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一部充满探索精神的奇书 ——读陈诗哥的《童话之书》

更新时间:2021-04-15 作者:徐德霞来源:广东文坛

2014年7月陈诗哥的大作《童话之书》摆上我的案头,我在终审意见中写了这样两段话,“这是一部少见的奇书,让人不由不想到另外两本影响很大的名著,一部是大名鼎鼎的霍金的《时间简史》,一部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前一部是解读深奥的宇宙秘密,后一部则是讲解枯燥的哲学,这两部书都有举重若轻、通俗生动的特点,为此成为备受世人喜爱的畅销书和经典书。陈诗哥这部书稿也有上述特点,以童话故事的方式讲童话理论,以深刻的思考,丰富的想象、诗意的表述,把讲故事和讲理论很好地溶合在一起,达到了寓理于情、寓情于理的双重效果。……这部书稿提供了多层阅读的可能性,不同层次的读者,从中分享到不同层次的内容也各有趣味。”

这本书从2014年出版至今不足三年,在读者中的反响一直不错,特别是在儿童文学作家群中的反响更大并持久不衰,在一定程度上也奠定了陈诗哥本人在新一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地位和影响。

为什么说《童话之书》是一部奇书呢?在中国儿童文学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这样的书,即以一部长篇童话来诠释童话理论,并在理论上有独到见解,在创作上有所创新。这样一部创作和理论相互融合、互相印证、相得益彰的作品还是不多见的。

《童话之书》首先是一部童话,有完整的故事结构,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旖旎瑰丽的想象力,有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且很多小故事都写得完整而精致,充满了童话精神和哲学意味,可独立成章。

在故事结构上,也经纬分明,它以一个童话书小王子的身份游历世界为线索,移步换景,层层推进,一连串的场景人物变化,带来一连串的故事,给人一个又一个惊喜。作者视野之开阔,想象之奇特,立论之大胆,思想之深刻,意境之深美,肌理之奇特,带给我们的阅读快感和阅读期待远在很多作品之上。即使结尾作者还设置了三个,展示了童话具有无限可能性的艺术魅力。另外,诗性的表述风格,语言简洁明快,充分利用了诗歌跳跃、反复、排比等手法,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因此我说它提供了多层次阅读的可能性,即使小读者一点也不懂文艺理论,对于这部情趣盎然、意趣横生的作品,照样可以读得如痴如醉。

《童话之书》又不止是一部长篇童话,它的重头戏是在以童话形式讲童话理论。作者期盼的是,“《童话之书》不仅是一部好看的童话,还是一篇明晰的论文,同时也是一首优美的诗”。可见作者在构思阶段就充满了探索、创新精神,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比较高的标杆。那么这部成书是不是成就了作者的设想呢?我认为它已经实现了作者的理想,没有搞得不伦不类,故事和理论两层皮。它成功地把感性与理性巧妙结合,寓理于情。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作者的设想。比如,开始他只想搞一篇明晰的论文,事实证明它内在的童话理论是比较系统的。在前半部分,它以虚写实,回答的是童话是什么?为什么要相信童话?童话与孩子的关系;童话与精神情感的关系;童话的功能;童话与其它门类的异同,如童话与神话、童话与故事、童话与寓言、童话与哲学、童话与宗教等。后半部分又以实写虚,从世界名著和现实社会生活出发,在对几个不同世界的探讨中,用故事诠释了童话与想象,童话与生活,童话与现实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美学追求和理论建树。

那么在陈诗哥的笔下,童话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相信童话,相信童话什么呢?他试图从本体论的层面去探讨,先说明童话它不是什么,它与神话、寓言有什么不同。他借用一位图书制作者的口气,给了一个相当简洁、明了的回答,他说,“世上最早有三本书:《神话之书》是由孩子记录神的话语,《童话之书》是由神记录孩子的话语,《故事之书》则由人记录自己的故事”。

在最初的时候,神话是神的话,而童话则是孩子的话,两者同时存在。就像《圣经》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在陈诗哥的笔下是两个孩子的形象。因为那时人都像天真无邪的孩子一样,后来,随着猜疑的出现,人神关系断裂,原本两个孩子的亚当和夏娃迅速成长为大人。这什么意思呢?也就是他在书里反复强调的童话是给0—99的孩子看的。而陈诗哥认为儿童和孩子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儿童是个年龄概念,和成人所对应,孩子则不然,只要你保有一颗童心,直到99岁你也还是个孩子,你也喜欢童话。

童话传达的是快乐和美好,而快乐和美好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快乐是身体感官方面的,而美好是来自内心和精神层面的。故事不一定美好,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三拳打死镇关西,满脸开花,口吐鲜血,一点也不美好,却带来感官的刺激和快感。因此他说“童话是美好的幸福。故事是快乐的幸福。故事谋求的是自身的精彩,而童话,更多是为了他人的美好”。

他还谈到童话和寓言的转换:一个美好的世界是童话世界,而一个充满争斗的世界则是寓言世界,《红楼梦》是童话世界在寓言世界里的终结,抄检大观园集中反映了童话世界的坍塌。陈诗哥的这些论述大胆而新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童话之书》中他还探讨了几个世界:有米先生的哲学理念世界,在此探讨的是童话与哲学的关系;有法国宫廷生活世界,探讨的是世俗享乐世界与童话美好世界的不同;有老小孩的世界,塑造了一个从少年顽皮似孙悟空,青年懒散如猪八戒,败光家财以后,人到中年,踏实起来的沙僧,老年变成了循规蹈矩、淡然平和、似入定般的唐三藏的老小孩形象,他和四只分别命名为唐僧、孙悟空、八戒和沙僧的鸭子生活在一起,过着自得其乐的童话生活。因此他说,“《西游记》不只是一部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它还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几个顽皮的、骄傲的、懒散的、呆板的孩子历经磨难,终于变成了安静的、温顺的、谦卑的、充满朝气的孩子,因此这是一本关于孩子的书。”如果说《西游记》是神话与佛教的世界,那么《水浒》《三国演义》就是一个以恶治恶的世界,在此他论述了童话与故事的不同。

为什么人们长大成人以后就不再相信童话了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陈诗哥写了很重要的两章,也是我最喜欢的两章。

一个是小王子颠沛流离,被压在石板下30年。第一个十年,他满怀希望,保持住了内心的纯洁,他通过回忆往昔的点点滴滴,心中温暖而充实。后来又招来了蚂蚁、蜗牛、蟋蟀等一群昆虫朋友,小王子给他们讲《童话之书》,讲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因为他心中有童话,显得很潇洒、淡定,是一个真正的王子,即使被囚在石板下,也和住在真正的宫殿一样。第二个十年,他开始动摇了,开始求助于幻想,期冀能有个神奇的力量,比如,神仙巫婆什么的能把它从青石板下救出去,此时的表现像个世俗的普通人。第三个十年,他绝望了,放逐了自己的内心,开始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尽管此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石板下已经建成了一个宫殿,他还是自己把自己囚禁了,成了一个真正的囚徒。所以当三千只蚂蚁说要齐心合力把他抬出去的时候,他拒绝了,一个把自己内心囚禁的人,出去又有什么用呢?这一章,不只通过小王子在青石板下生活,阐释了童话与生活的关系,而且也充满了人生哲理,人物心理情感脉络也很清晰。

第二个就是李红旗的故事。李红旗从小生活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里,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父亲是大学教授,家里有很多书,李红旗喜欢读书,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王子。可是“文化大革命”来了,大学停止招生,李红旗被迫来到一个小山村当了一名小学教员,他的梦想破灭了。此时他本想自我救赎,喜欢童话,喜欢读书,希望重燃梦想。可是残酷的现实又一次狠狠地击中了他,他爱上村长的女儿,而那个公主一样的女孩却出卖了他,自此李红旗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丢下小王子逃跑了。这说明什么?说明童话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童话很娇嫩,现实很生硬;童话很简单,现实很复杂;童话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因此被生活和现实所迫丢掉童话的人无计其数。在这里他非常形象地阐明了童话和现实的关系。

陈诗哥是一个既看着星斗,又看着脚下土地的作家。他仰望满天星斗,在古今中外文化大师和文学大师的滋养下成长。此言有据,就《童话之书》这本书中所涉及到的名著名篇多达数十篇,先哲圣贤之论信手拈来,可见他博览群书,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文学素养。他还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人,时常放飞思想,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遨游飞翔。同时他又是一个看着脚下土地的人,踏实、坚韧、自信、独立、甚至还有点反叛精神,内心很强大。我相信,这样一个既看星斗,又踏实生活、潜心创作之人,在文学的道路上会越走越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