联重点文学工程项目之一,顺德作家协会产业工人作家分会主席梁树华以企业管理者、作家的多重身份,从大格局、大视野来考量“中国制造的产业力量”对整个中国疫情战局的重要影响,真实细腻地描写疫情之下顺德制造业的困境与突围,从微视角描摹、折射产业经济发展等时代大话题。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产业脊梁》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而不是表面的、空泛的记录疫情或苍白的抒情。作家梁树华把这座城市、产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如何蝶变突围,进行了大量的实地的调查、采访和研究,获取了丰厚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样一个作品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况下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这与顺德作家协会长期挖掘工业文学题材的努力密不可分。
《中国产业脊梁》用纪实文学的手法,以“顺德方案”书写中国产业的力量。全书分为“城内城外”“困境自救”“重启‘齿轮’”“蝶变突围”四部分,真实细腻地描写了疫情突发顺德企业的无私捐助、困境中的崛起、重启产业“齿轮”、自我变革成就未来,并深刻揭示突围成功的内在动力——政府的服务意识、责任担当,以及企业、企业家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
面对疫情,出版界短时间内推出大量与疫情相关的书籍,能够以工业文学记录、反映疫情影响的并不多。《中国产业脊梁》这本书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及较短的时间里创作并出版,与作家对顺德产业、人文的熟稔了解,及长期扎根在一线有关。从某种程度上说,作家的这种体验、经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及其敏锐的洞察,深邃的思考,可能比很多人都更深刻和专业。这也许是这本书能够以速度、深度、广度打动人心的根本原因。
2019年11月30日,广东省作家协会在广州举办“顺德工业题材作品研讨推介会”,邀请专家学者为“顺德工业文学的当下态势与发展”把脉、诊断,可以看到的事实是,一个新颖的工业文学之乡正在构建之中,一种清新的文学形态正在崛起。
2020年9月,顺德文联收集顺德作家近年来的文学作品300多篇,编辑出版《顺德文学作品选粹》丛书,分别为短篇小说、小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等4册,共计120多万字,这些作品紧紧围绕顺德的主题,直面当代工业的伟大变革,以全新视野来展示顺德制造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顺德一批有实力的作家笔耕不辍,有潜力的作家脱颖而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短篇作品有吴国霖《远去的轰鸣》,周铁株《补丁》,张战峰《等风来》,陈翠《湾区逐梦》,邓永娟《破茧》、刁小东《出轨的赵工段》,田乃林《天亮了》,陆湘敏《匠心如许》,伍丽燕《血染香云纱》。报告文学有朱文彬《顺德“村级”亲历记》,肖志勇《工业文学为顺德村改鼓与呼》,朱佳发《总有一种力量让顺德向上》,王茂浪《五把钥匙五个回答》,梁晓茵《追寻工业文学拓荒者草明的足迹》,吕旭茂《龙江村改日记》等作品。
顺德工业文学创作活动的蓬勃开展,离不开中国工业大步向前的发展,离不开省、市作家协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工业文学的道路曲折崎岖,我们要脚踏实地,在艰难的前行中,努力构建一个活跃的工业文学之乡。(文、图:楚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