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春天,我经过那片工地 ——邓醒群文集《给梦安个窝》印象

更新时间:2021-04-15 作者:周建江来源:广东文坛

清人余怀在《闲情偶寄》序文中说道:“古今来大勋业、真文章,总不出人情之外;其在人情之外者,非鬼神荒忽虚诞之事,则诪张伪幻狯獝之辞……”邓醒群的文学创作算不上伟大的成就,但算得上是真文章。他的文学作品立足于坚定的生活,凭借自己对于文学的热爱与追求,锲而不舍地从事文学创作,以文学之笔点亮生活,净化心灵,完善自我。他的文学作品内容充实,风格质朴,语言颇具乡土性,是扎根于基层的文学创作实践,也是他文学精神的体现。

邓醒群是生活在乡村基层的业余作者,而且还不是中文专业科班出身。他凭借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以及对文学的追求,坚持文学创作。时至今日,邓醒群已经出版了多部诗歌集,可以说是收获满满。

探究邓醒群文学创作的活力所在,在我看来,有一点是特别要指出的,他对于通过文学作品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纯真态度。许多人写作仅仅是为了获得个人的快感,是个人情绪的主观发泄。邓醒群不是这样。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他把生活之美通过自己的笔端流淌出来,告诉社会,告诉人们:生活就是这样美好。通过阅读他的作品,读者也能够从中感受到召唤,得到熏陶,达成一种社会的共识,将人们散乱零落的认知聚拢起来,向英雄人物学习,驱逐恶劣倾向和做法,潜在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是文学的力量,也是掌握和运用这种力量的文学家们所乐于去做的。

邓醒群多次在自己的文章里谈到他对于文学的追求。从当年在《河源报》发表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开始,他写作的热情被激发。这种热情像火一样炙热着他的心胸。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歌的问世,都是“道义担当”,而创作这些文学作品的原动力则是他“心系百姓”崇高信念的作为。就这样。二十多年一路走来,他走到今天小有成就的高度。

邓醒群在一篇题为《半夜的电话》文章里说道:“诗歌是一种风景,是一种花絮,温润而丰盈,能给人光明,能给人安静,能给人力量,能给人幸福。”这是作者从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中得来的认知,也是从他的文学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中得来的体会。邓醒群的文学创作不是孤芳自赏的类型,他牢记和坚定地履行文学的社会担当责任。“我的生命属于文学,我的文学属于人民。”他的文章多带有社会的属性,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关注百姓的日常生活,从生活中来,到文学中去,通过文学创作,捍卫社会基础和公正,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思想境界,“诗歌创作,给了我简单的生活;诗性的光辉,照亮了我的人生。”淳朴的语言、坚定的作为,催促着邓醒群在文学道路上不断前行。

理想主义的光辉照亮了邓醒群文学创作的跋涉之路,也点燃起邓醒群文学创作持续不懈地燃烧的火炬。这本文集的题目叫作《给梦安个窝》,指出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理想主义精神。中国历史的不断延续,中国人的坚韧拼搏奋斗,就在于对理想的追求。从《夸父追日》到《精卫填海》,高举起中国人精神张扬的风帆与旗帜。难能可贵的是,中国人对于自己既定的理想的坚守。《愚公移山》的小故事,将中国文化的品格道尽。苦难与幸福共生,失败与胜利并举。一路走来,走到今天,走进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因为心里有梦,所以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际遇。”邓醒群如是说,也如是做,以自己的文学努力,将梦留住,扎根在心里,成为追梦人,成为梦的实现者。“自知诗写得不好,就努力去学习,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写作当成一种追求。”(《心怀感恩》)

朴素的生命,简单的生活,不寻常的追求,是邓醒群文学创作充满活力的所在。正如他在自己的“创作谈”中所言的那样,“一切来源于自然,形成于自然,不刻意去构造,总是写不出什么惊人之句,细想深感惭愧。只要生命不止,就坚持读书,坚持写作。这是我工作之余的最爱,也是支撑生命延续的力量源泉。”(《心怀感恩》)他的文学实践和文学成就一如他之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