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林岗 | 阿菩新作《十三行》的得与失
更新时间:2021-06-07 作者:林岗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十三行》的可读性与小说的“老枝”“新枝”
小说家阿菩的新作《十三行》具有相当的可读性。情节跌宕起伏,出人意表,人物的音容神态、语言动作也勾勒得相当贴近他们的身份角色。作者对人情世态的掌握具有相当的工夫,作为新的世情小说,别开生面,达到一定的深度,而且作者赋予主要人物现代意识的动机明显。总的来说,作家的写作探索摸到了具备自身特色的写作门径。
在中国文学的传统中,文体是有不同角色担当的。例如诗是言志,词是言情,文是载道,小说戏曲是人间的世道沧桑。当然历代也有作家反其道而行之,这种情况可以归入正体之外的“变体”。传统小说所表现的世态炎凉人间沧桑,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不登大雅之堂又不是流布不广的意思。实际上,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小说在中下层社会流传广泛,好此道的士大夫也不乏人。
新文学运动带起了与传统小说不一样的另一路数,这新路数不再是世态炎凉人间沧桑,而是为国为民,紧扣国家命脉,承担重大使命。这样,旧传统就别开了新枝,叫做一文分两脉。
经过努力,当初的“新枝”成为了主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老枝”并没有枯毁,沉寂三四十年之后,乘着市场宽松的环境近二十年又开始发力,重新焕发生机。它虽然不是创作的主力军,也还没有做好登上大雅之堂的准备,或者说大雅之堂登而不上。不过它依赖市场而生存,因其可读性征服了相当数量的读者,有自己生存的土壤。对于这种路数的创作来说,认识到它本属“老枝”、与“新枝”有别这一点,很重要。
“老枝”走老的套路,“新枝”走新的套路,如同井水与河水,总要互不相犯为妙。相互借鉴点写法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但总要认清这是中国当代文坛并存的两种不一样的写作套路。在文学繁荣上,应该各施各法,各走各路。
一文分两脉与传统通俗小说“不朽”的道理
就《十三行》看,阿菩对小说的“老枝”与“新枝”有相当清醒的认识,写作的定位明确。他走的就是取重可读性的通俗路子,不往“高大上”上靠。作为广州地面旧日显赫一时的十三行故事,可以往多个方向提炼发挥。把这题材写成摆脱固守农耕面向海洋开放的故事,写成认识市场价值改革振兴的故事,甚至写成民族商人深明大义与外来列强斗智斗勇的故事,皆无不可。但仅就略读过类似于此的十三行题材故事,总觉得近乎画虎不成,“现代意识”过于强烈,反而不佳。
阿菩的《十三行》没有这样,他不是不能,而是不为。既然是取向通俗可读的路子,就不必要给老题材戴上各种“高帽”,不必赋予时近的“现代意识”。这不是题材的提炼不够,而是写作取向的自然要求。正是因为作者有意识洗去铅华,故事所表现的人间百相才更加极尽炎凉世态。
因为故事构思宏大,目前能读到的叫做《崛起》的这部,表现的是十三行家族间的勾心斗角,估计之后也是如此。这个运用题材的角度,能够将宫廷阴谋、密室间计、商贾手腕、士人风月等要素集合一体,融为一炉,使故事既有家族的沉浮沧桑,又有厚黑可读的趣味,吸引读者之余又避免走入旁门左道。这样的十三行故事讲述有一定的创造性,尤其是对故事题材改造的眼光。
在一文分两脉的文坛格局下,作家若没有对自己写作的定位有清醒的认识,很容易混同淆乱不同的写作路数,不是将作品弄成四不像,就是吃力不讨好。文分两脉当然不是文学上好与不好的分野。取重通俗可读路数的小说在历史上佳作也不少。
不朽之作自有不朽的道理,今人若以为时代不同了,不朽的道理也成为陈迹而不加以研读和效法,我以为这就是浅见。就像杜诗之为中国诗的最高范例一样,明代“四大奇书”也是通俗可读一流的小说的最高范例。揣摩这些长篇章回体小说,可以发现它们的民间性建基于民间深厚的伦理道德观念基础之上。可以说,这是小说成败和流传的攸关因素。例如《三国演义》的忠君爱国,汉贼不两立;《水浒传》的替天行道,江湖义气;《西游记》的造反有理,佛法无边;《金瓶梅》福祸由人,报应不爽……除了修辞出色之外,故事融入这些扎根民间的伦理观念,也是这些小说能够流传不衰的不二法门。
如何在编述精彩故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如果以这个标准看《十三行》,就觉得阿菩虽然是走在正道上了,但还是嫌对此体会不够深。开篇吴承鉴出场,一个末路纨绔的形象,这其实是作者虚晃一枪。这位吴家的三少,根本就是一个德智勇三全、挽救家族于狂澜既倒的“大英雄”。从人物塑造来说,这虚晃一枪是有想象力的,别出心裁。然而后来的徳智勇三全的写法,固然对展现“商战”有益,但太过接近现代严肃小说塑造英雄形象的套路。他以各方面标准看都太像一个“完人”,就不利于通过各个人物交错的情节让民间伦理观念得到更好的呈现。
作者所设计的故事情节明显侧重“商战”的传奇、节奏,至于忠孝、商亦有道等民间伦理观念的呈现,更多地像是临时匆忙附加上去的,与人物的行为品性缺乏自然可信的联系。走民间通俗可读一路的小说不宜将人物写得太过像一个“完人”,不宜太过英雄。人物的品性才德分开,更有利于故事框架之内容纳民间伦理观念的表现。《三国演义》曹操有智,谋略之雄者,但起兵篡汉,挟天子令诸侯,德有亏。刘备传承汉统,为一忠厚长者,但欠才略。诸葛孔明鞠躬尽瘁又料事如神,过于完美,鲁迅谓之“近妖”。
《十三行》最初为网络读品,语言混杂网络风格也许难以避免,但出版成纸品,最好能扫除网络式的文字风格,将文字风格统一起来。阅读的时候,有些词跳出来,“咯噔”一下,觉得很不协调。
网络发表通常章节偏短,三几千字即为一章,但纸品出版,一章实在不宜太短。有些场面没有写透,有草草收场之嫌,或是因为网络版的篇幅所限。当年金庸的武侠也是在报纸连载,每次千把几千字,但后来细心修订,终于成为现代武侠的经典。这个做法值得阿菩借鉴。
对于编述一个精彩可读的故事,阿菩的才华足够了,怎样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精益求精,这也是需要今后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