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汕头市作协举行陈伟家乡村文学 《广东省古村落·葛洲》创作座谈会
更新时间:2020-10-20 作者:谢海衡来源:汕头作协
10月17日上午,广东省古村落•葛洲在暖暖的阳光中迎来了一批汕头市作家协会会员,大家欢聚一堂,在濠江区达濠街道葛洲社区办公楼会议室举行陈伟家乡村文学《广东省古村落·葛洲》创作座谈会。本次活动由汕头市作家协会主办,濠江区达濠街道葛洲社区协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美丽乡村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与指示,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弘扬传统文化与乡土文学,给作家协会会员和我市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创作素材。参加活动的还有文学爱好者以及在校中学生。
《广东省古村落•葛洲》是陈伟家公开出版的第二本书,会上,他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创作背景和情况。对于既是作协会员又是民协会员的他,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情感,在配合省民协专家组考察汕头古村的过程中,他对古村建筑元素、生活元素产生极大兴趣,《葛洲》的写作就是基于他对潮汕文化的理解和喜爱。葛洲的人文历史是两千万潮人筚路蓝缕的历史,先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所以,创作《葛洲》这本书,也是在写潮汕的人文历史,讲汕头乡村故事。
随后,与会作家纷纷发言。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雪峰认为:陈伟家写作的突出特点就是实地踏探,“他喜欢深入一个地方,用‘慢游’方法,深度了解所到地方风土人情、历史古迹,再将之转化成笔下文字。”他重视对资料的挖掘和运用,这本书就是作者深入原始资料而挖掘材料的见证。作为文史、民俗研究者,都可从这本书得到某些研究线索。评论者陈玩真认为:作者以全面而系统的叙述,向想要了解潮汕文化的读者们展示了一个潮汕古村落、潮汕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读《葛洲》如读一部村史、读一个个潮汕乡村。胡文强则从彰显乡土文化魅力的角度进行评价,认为《葛洲》一书“融于历史、融于自然,凝聚了关于乡土乡情和民俗文化的魅力,涌动着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情怀”。陈钰仪认为作者从“血脉之根——祖祠和族谱”、“精神之根——民间信仰”和“历史之根——风物”等三方面为葛洲村寻根,勾勒出物换星移,岁月流转的这座古村“从前慢”的时光,满溢乡愁。潘湘飞认为,“葛洲的历史其实就是潮汕历史的缩影。解读葛洲,应该可以一窥大潮汕的文化变迁。”马东涛认为《葛洲》一是写法新潮,民俗书用散文笔法,甚至散文诗笔法创作,读起轻松悠适;二是内容新意,如旧瓶装新酒,化古为今用,有时代感。延承文脉,传播文明。
葛洲村2019年3月被评为第六批“广东省古村落”,创乡历史有800多年, 26个姓氏聚族而居,迄今保存着明清古建筑850多座,历史遗迹丰富。为了创作《葛洲》这本书,陈伟家还从旧书网购买有关资料,使用的文献资料就有49本。其中有许多是不容易获得的。他在创作的过程中,力求以乡土历史、地方风物为原点进行考证叙述,充分利用世界史、国史、地方史及姓氏谱牒、家谱等文献资料有针对性地考证,作者文笔优美,作品文学性强,全书篇目工整,图文对应,可读性强,避开了以“编”为主、兼收并蓄的特点,在对地方风物的叙述中重视考证,引经据典,史料丰富翔实,是近年来古村落书籍写作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作品。
座谈会结束后,全体人员在葛洲村工作人员引导下,沿着书本介绍的景点进行实地采访。葛洲的历史遗存如“侯来任”摩崖石刻、乡村海员俱乐部、古石板路、训庭别筑以及翁六桂等祠堂家庙,都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对葛洲村的保护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许多作者表示将继续进行创作,为汕头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汕头电视台和《汕头日报》都派出记者对本次活动进行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