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读粤精彩 > 会员新书架

麦小麦 | 《你离更好的生活只差阅读这件事》

更新时间:2020-11-03 来源:广东作家网

微信图片_20201103153957.jpg

著者:麦小麦 著

书号:ISBN 978-7-5598-3211-5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定价:45.00元

装帧:平装

开本:1/32

作者简介

麦小麦,编辑、作家、阅读推广人,花城出版社营销总监。文化沙龙“爱读书会”召集人,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图书馆理事,中国全民阅读年会“优秀阅读推广人”,国内多个文学及图书奖项评委。出版有散文随笔《越爱越明白》等作品,开设微信视频号“小麦书屋”、微信公众号“麦小麦读行记”、新浪微博“广州麦小麦”,分享阅读。

内容简介

人人都知道阅读是件好事,可真正读书时又会遇到各种困难:没时间读书,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读得太慢,读了记不住、做不到……

本书是一本关于阅读的方法论。全书分为六章,从阅读时间的管理,选书的方法,快读、精读的技巧,分享阅读,实践运用等方面解答了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的问题。资深阅读推广人麦小麦根据自身多年阅读的心得与从事出版行业累积的选书、做书经验,结合丰富的案例,在介绍理论的同时提供了大量可供实践的阅读方法,教会读者如何通过阅读提升自己,带领读者一同感受阅读带来的愉悦。

名人推荐

在我看来,麦小麦这本书,就是我们这些热爱阅读的人,在茫茫人海中的一个识别信物。

——李潘

麦小麦用她的这本书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终身学习的入口,那就是学会如何阅读,如何将读到的东西转化为真正用得上的方法。

——聂震宁 

只要读一读小麦这本书,就能学会关于阅读的一切,从阅读中体会到更大的乐趣,并且把阅读变成一件陪伴终身的好事。

——蒋晞亮

小麦在此书中提供了一整套关于阅读的方法论,这是她作为一个多年重度阅读爱好者和专业图书工作者身体力行总结出来的。

——费勇 

她有一套完整的读书方法体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利用时间,将自己读过的东西最大程度地内化以及应用,相信你读了这本书也会学到她的方法,让你的阅读更有趣、更有用、更有效。

——黄佟佟 

微信图片_20201103155525.jpg

自 序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有一年南国书香节,我天天泡在会展中心忙得像个陀螺,只要有点时间,就到卖场去看书。

有个展台的书全是关于读书的,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同类书,感觉还挺震撼。除了经典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还有好多我没听说过的,名人读书笔记、推荐书单、阅读方法……好多好书,都想收了。还有日本人写的一堆读书方法论,《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快速阅读术》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阅读整理学》等。一本一本拿起来看,发现很像他们的《断舍离》《收纳的艺术》一类,题目很有诱惑力,可是内容非常简单,语言、举例和体系都很日系,不一定适合中国人,有效内容也太少,一本书估计一两千字就能说清。

就在那一瞬间我突发奇想:要不我自己来写一本?读了这么多年书,关于如何读书,也是时候好好整理一下了。

我的整个人生,好像就是围绕着书来的。

我出生在教师之家,家里除了书还是书。爸妈去上班时,我有时候会被扔到图书馆请管理员阿姨照顾。除了在一个个放满书的书架间逛来逛去,找点能看的东西,实在也没有别的事可做。我什么书都看,才六七岁就捧着台湾民间爱情故事看,管理员阿姨笑话我:“小小年纪知道什么是爱情吗?”我当然不知道,只是那时的童话少,民间故事在我心目中就是童话。

因为想要学中文、当编辑,中学时我严重偏科,爸爸妈妈两个大学物理老师对我的理科完全无能为力,无奈之下只得顺了我的意。我的本科和研究生都读的中文系,号称校园里最清闲的系,功课基本就是看小说和写作文,最繁重的任务就是到图书馆查古书校注。七年幸福的大学校园生活之后,我再次如愿当了编辑,先是杂志社编辑,后来是出版社编辑,中间一度辞职在家七年,写了几本书。

如今,读书、做书与分享读书心得就是我的工作与生活日常。

我在花城出版社做编辑,也负责出版社所有图书的宣传营销。业余做了一个民间文化沙龙,名叫“爱读书会”,刚开始是几个朋友随性做着玩的,谁想一做十一年,不仅被广州几乎所有的报纸整版报道过,还得过全省和全国的好多大奖。我给自己封了个“阅读推广人”的头衔,做电视读书节目主持人,到各种论坛和活动现场分享阅读心得,得过从区级、市级到国家级各种阅读推广人的奖项。

读书于我,既是职业,又是乐趣,或者干脆就是生活本身。

闲暇的时候我读书。读一本好书,就是走进一段人生,或是走进一个世界。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当你沉浸到一本又一本书里,就好像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人生。这和当演员有共通之处,只不过演员是用表演将这种经历外化给别人看,而阅读全是内心戏,读得心里花好月圆或是狂风暴雨,只有自己知道。

要学习的时候我读书。想更了解人的心理,我就去读心理学的书;想懂更多科学知识,就找各种科普书来读。精读几本经典作品,大致了解这门学科,心里有了这个学科的大致框架,再读网络上各种“深度好文”,究竟是在你的框架上添砖加瓦,还是看个热闹,自然也就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了。任何学科都一样,读两本经典性的入门书,比读一大堆网上雄文好使多了。在学校读书十几年,不就是教会你如何学习吗?出了校门后没有老师,有了这套方法一样可以学。

有困惑的时候我读书。书中有我想要的一切答案,只是那个答案不像百度,一输关键词就会跳出来。你得耐心地、有技巧地带着问题去找,在文字的汪洋大海里慢慢接近真相,学着从理论到方法到行动,把书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经验。如果读一本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再读一本、再读一本。说读书解决不了问题的人只有三种可能:一是读得还不够多,二是没有学会如何找答案,三是有了答案却没有身体力行。杨绛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就是这个意思。

这些年,我经常会在各种场合做阅读分享,有沙发围坐的沙龙,也有报告厅里一本正经的讲座,常有读者向我提出如下这些问题:

1. 我知道读书是一件好事,可是工作忙、家事忙、应酬忙,怎么才能找到时间读书呢?

2. 我经常关注各类排行榜,看着每本书都被夸得天花乱坠,它们真的都值得读吗?

3. 我想读某个领域的书,用关键词一搜索却发现跳出来好多,我该如何选择?

4. 经常买书,从头到尾读完的却寥寥无几,这让我有种罪恶感。要怎样才能更快地把书读完呢?

5. 我喜欢一本书就想要仔细读,还没读完又看到别的好书想要读,结果就是有一大堆只读了一半的书,好发愁,要怎么办呢?

6. 我读完的书很快就会忘掉,过段时间拿起来又像是一本新书,怎么才能记住读过的书呢?

7. 我想解决一个问题,于是去找了很多同类书,读的时候觉得很有收获,但是读完了问题还是照旧,为什么会这样?

8. 我买了一本大家都说好的书来看,可就是读不动、读不进去,怎么办?

9. 阅读真的有那么好吗?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书,却不知道读书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处?

…………

类似的疑问你有过吗?只要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击中了你,这本书就是写给你看的。

一个人如果有日常阅读的习惯,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书,一定会总结出一整套专属于自己的读书方法。你拥有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了吗?如果还没有,这本书就是写给你看的。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提出过“普通读者”的概念,她说,这些普通读者“不同于批评家和学者,他没有那么高的教养,造物主也没有赏给他那么大的才能。他读书是为了自己高兴,而不是为了向别人传授知识,也不是为了纠正自己的看法”。这本书,就是写给这样的普通读者看的。

在这本书里,我将多年的阅读经验和方法倾囊奉上,也顺带推荐了一些我看过并有心得的书,并且在每一章的后面列出一个主题小书单,如果你是爱读书的同道人,欢迎你来看看我们的口味是否相似。

有人说,阅读不是一件很自然、很享受的事吗?不是只有小孩子才要学习阅读理解吗?成年人为什么要学?

没错,阅读本该是一门童子功,如果能够从出生就开始亲子阅读,识字就开始自主阅读,并在中小学阶段达到足够的阅读量,那么阅读能力会在这一阶段达到一定高度,阅读这件事将内化到骨子里,成为人生的重要部分。如果发现关于阅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也能轻松选择运用,让新方法变为原有阅读技巧大树上的一根新枝干。这个过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非常自然的,甚至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这也就是很多人觉得阅读不用学习的原因,因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掌握了,就像天生具备这种能力一样,当然不用另外再学。

也有一些人觉得自己就是天生不会阅读,学也学不来,那是因为他们的童子功没有练好。把孩童时期应该学会的事拿到成年之后再学,困难与阻碍会大很多。

就像弹钢琴,也是门童子功,很小的孩子上手是很快的,如果能在童年时期达到一定高度,再加上不间断地练习,就能成为一个熟练的演奏者。如果长大了再来学,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再下功夫,大多也只能当业余爱好玩一玩了。成熟的钢琴演奏者,手指一放到琴键上,音乐就会像流水一样从键盘间流出来;而初学者或者段位不够的人弹起来始终是磕磕巴巴的,每个音符是单独蹦出来的。蹦出来的音符当然也能构成乐曲,但这种乐曲缺乏生命力与感染力。

阅读也一样。对于已经熟练掌握阅读技巧的人来说,从选书到快速浏览到决定是否精读,再到如何记笔记,如何融会贯通、内化到自己的生命中,就像成熟的演奏者弹钢琴一样自然流畅,不再需要考虑什么技巧和方法。而对于没有掌握基本方法的人来说,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想要做得更好,必须一步一步来,用比孩子多得多的时间反复练习。学方法是为了补上童年缺失的一课,多练习是为了让方法变成本能。

希望这本书能激发你更多的阅读兴趣,也能为你阅读中出现的疑问提供解决方案。

这是一本关于阅读方法论的书。

我在很长的岁月里都看不起任何关于方法论的书,并且将它们全都概括为“鸡汤”。这么想当然,显然是因为并没有看过任何关于方法论的好书。少年人自恋又清高,那时我觉得,找到世界的原理才是重点,方法只是细枝末节。只要想明白,天下就没有搞不定的事情,哪里还需要另外去学什么方法?我还坚信,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别人的方法不见得适合我,我又何必浪费时间去看别人的方法?

就这样偏执了很多年,直到近十年来才开始慢慢接触关于方法论的书,一看似乎发现一个新世界。聪明人太多了,加上术业有专攻,很多方法是自己一辈子也摸索不来的。有的书,看完后一下子就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每看到一本关于方法论的好书,我都会忍不住想:如果十年前、二十年前读到这本书,一切是不是会不同?我的人生会不会更加精彩?当然这只是一种游戏般的假想,人生没有如果。

回望那个自恋的少女,真的觉得汗颜。现在的我知道,遇到困难时去书中找解决方法,就是让自己的人生开外挂,那么多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做你的高参,能不厉害吗?不过,他们并不能直接教你,能不能学会、能不能用上,就看你的造化了。如果一边看,一边思考、摸索,在实践中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和心得,我想,这应该就是智慧了。

很多人觉得关于方法论的书没有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选的书不好或者不合适;二、书再好也只是看看就算了,并不会照做。

第一个原因好解决,换本书,不行就再换一本。

第二个原因我就无能为力了。对这样的人来说,任何学习、提升、改善,减肥、健身、计划,都有可能只是说说而已,说完之后继续待在原地焦虑着,眼睁睁看着一个又一个人从他身边越过,去往更高、更远、更美、更好的地方。

最后我特别要说的是,读书是件好事,但绝不是世间唯一的好事,不是唯一的消遣,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不是唯一充实内心的办法,它只是最方便、最自由、最高性价比的方案。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太多选择,认清适合自己的路并为之努力,每个人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好生活。如果再加上阅读这件小事,你就会过得更好。

愿此书,让你我相遇,在阅读的世界里,我们终将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