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陈通 |《枕河记》
更新时间:2021-05-12 来源:广东作家网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枕河记/陈通著.-上海:文汇出版社,2021.3
ISBN 978-7-5496-3462-0
I. ①枕⋯II. ①陈⋯III. ①散文集-中国-当代 lV. ①126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1)第033566号
内容梗概:
这是作者创作的第二部散文随笔集。从2015年开始,作者重新把笔触对准家乡热土,以雷州半岛母亲河南渡河为大背景切入,探寻故乡故事,观照故乡蜕变,既写历史,又写现实,既写自然景物,亦写世道人心。书中有对故土、对乡亲的深情,也有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本书共分三个小辑:“踏波而行,历史穿越现实”“绿野仙踪,意料之外的行走”“无风自鸣,时光隧道的回响”。该书被列入2018年度湛江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
作者简介:
陈通,1983年毕业于广东民族学院(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现为《湛江晚报》总编辑、湛江市作家协会主席。已出版通讯特写集《春天舞步》、文学集《纵览云飞》、诗集《鸟语》,主编文学集《蓝色之城》。兼任广东省记者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新闻奖评委库成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
相关评论:
《枕河记》自序
枕河,不是枕华夏大地的母亲河黄河,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格局。我枕的是故乡雷州半岛的母亲河——南渡河。南渡河主干88公里长,起源于遂溪县河头镇,横跨雷州半岛,流经河头、客路、杨家、白沙、松竹、雷城、南兴、附城等乡镇,在双溪口出海。中下游水量最丰沛的那段,主要流经雷州市22万亩东西洋田,滋润着这个天然粮仓。这是一块肥沃的土地,稻田的泥土黑黑的、油油的,显出一种另样的丰腴。水稻亩产一般达到1000多斤。收获的季节田野一片金黄,稻浪绵延起伏,那种金灿烂色彩一直平铺到天边,延伸到你视野不及之处。任你多么高超的画艺,都画不出那种灵动,那种生命的质感,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河流滋润了土地,更养育了雷州半岛的父老乡亲。她滋润我成长,把我送到远方。白天,我在河边。夜晚,河在我梦。我曾经写过一篇5000字的《双溪口》,但是我知道对于博大的南渡河,这远远不够。我还想写一篇《幸福的洋田》,通过一个农民从种稻始,开粮食加工厂,从而走上富裕道路的故事,揭示土地与农民的关系,企图写出土地对人的影响。我还想写很多很多。南渡河有四大支流:公和水、土塘水、松竹河、花桥水,它们流域面积都在10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花桥水是最大最长的一条支流,全程28公里,它承接三个中小型水库的排洪,纳雨面积大,水量非常丰沛,它流经我的家乡,绕着我的村庄日夜不停地流,我替它改了一个更富诗意的名字——花溪水。我准备陆续用脚步去丈量母亲河,这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件大工程。一条河,包括它的干流和支流,可以写它的走向,水质,物产,气候。河两岸有代表性的村庄,民风,民俗,村史,村民,土地、还有关于雷州瓷的历史沿革与变迁、人的观念的蜕变、所有高兴的和不高兴的往事、所有关于未来的美好憧憬,都在我的写作计划之中。在这本集子中,南渡河相关文章以及故乡的风物,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为主打内容。所以我才把集子叫做《枕河记》。集子分为三辑:第一辑“踏波而行:历史穿越现实”,主要写南渡河考察报告及家山热土;第二辑“绿野仙踪:意料之外的行走”,主要写国内行脚,力图思考山水的文化意蕴;第三辑“无风自鸣:时光隧道的回响”,主要是一些文化类散文随笔。枕河,既枕故乡之河,亦枕岁月之河。河未老,梦正长!
《枕河记》后记
这是一本轻松的小册子。首先是题材轻松。书中都是些故乡风物,家族传说,居家旅游,生活感悟,甚至“鸡鸣狗盗”之类文章,有点琐碎。题材既少生离死别,亦无山河破碎,所以读起来应该比较轻松。 其次是写法轻松。记得我在一篇评论里说道:“因为长期与文字打交道,我有时也想想‘为文之道’。粗略来分,可以分为‘绷紧来写’和‘放松来写’两种。一般来说,初学写作者大都‘绷紧来写’。结构唯恐不紧凑,辞藻唯恐不华丽,这就是典型的‘绷紧来写’。而到了一定火候,就会慢慢‘放松来写’。记忆变成一条忧愁的小溪,淙淙流淌,不急不缓。这时候,行文的调子是平缓的,不温不火,不疾不徐,即使是叙说曾经在心里掀起巨大情感波澜的事件,作者虽饱含热泪,却也是娓娓道来,从不故意高亢。”所以,我这本文集较之前一本《纵览云飞》,行文更加放松了,是悠着来写的。东拉西扯、无中生有是也。 三是心态轻松。一个人能否获得所谓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与个人的天赋、努力、机遇是分不开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读书仅排第五,也不知道是什么鸟人总结出来的,似乎不够正能量。但是,一个人的才情是有限量的,成就也有限。我一介凡夫俗子,既不能与大师比作品,亦不可与超人比财富。“五十而知天命”,并不是知道自己富或贫,而是清楚上天把你摆在什么位置。我有时候自嘲只能“与富人比文化,与文化人比钱”,这句话现在看来也不成立了。前几天,获得一首诗,近似打油,觉得放在此处也颇有趣:“著书不为填肚肠,随手涂鸦天地宽;如何留得光明在,画个太阳不落山。”年纪大了,怎么有趣就怎么活呗。老人变小孩,是为老顽童。
如此三松,希望读者也会轻松阅读《枕河记》。唯一心愿,足矣!
此书被列入2018年度湛江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还得到好友黄勇、李春、郭仲、黄光的资助,得以顺利付梓,一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