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在广东省作家协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更新时间:2021-04-15 来源:广东文坛
(2021年1月21日)
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张培忠
同志们:
在喜迎建党一百年、开启时代新征程之际,广东省作家协会工作会议在这里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以及中国作家协会有关会议精神,总结2020年工作,部署2021年工作。
省委宣传部对开好这次会议,做好全省的文学工作和作协工作极为重视。刚刚结束的全省宣传部长会议,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论述、新要求,充分肯定过去一年宣传思想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科学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会上,省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张福海同志对做好2021年宣传思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今天,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红兵同志还将代表省委宣传部对省作协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和福海同志的指示要求,以及红兵常务副部长的讲话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信心决心,扎实推进全省的文学工作和作协工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与大家交流。
一、2020年全省作协系统积极担当作为,在大战大考和决战决胜中开创全省文学事业新局面
2020年,省作协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牢牢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坚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按照中国作协、省委和省委宣传部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战疫壮阔历程、战贫伟大实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凝聚了强大正能量,在大战大考中彰显责任担当,在决战决胜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团结引领中体现党的温暖,在打造精品力作中努力出新出彩,在谋划全局中勾勒远景目标,奋力开创全省文学工作、文学事业新局面。
(一)围绕一条主线,在政治引领上有新作为。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引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创作方向。在全省文学界持续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结合起来学习,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真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召开省作协历史上首次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举办广东重点作家、青年作家、网络作家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班,共计培训作家300名。以点带面,以上率下,把全省作家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维护和发展了全省文学界团结向上的良好形势。
(二)主抓两大创作,在服务大局上有新贡献。立足于助力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推进重大现实主题创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组织抗疫创作。2020年2月起,在全省开展“以笔为援,抗击疫情”主题文学活动,以“点对点”形式组织多位重点作家采写抗击疫情题材重点作品,积极采写疫情防控一线感人故事、先进事迹,热情讴歌抗疫英雄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的英雄气概和普通民众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优秀品格,发挥文学作品在抗疫斗争中独特的精神鼓舞、心灵抚慰作用。其中,张培忠、许锋联合采写广东省分24批共2461名医疗工作者驰援湖北抗击疫情的报告文学《千里驰援》,在全国率先发表于2020年3月2日《人民日报》,被20多家媒体转载,受到省委书记李希同志等省领导批示肯定。熊育群采写长篇人物传记《钟南山:苍生在上》、全景再现武汉抗击新冠肺炎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艰辛历程的长篇非虚构文学《第76天》分别在《收获》、《十月》发表,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蒋述卓、刘斯奋、周西篱、张红霞、唐德亮、刘迪生、宋晓琪、欧平等创作一批抗疫作品在中央媒体及省级媒体发表,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全省作家围绕各地抗疫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开展主题创作的作品超过1万篇(首),受到中国作协的充分肯定。二是组织小康建设主题创作。自2019年11月起,按照省委宣传部的部署和安排,省作协由张培忠担任总撰稿,从全省调集陈启文、王十月、曾平标、李焱鑫、何龙、喻季欣、王威廉、姚中才、盛慧、刘鉴、陈枫、黎衡共计12名重点作家组成创作团队,历时一年合力攻关,先后12次召开推进会、改稿会、审读会,集体创作大型报告文学《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四卷,100万字)。选题定位为通俗历史、百姓故事、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以老百姓生活变化为立足点,呈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等重要方面,全景式展现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程,作品于2020年底由花城出版社正式出版,省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张福海同志亲自出席新书发布会并给予高度评价。该书被誉为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史志式记录小康工程的鸿篇巨作,著名报告文学理论家丁晓原称赞该书是一部奋斗者的精神颂歌、小康建设的民族传奇、书写时代的宏大史诗。此外,全省作家还创作了一大批反映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优秀之作。
(三)打造三支队伍,在人才建设上有新探索。围绕建设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服务三支队伍,培育有特色、有实力的作家群体和文学评论队伍,建设有担当、有作为的文学服务队伍,锲而不舍打造“文学粤军”。文学创作方面,继续抓好“改革开放再出发”首批深扎作家杨黎光、陈继明、熊育群、吴君、丁燕、王哲珠挂职蹲点跟踪服务,锻造精锐之师;在全省遴选新锐作家,打造青年作家百人方阵,邀请25名全国著名作家、评论家或名刊名编作为导师,以一对二的方式对其中50名青年作家进行结对指导;着力扶持网络文学有实力、有积累的阿菩、玄雨等“头部作者”,加快形成网络文学创作第一梯队;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儿童文学、网络文学、影视文学、文学评论等文学门类各打造30名主力军方阵。文学研究方面,创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努力将刊物办成新时代中国文学理论创新、观念变革的最前沿,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新高地;联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暨南大学创办中国报告文学研究院,整合国内外资源,打造一流的报告文学创作和研究基地;组织召开广东秦牧创作研究会第二届会员大会,全面重启散文创作研究。文学服务方面,针对作协机关干部队伍存在的“五不”(即觉悟不高、动力不足、能力不强、作为不够、作风不实)现象,实行“五抓”(即抓理论武装、抓岗位练兵、抓业务提升、抓党性锤炼、抓纪律约束),做到五管齐下,着力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作协机关服务作家、服务基层的能力。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有中国作协会员620人,省作协会员4013人,各地级以上市作协、省作协各分会会员11227人,广东网络作家协会会员607人。
(四)布局全面创作,在精品锻造上有新收获。把打造新时代岭南文学代表作作为重点,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文学创作管理机制。全面布局精品创作,加强文学创作规划组织,力抓重大现实题材创作。先后召开了全省长篇报告文学创作推进会、全省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全省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广东省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作家座谈会、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高峰论坛。先后确定2020年广东重大现实题材和红色题材创作选题、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精品创作选题、广东省青年作家创作资金扶持选题等共计51个,省作协分别与扶持作家进行了签约。联合省电影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举行第二届广东省优秀电影剧本征集活动,确定扶持优秀电影剧本4部、创意电影剧本6部。联合暨南大学中国报告文学研究院启动首届“庄重文中国非虚构文学奖”。推荐曾维浩报告文学《一个中国人在中国》、胡永红儿童文学《上学谣》、熊育群报告文学《保卫呼吸》、陈培浩文学理论评论《1980年代以来“现实主义”话语新变研究》入选2020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冯娜诗歌《一个白族人的祝酒词》入选中国作协2020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积极推荐我省作家参加全国各类评奖活动,赢得一系列荣誉。冯娜诗集《无数灯火选中的夜》荣获第十二届(2016—2019)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实现我省在该奖项零的突破。
(五)形成多媒体矩阵,在文学阵地上有新亮点。强化党管意识形态主体责任,主动肩负起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任,严格执行“三审”把关流程,把导向管理要求落实到《作品》、《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少男少女》、《广东文坛》、广东作家网、省作协微信公众号等各个环节,无发生意识形态问题。《作品》杂志实施“名刊工程”,推行“内容经典化、传播大众化”办刊理念,设置“经典70后”“网生代@大学生作品联展”“珠江钩沉”“左迁录”等栏目,不拘一格推特稿,实行稿酬打赏机制,开通抖音矩阵,设立公益文学公开课,组建“评刊团”内刊组和青年团,产生广泛影响。《少男少女》杂志举办“小作家杯”全国校园文学创作大赛、“发现自然之美”广东省中小学生写作大赛,进驻今日头条号;《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进驻南方+,以大众平台推介文学评论,扩大文学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六)强化自身建设,在推进事业发展上有新突破。探索打通基层文学事业“最后一公里”问题。肇庆市作协配备主席1名,为参公事业编制,另拟招聘雇员1名;潮州市文学院配备参公事业编制2名;清远市文联配备1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市作协工作。湛江、阳江、珠海等市主要领导均表示,将推动落实基层作协配备工作人员,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省作协加快落实《广东省作协深化改革方案》,设立社会联络部,加强非会员服务;加快推进广东文学院改革步伐,全速推进广东文学馆建设。积极构建“小作协、大协作”工作格局,联合省关工委、省文明办、团省委、省妇联、省文联举办各类文学活动。承办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年会、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经验交流暨创联工作联席会议。
2020年,各团体会员单位在当地党委政府及宣传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团结带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聚焦时代、深入生活,推进创作、培养人才,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文学事业和作协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创造了新的经验,极大地推动和促进全省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作协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譬如,有“高原”没“高峰”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最重要的文学奖项多年没有摘取;广东优秀文学作品的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有待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有待加强;广东文学院改革发展问题、办刊经费难以为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文学生产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和运作方式有待改革创新,团结联系引导服务作家的工作手段还比较单一,工作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展;省作协机关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基层作协普遍存在“三无”(无编制、无经费、无办公地址)“四不”(重视不够、体制不顺、基础不牢、能力不强)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探索解决。
二、深刻洞察变动不居的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增强我省文学发展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我们遇到了世纪罕见的三重严重冲击: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美国对我国的遏制打压全面升级。面对风云激荡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大局”的重要论述,全面看待“变”与“不变”,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好文学界在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是清醒认识国际风云激荡对文学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中美关系纷繁复杂、跌宕起伏,不论美国政局如何变化,中美战略博弈的长期性和严峻性一点都没有降低;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国际秩序呈现“东升西降”的态势和“西强东弱”的现实。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不同国家、产业、群体走势分化,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特征更加明显,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所有这些变化和风险,都将作用于人,并将对文学的观念形态、价值理念、创作方式、传播渠道等产生重大影响,提出新的挑战。这些新挑战体现为:面对国际上文化价值、文化产品、文化资本的激烈冲击,如何找准世界发展的利益交汇点,找准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国家形象;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精神文化层面愈加凸显,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求愈加强劲,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文学供给,让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中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我们要善于从“两个百年”交汇的转折点、从“两个大局”加速演变的过程中、从“两个前沿”的特殊站位、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部署中,找准文学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二是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对文学工作提供的新机遇。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进入新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的地位不可替代,文化的作用更加突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按照总书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来统筹和考量,并从战略的高度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就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推动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这是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文学工作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务、新机遇。我们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紧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给文学事业发展带来的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改革创新,坚定发展决心,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大力推动文学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开拓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境界。
三是科学分析“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对文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并要求广东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交出优异答卷;寄望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广东在全国大局中的总定位、总目标。结合广东总定位总目标,省委书记李希同志在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对加快文化建设作出部署,强调要坚持文化优势与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相匹配,推动广东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文艺高原与高峰相统筹,大力实施文艺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岭南文化“双创”工程,紧扣时代脉搏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礼敬经典推动再创经典,在塑造广东文艺高原的同时筑就广东文艺的新高峰;要坚持建设标志性文化工程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相结合,高水平建设“三馆合一”项目,以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为着力点开展对外传播,为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李希书记在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上又指出,深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和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推出一批庆祝建党百年的文艺扛鼎之作;以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实施文化改革振兴工程,推进大湾区文化产业圈建设,打造数字文化引领地、文化创意新高地、文旅融合示范地。我们要把文学工作放在全省工作大局中去认识、谋划、思考和推动,找准作协组织在服务大局中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要对标国内文学强省先进标准,努力建设与广东经济地位相称、与文化强省相符的文学强省。
三、以非凡之策开创非常之功,加快推进广东文学由高原迈向高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面对新的历史方位,广东文学事业重整行装再出发。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突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着力团结引领广大作家听党话、跟党走,着力打造精品力作,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动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深厚的精神支撑。
(一)实施思想理论武装强化工程。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常态化制度化学习,加强学术化学理化研究,推进通俗化大众化阐释,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创作方向,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抓好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大文学工作和文学创作骨干培训轮训力度,持续抓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教育培训。组织党员作家到红色革命圣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党性锻炼。组织省作协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修班、全省市区(县)文学组织负责人专题培训班、省作协新会员培训班、网络作家高级研修班,增强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
(二)实施文学作品质量提升工程。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同样,文学生产也要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解决发展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施文学作品质量提升工程,要从源头抓起,持续组织“深扎”活动,积极开展“四力”教育,培养更多柳青、路遥式的作家。要加强统筹调度,针对不同作家、不同体裁,因人制宜,精准施策,不断提高文学创作的“成活率”和“精品率”。要加大扶持力度,集中优势资源,聚焦重点作家、重点作品,全力以赴打造精品力作、传世之作。要拓展工作思路,把握有利时机,面向国内、面向湾区、面向全球引进一些顶尖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创作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新作力作。要建立激励机制,健全优秀文学作品评估机制,使真正的优秀作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联合举办第三届广东文学终身成就奖、第四届广东省德艺双馨中青年作家文学家评选表彰活动,启动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评奖工作。联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暨南大学中国报告文学研究院举办首届“庄重文中国非虚构文学奖”。联合《中国作家》杂志社、东莞市举办“大湾区文学奖”,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领创作,提升品质。
(三)实施现实题材创作精品工程。结合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部署、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开展文学创作,从乡村振兴、装备制造、科技兴国、环保生态、民生幸福乃至抗击疫情、中美博弈等生动现实中策划重大文学创作选题,扶持重点文学创作。把全面小康的创作和建党百年的创作结合起来,把小康题材创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在乡村题材和城市题材创作上实现创新性拓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生动鲜活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为党的百年大庆记载伟业、展示辉煌,唱响中国共产党好的主旋律,大力营造共庆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汇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力量。抓好长篇小说《人民的选择》《乌江引》等入选中宣部“全面小康”和“建党百年”主题重点跟踪项目创作。继续抓好“改革开放再出发”首批深扎作家的跟踪服务,启动重点作家、重点作品创作扶持。举办陈继明长篇小说《平安批》,周晓瑾、周伟兵报告文学《信仰——周恩来岭南纪事》,杨黎光报告文学《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等作品改稿会,邀请专家把脉指导、打磨精品。继续推行名刊发表稿酬奖励制度。组织“广东左联作家”系列红色文学活动,整理、出版广东左联作家作品集,创作广东左联作家系列传记作品,组织“中国作家潮汕采风团”,开展“追寻左联作家足迹”等文学采风活动,举办广东左联作家作品学术研讨会,争取上级支持修葺省作协文德路红楼为左联作家事迹陈列馆,打造红色文学教育基地。组织“红色旧址、红色英模”主题创作,围绕激战三河坝、红军粤北突围、广州起义、广州农民讲习所、海陆丰农民运动等题材继续组织重点作家开展非虚构文学创作。联合省出版集团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文学精品图书30部。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广州发挥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资源优势,组织粤港澳大湾区题材、改革开放题材创作、“新时代粤商精神”等主题采风活动,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文学精品创作管理机制。
(四)实施粤派文学评论优化工程。加强和改进文学评论工作,培养一支具有影响力的“粤派”评论家队伍。团结和凝聚全国粤派批评家,集结广东文学评论家力量,集中推介广东名家名作、新人新作。围绕广东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发展态势确定评论选题、研究任务,进行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评论、推介,倡导讲真话、讲道理、讲正气。办好《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打造文学评论高地。组织编撰《广东文学通史》《广东文学蓝皮书》。与诗刊社联合举办“新工业诗歌研讨会”。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1-4卷)研讨会。举办“经典70后18家”研讨会。举办广东文学评论年会。办好《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网络文学观澜”栏目和《文艺报》“网络文学专刊”,增强广东网络文学的影响力,促进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整合作协、高校、媒体评论资源,建设“粤派批评”基地,擦亮“粤派批评”品牌。
(五)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融合工程。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血脉相连的优势,通过开展作家主题采风、互访交流、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学惠民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高居民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切实增强湾区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特别是湾区青年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组织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活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传播计划”,发挥大湾区中西文化长期交汇共存等综合优势,发挥粤港澳三地高校资源优势,加大对广东作家作品译介力度,使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进入国际出版市场。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网络文学港,创办粤港澳大湾区网络文学风云榜。
(六)实施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文学事业繁荣工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文学战略支点。落实《广东省作协深化改革方案》,将文学院从文学部剥离出来,重新设立广东文学院,立足全省、对接港澳,识拔、选调、招聘一批优秀的创作、研究人才,打造“文学粤军”异军突起的主力军。建立优秀文学人才数据库。拟与鲁迅文学院联合在湛江举办青年作家培训班。组织全国名社名刊名编笔会。精心办好《作品》杂志,打造全国一流文学名刊。《少男少女》杂志探索转型为纯儿童文学期刊,建设广东儿童文学重要发表阵地。进一步办好新媒体,加强省作协公众号、广东作家网、《广东文坛》、作品公众号、少男少女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建设。认真组织开展“红色文学轻骑兵”走基层等系列文学惠民活动,做到提质增效,促进文学成果全民共享。策划组织“面向社会、走向大众”系列文学活动,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在文学公共服务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积极推进广东文学馆建设,抓好藏品征集、展陈大纲研究等工作。努力推动解决基层单位文学机构“三无”“四不”问题,加快打通基层文学事业“最后一公里”。强化沟通协调,抓好上联中国作协,下联基层作协,横联有关部门和各行各业的工作网络体系建设,加强与宣传、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联系,深化省内外报业集团、传媒集团、影视机构等战略合作,汇聚各类社会主体的资源和力量,形成文学工作合力。配合全国文学馆联盟,抓好“建党百年红色文学联展”活动。深化粤蒙作协“结对子”活动。打造“小作家文学创作基地”联盟。积极配合“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广东文学“走出去”,生动鲜活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七)实施党的建设固本强基工程。全面加强作协和文学组织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讲政治的要求融入文学事业和作协工作全过程、各环节。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不断提高开展文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作家的能力。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牢牢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要积极引导主管的各社会组织讲政治、讲规矩、讲纪律,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确保文学社会组织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服从和服务于文学工作大局。要锲而不舍加强作协机关党的建设,持续打造模范党支部,着力培养青年干部,在作协机关形成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针对文学队伍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觉悟不高、动力不足、能力不强、作为不够、作风不实的短板和弱项,持续抓好理论武装、岗位练兵、业务提升、党性锤炼、纪律约束,五管齐下锻造担当作为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学队伍,引领广大作家听党话、跟党走,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始终成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主旋律、最强音。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欣逢伟大新时代,置身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再出发前沿地带,广东文学繁荣兴盛恭逢盛世、正当其时。我们相信,广东文学界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干劲、“干”的作风,以“特区精神”努力续写更多新时代“春天的故事”,为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