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读粤精彩 > 会员文选

丘树宏|继承传统、融入时代是中国诗歌的生命力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学习札记

更新时间:2021-01-27 作者:丘树宏来源:广东作家网

近几年来,有幸参加了两次全国性的文艺工作会议,一次是中国文联第十次和中国作家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另一次是全国诗歌座谈会,两次会议都感想良深,收获多多。而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融入新时代、走向人民的重要指示和深刻论述。

(1)

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到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时,习总书记说,“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2019年11月28日召开的全国诗歌座谈会,是诗歌界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标志性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诗歌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如何以精品奉献人民,如何继承和发扬古典诗歌传统、现当代诗歌传统,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走向最广大民众的生活和心灵,这其中有太多的课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探讨、去寻求解答。中国诗歌是属于人民大众的,也是为了人民大众的。当前,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时代奔涌向前,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着震古烁今的实践,正在创造着我们民族的光明未来。与人民在一起,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就是要为这个时代写下心灵的图谱,提供精神的能量。”

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大意是说,诗文创作要贴近实际,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社会现实。这是在中国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优秀的特质。翻开中国的文学史,这一类的作品比比皆是,从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代,以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封建时代开始,文学表现时代、表现人民,是一以贯之、连续不断的主流传统。诗经的风雅颂,楚辞的《孔雀东南飞》,尤其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诞生之后,《离骚》《九歌》《天问》为诗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诗歌样式,并与国家情怀、人民意识直接影响了汉赋和乐府诗的产生以及时代风格的延续与发展。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气质和忧国忧民人民情怀,对后世的李白、杜甫、李贺、韩愈、白居易等影响巨大,一直到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诗歌融入时代、关注和表现人间喜怒哀乐的诗风进入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峰。宋词之后,中国的诗歌虽然逐步式微,但表现家国情仇主题内容的风格和传统却是一直延续不断的。一直到新文化运动,以白话文、自由诗为标志,虽然诗歌的语言和体裁出现了历史性的重大变革,但时代性、人民性的属性和特点依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新中国建立后,诗歌的时代性、人民性得到极大的加强,尤其是新中国初期、改革开放初期,这个特点更为突出、鲜明。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文艺界,包括诗歌界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其中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诗歌的优秀传统、如何保持诗歌的时代性、人民性方面,非但没有得到比较好的坚持,还受到质疑和打压,诗歌事业的发展之路出现了比较大的偏离,乱象丛生,可以说是陷入了很大的危机之中,亟需引起严重关注并予以坚决纠正。

诚然,我们从表现时代和人民这一角度来谈中国诗歌传统,当然并不是否定其他主题和风格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其实正是这种多元性和丰富性,共同形成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整体性和伟大性。我们只是更深切地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突出的时代性与人民性是中国诗歌承前启后、生生不息的主动脉和灵魂,因为这样,在流传下来的诗歌中,这一类作品占了很大的分量和比重,影响力巨大而深远,生命力强劲而绵绵不绝,成为重要的历史遗产和宝贵的文化宝藏,成为国家和民族进步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同志在全国诗歌座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说,“我们正处在亘古未有的伟大变革之中,时代和人民召唤着伟大的诗歌作品,新时代,诗歌何为,诗人何为,这就是这次会议的主题。在新时代,诗歌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如何以精品奉献人民,如何继承和发扬古典诗歌传统、现当代诗歌传统,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走向最广大民众的生活和心灵,这其中有太多的课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探讨、去寻求解答。”

(2)

下面结合个人在以上这个主题方面的认识和践行,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本人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经过了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两个时期。喜欢写作的我,自高中时代就开始发表诗歌作品,恢复高考考上大学之前,以至大学毕业之后的一段时间,我的诗歌创作主题主要以“小我”为主,尤其是以爱情诗歌为主,但因为自己当时的家庭出身和特殊经历,也有一些作品是“大我”的,其中1980年10月首次在省一级报刊发表的《北风吹过》所表现的内容,就是暗喻改革开放的。1988年到珠海特区工作之后,特区的建设发展,本人的工作职责,使得本人创作的主题内容和体裁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然,“小我”的作品也还有,包括爱情诗、旅游诗、哲理诗,朦胧诗、现代诗等等,数量还不少,但更多的是改革开放题材和内容的诗歌作品,开始是以珠海特区为主要对象,逐步扩展到广东省和全国。2003年的“非典”时期,我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工作,亲眼目睹了广大医务人员的感人表现,亲历了抗击非典的整个过程,因而第一时间创作了诗歌《以生命的名义》,先后发表在羊城晚报和人民日报上。当年6月上旬,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央电视台以此诗为名,联合制作了同题抗击非典大型电视节目,并以此诗为压轴,由赵忠祥、王馥荔、刘威、瞿弦和、周涛、张泽群、王志等近三十位著名艺术家共同朗诵,在央视播出后,反响很大,成为当年抗击非典影响最大的文艺节目,还引发了至今长盛不衰的“以......的名义”标题热,而我,也由此正式进入中国诗坛。

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确定了自己的诗歌创作方向和原则,国家凡遇大事,我都要奉献诗歌作品。经济特区周年庆典、九八大洪灾、南方冰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神州六号上天、取消农业税、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四十周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和七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都有我的作品,而且多数是史诗类长诗。此外,我还主创了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英雄珠江》《南越王赵佗》《咸水歌》等大型音乐舞台和现代多媒体作品,用诗+歌+音乐+多媒体的方式运作,探索诗歌创作推介和宣传的路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还策划组织了全国第一个“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填补了国内空白,策划组织了大量的全国性和海内外范围的文学和诗歌采风、创作和表演的人文项目与活动。通过这些工作,使文学诗歌走出小圈子,真正走向大众、走向民间、走向基层。为此,诗歌界给了我一个“时代歌者”的称号。

能够这样的坚持做、主动做,且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其一是基于我对于中国诗歌优良传统的认识及诗歌的时代性、人民性的感知,第二是我觉得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古今中外没有的伟大创举,可谓沧海桑田、翻天覆地,成就巨大,必须有与之相应的诗歌作品特别是史诗性作品。然而,我们的文学界和诗歌界却认识不足,行动更加不足。文学界、诗歌界拥有了丰厚的创作土壤,却没有拿出应有的作品,几乎可以说是对不起改革开放的。而我,虽然能力和水平都有限,但作为改革开放的获益者、见证者和参与者,应该有所表现、有所回馈、有所贡献,应该拿出作品来,这是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义务和使命。

我觉得这样做必定是正确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艺“两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奋斗,推动我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变革,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面对这种史诗般的变化,我们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从而深刻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我就是这样去认识的,也是这样去做的,只是因为水平和能力的问题,做得还不够多、不够优秀。但无论如何,我都一定会继续坚持下去的。

2020年1月下旬,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境内爆发。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此时此刻,冲锋号角已然吹响,看不见的硝烟正在弥漫,激励着全国的作家、诗人们挥动手中的笔,敲响案头键盘,创作出无愧于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白衣天使、无愧于身处疫情中奋起抗争捍卫生命和尊严的武汉、湖北、全国乃至全球人类的作品,用文学的力量来鼓舞、激励人们战胜疫情、捍卫生命的信心和决心。

在这场紧张、激烈、艰险的战疫中,我的大脑和手中的笔几乎没有停顿。我深知,在战“疫”前线,医护人员肩负着高强度的救治使命,承受着沉重如山的心理压力;而自己身为一名诗人,虽不能亲身奔赴疫情防控战的救治前线,却可以用诗词作品为战“疫”提供精神力量,为医护人员鼓劲、加油、打气。春节期间,一位青海的作家发给我一个的短信中说:“我妻子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她把《以生命的名义》这首诗转给我,说在医院的群里面,大家都在转这首诗歌。谢谢你,向诗人致敬。”非典过去17年了,人们还记得我的作品,这让我万分感动,更使我增加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我联系作曲家,准备尽快将《以生命的名义》谱成曲子,并很快创作出歌词《你是光,你是爱》《祖国在,武汉不会流浪》,《以生命的名义》和《你是光,你是爱——致敬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英雄们》两首歌的MV先后上线,并很快在国家、广东省和海外华文媒体刊登、播放,用鼓舞人心的歌词和悠扬温暖的曲调,向疫情前线最美逆行者传递出最及时的支持和最真挚的祝福。3月20日,中山驰援湖北医疗队57名医护从荆州一路返程,顺利抵达中山。翌日,我再度执笔,创作歌词《你的春天我的梦》,致敬抗疫援鄂归来的英雄们。这些作品,除了在全国发表最早外,还以版本最多、海内外影响广泛受到各界关注和好评。

凡遇灾难,都需要精神的力量,而精神的力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的力量,文艺作品,尤其是歌曲则具有独特的作用。我创作的歌词,以中华文化和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为圭臬,坚持激情澎湃,主题崇高,充满时代感、现实感、鼓动性,维有这样,才能发挥应有的抗击疫情的力量。

在创作战疫歌词和诗歌时,我注意了三个问题,一是要力避标语口号式的空洞写作,二是又不要过于追求所谓的雅而失之于过于“艺术”,三是尽量地诗与歌相结合,这样才能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享,利于传播流行,才能影响和拥有更多的受众,其中尤为重视诗词的内在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发掘。我认为,新时代诗歌再出发,要从“诗外”和“诗内”两个方向出发,从一定意义上说,首先要从“诗外”出发,进而实现“诗外”与“诗内”一同进发。所谓从“诗外”出发,是指从诗歌本体之外的维度。要明确诗歌的价值观,力避灰暗、低级,缺乏正气和正义感,缺乏社会责任,缺乏公民意识,甚至缺乏道德意识的诗歌写作。诗歌必须崇尚真善美、倡导正能量,要为人民服务,为生活服务,为国家和民族服务,不能没有价值标准,更不能宣扬假丑恶、负能量的东西。所谓从“诗内”出发,是指从诗歌主题内部的维度。要坚持和创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要推进和形成中西诗歌的融合发展,使两者达到相得益彰、融合发展。要倡导和鼓励精英诗和大众诗共生共荣。这种原则和要求,也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在今天,则是新时代诗歌再出发的必由之路。

我一直在党政部门的岗位上工作,不管从事任何性质的工作,都十分注意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将职业工作当成事业和志趣来追求,因此工作业绩和工作精神一直受到各界好评。我还充分发掘和利用自己的各种资源,竭诚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务,首倡文化民生、倡导文化公益并孜孜践行,这一点在广东以至全国的文化界得到了一致的肯定。不管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今年的“新冠”,我都工作在第一线,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战斗。这一点是我的优势所在,是其他文化人所难以具备的,因而我的作品才可能显得情感更为真挚、切入更为落地、文字更为入心,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文学创作,包括诗歌创作,要坚持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全身心融入新时代,这既是继承的守正,也是弘扬的创新,两者是互为联系、互相彰显的关系,只有做到和做好了,中华文化,包括诗歌事业才能永葆健康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做到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光辉恒永。

2020年4月27日于连平县城


(丘树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山市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