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要想写作 就先生活——省作协组织党员干部集体观看电影《柳青》
更新时间:2021-05-29 来源:广东作家网
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5月28日下午,省作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体观看传记电影《柳青》。
柳青,当代著名小说家,在陕西省长安县皇甫村深入生活多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创业史》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曾高度评价柳青同志。影片真实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柳青放弃北京优渥的干部待遇,决心亲自参与实践,创作一部反映社会主义人民集体创业的史诗巨著。他举家落户在皇甫村的一所破庙里,深入农村建设一线,扎根人民14年,历经风雨,面对农业合作社建设的各种困境,他铁肩担道义,和农民一起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在农村的新局面,并在各种困境中创作出经典长篇小说《创业史》。面对人生的磨难,他不忘初心,最终用一生书写了一段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创业史。观影后,大家纷纷表示,思想上受到了震撼,精神上得到了洗礼。正如柳青所说,“要想写作,就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先塑造自己”,作为新时代文学工作者,要学习柳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自我的创作追求,遵循创作规律,勇担使命职责,团结引领广大作家,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观看电影后表示,电影《柳青》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人民作家柳青以其无与伦比的身教深刻阐明了作家与时代的关系、作家与生活的关系、作家与创作的关系。他以非凡的创造为广大作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树立了光辉典范!
省作协文学部(院)主任(院长)魏微谈到,《柳青》这部电影,从电影语言到叙事,到主人公的形象书写,很多细节很到位,方言的运用加剧了时代感,现场感,看得出主创人员很用心。主旋律电影很难拍,但这部电影真的不错。作为一名作家看这部电影会有一种亲切感,也有一种代入感,就是,假如我们生活在柳青的时代,我们会怎么样?我们会怎样处理生活,时代与写作的关系,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作品》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十月谈到,作为一名作家,看这样的电影格外感慨,柳青说文学创作是挑担子,一头挑着生活,一头挑着技术。他这种扎根生活的坚韧,十年磨一剑的创作精神,是当下作家所缺失的。不深入生活,深入人民,你就不能真正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你作为作家的创作就是滞后于时代的。特别对于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尤其如此。当下文学最大的问题,是作家挥舞着锄头,书写着信息时代。柳青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完成《创业史》的第三部,但我想,他心中是有第三部的构思的。经历过后的反思,可能会让《创业史》更显悲壮,也能跳出时代的局限。可惜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他将反思留给了我们。
青年作家王威廉谈到,田波导演的电影《柳青》是一部还原历史真实的精品力作,场景的细节极为用心,人物的痛苦也如浮雕般凸显。我们看到了一个作家艰辛的精神劳作,看到了大时代的历史变迁所激发出的人的热情及其悲壮。在对人物命运的准确重现当中,我们重温了文学对于良知的坚守。柳青曾说,文学事业是愚人的事业。这种“愚”便正是老子所谓的大智若愚,只有忠实于自身深刻的生命体验,才能忠实于时代的实质。
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12巡回指导组副组长宁习洲、谭灿以及有关成员,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陈昆、苏毅与大家一道观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