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广东小小说期待再出发

更新时间:2021-01-26 作者:江冰来源:广东文坛

近年,广东省小小说学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坚持开办小小说大课堂就是其中一件。先在惠州办,疫情期间放到网上,比如在省小小说微信群请专家讲课,使用的是微信一分钟录音,办法简单,但大家热情高涨。我讲过一次,对着手机每一次只能讲一分钟,有趣的体验;但提问环节让我感受到作家们对小小说的热情,以及提高自己的热切期望——这些都让我感动。一个学会是否有活力,活动是最基本的条件:组织存在,定期活动,规划项目,实施落地,都是推动学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广东小小说始终保持热情高涨的状态:让人联想并怀念上世纪80年代文学黄金时代的热情;有作品,有名家,有组织,有作为,有活动,应该说,本土作家与新客家共同汇成强有力的创作潮流,使广东小小说在全国雄居要位。对此,中国小小说倡导者杨晓敏先生已有高度评价。

但是,我认为广东小小说还存在发展中的不足。第一是中年创作瓶颈。因为连续四年编《中国小小说年选》,深切感受“中年创作瓶颈”。小小说作者绝大部分人到中年,中年是创作的黄金时期,思想成熟,手法纯熟,但也构成瓶颈;因为熟悉而形成套路;因为成功而形成模式,有的作家三四年的作品缺少质的变化。这样情况放大到一个群体,就有一个重新出发的问题。第二,要培养年轻作家。广东小小说创作群体,还缺少20岁上下的年轻作者。我建议小小说学会能够与大学文学社团进行联系,通过作协的校园委员会去培养一批受过高等教育、具现代视野与都市意识的年轻小说家,他们可能构成广东小小说在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生力量。第三,祝贺的同时不忘研讨。在所有“抱团取暖”的小小说手机群里,看到的更多是相互鼓励相互祝贺,少有对创作进行艺术研讨的话语。我希望在热烈祝贺中,留三分之一给予冷静而认真的艺术研讨。在其他各大文体面前,小小说的起步比较迟,艺术上恐怕有十年的差距。艺术的研讨不但在作家之间,在评论家与作家之间,都应该有一个评价尺度的把握。表扬祝福话一箩筐,批评研讨一句没有,并非好的现象。我们期待广东小小说创作出既具有时代气息、日常氛围,又具有历史纵深、人性深度;并且具备极富弹性与魅惑力的文学语言,富有张力含蓄浑厚境界,以及对当下世界外部与内部探究颇具召唤力的上乘之作。总之,期望每一位广东小小说作家有更高的艺术追求,既冷静又温暖,既平凡又超越。期望广东小小说每年都有一点进步,使之真正成为全国创作重镇,拿出无愧于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