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深圳作家张黎明、赵川、丞卫分享书中“深圳往事”

更新时间:2020-11-11 作者:张锐来源:读特

回望深圳发展的40年,是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每一个深圳人都是时代的亲历者、见证者。118日,“时代见证者——深圳作家讲深圳故事”活动在深圳书城罗湖城举行。广东人民出版社邀请张黎明、赵川、丞卫三位深圳本土作家携各自新著到场,以回顾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讲述创作趣事等方式带领书迷一同重温深圳建设发展的历史节点,讲述一座城和几代人的奋斗史。

1605057370922935.jpg


张黎明:“叉仔”故事的背后,是时代脉络的交织


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黎明今年推出了新作《叉仔——与深圳一起成长》,讲述了深圳一个普通孩子“叉仔”亲历深圳特区建立以来发展变迁的故事。全书以微视角切入,小至深圳人的市井家事,大至深圳改革史上的大事件,生动再现了深圳一步步蜕变为国际大都市的过程。

一直以来,张黎明致力于挖掘和记录深圳本土故事,注重历史资料的收集和采访,其作品以厚重的历史、朴实而耐人寻味的文字、感人的情怀吸引着广大读者。分享会上,张黎明展示了她收藏的深圳老照片,有1979年深圳老街解放路的街头、深圳的第一家新华书店、有1981年《深圳特区报》的创刊号,有不同时代的深圳书城等等,这些照片不仅搭建起《叉仔——与深圳一起成长》中故事发展的时代脉络,那些记忆中熟悉的街景更引起了到场书迷的热烈讨论。

此时,第二十一届深圳读书月正在全市火热开展中,而张黎明展示的一张1996年第七届全国书市在深圳举行时,人们蜂拥而至的盛况照片,则回应了深圳的满城书香并非只是“季节限定”。张黎明回忆起当时,有不少市民拎着篮子去买书,这般阅读的热情令她记忆犹新。不仅如此,张黎明生动而朴实的文风还吸引了不少少年儿童读者的喜爱,现场有不少孩子就书中桥段的由来、写作的方法等问题请教张黎明,可见这本书写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前20年样貌的书籍,并未与当代孩子们产生隔阂。


赵川:为深圳母亲河的治理写一本书,他是第一个


日前,深圳报业集团主任记者、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赵川新作《茅洲河——流淌的深圳记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在分享中介绍,茅洲河是深圳第一大河,也曾是深圳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自2016年起,茅洲河全流域治理正式启动,如今已成为鱼翔浅底的“网红打卡点”。而赵川因为记者的职业关系,常年跟踪、记录茅洲河的面貌,得以在书中多角度、全景呈现了深圳在茅洲河综合整治背后的曲折决策历程,和一系列矛盾博弈及探索实践。深圳报业集团党组成员、深圳商报总编辑丁时照撰文表示,“为一条河写一本书,赵川不是第一个。为深圳母亲河的治理写一本书,赵川是第一个。”他认为赵川在书中为读者呈现了三条茅洲河:一条历史的河、一条治理前的河、一条未来之河。

赵川也在分享会上以新老照片对比的方式,讲述了茅洲河治理过程中的艰难卓绝以及不为人知的故事,诠释了茅洲河的成功治理正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生动注脚。在他展示的图片中,有茅洲河上游李松蓢村中富有传奇色彩的“石狗公”,茅洲河中游古老的石拱桥——永兴桥,讲述中难掩对这条深圳母亲河的深情,和人与环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关系的思考。


丞卫:特区建设的参与者,愿为特区书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第三位分享者丞卫,本名樊成玮,是法学博士,一级律师。他的长篇小说“潮汐三部曲之一”《汉水悠悠》近期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他介绍,该书故事以主人公郑力仁在武汉解放前夕参加学生运动,之后投奔汉宜解放区参加革命为线索展开,全景式地讲述了他从投身革命的进步学生到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境遇。郑家的后代在学成后都义无反顾地奔赴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参与特区建设,成为当年首批南下深圳建设者的缩影。   

作为早年来到深圳的“新深圳人”,丞卫经常撰写评论文章,为特区的发展建言献策。他在现场展示了很多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刊登其文章的老报纸,回忆深圳发展历程上的重要节点,讲述第一代“新深圳人”的奋斗往事。而如何转换律师身份,在文学写作中恰如其分、引人入胜地表述?丞卫表示会以专业背景知识和文学素养加持,并转换到小说文体的写作思维,心中有戏,笔下方可生辉。

展望未来,丞卫表示,自己在深圳起步,感恩深圳,未来无论是从专业方面、社会服务方面、文化贡献方面都将努力做出更大贡献,书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张锐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