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卢锡铭 | 广州:一位外来作家眼中的“精神原乡”

——读《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有感

更新时间:2020-09-27 来源:南方日报

江冰教授是位“新广州人”,他祖籍江苏,出生、成长在福州,读大学和任教在南昌,2003年从深圳来到广州,进入当时的广东商学院(现广东财经大学)。十多年亲身的体验,令他宿命般不可自拔地爱上广州这座城市,把她当作自己的“精神原乡”。他最近出版的新书《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是前两年出版的《这座城市,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的延续,两本书是姐妹篇的关系。而这两本书,正是他作为一名外来作家把广州当作“精神原乡”的生动写照。纵观本书,有三大亮点——

一、为岭南文化打造名片。《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把广州称之为“老码头”,无疑是十分贴切的,它折射出广州作为千年古埠的悠久历史。广州从公元三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之一,唐宋时期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口,明清时期一度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也是世界唯一两千年长盛不衰的大港。这老码头,货通四海,八方来客,积淀着多少旧时光,又延续了多少人文传统?中原的汉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在这里汇合,千年流转的古城,在各种文化的撞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采;近代,她又有一个大的飞跃,摇身一变为世界舞台上光彩四射的大码头、大都市。该书作者以“新广州人”的视角,讲述广州辐射周边、辐射岭南乃至影响整个中国的史实,带着对广州这座城市灵魂与特质的层层追问,作者记录了自己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城市生活,形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城市故事。书中独特的文化视角,易于形成焦点,增强文化认同感,引起共鸣,从这一角度看,它与《这座城市,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在讲好广州故事、打造岭南文化名片上是共通的。

二、为构建广东文化强省鼓与呼。江冰在微信中的昵称是“西岸三剑客”,笔下也颇有一股剑客亮相时的“剑气”。其一,是对“广东是文化沙漠”的批驳,他在书中多次批驳,持有这些念头的人“其实不懂广东人”。他反问道:“广东怎么会是文化沙漠呢?”广州始终是中国最开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伟大的改革开放也是从广东开始的,这些都是广东可以引以为豪的特色。广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广东以海洋文化见长,对于传统中原文化可以起到很重要的裨益作用。这无疑是在为广东人提升文化自信助力。其二,谈到广东文艺创作如何从“高原”迈向“高峰”这个问题,他主张坚持“广东文化的自信与文学的‘本土言说’”。他认为“‘新移民作家’无法代替本土作家”。如他所言:“广东文学艺术创作‘本土言说’的历史使命将更多落在本土作家身上,对于整个广东文学创作来说,对于独具一格的岭南文化继承与建设来说,还需要作家们真正地进入,完全地融入,就此而言,本土作家有着天然优势,他们有人脉,有地气,眼下又有‘天时’。什么是‘天时’?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就是。”其三,对一些有损于“岭南文化”积淀的弊端,他同样敢于“亮剑”。比如,对一些历史人文遗迹“翻新”不“留旧”,缺乏沧桑感,将珍贵历史照片用油画代替等做法,书中均提出了批评,并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三、用敏感的触角梳理岭南文化的肌理。江冰本是学者,但在写作时他宁愿抛开那些学术成规,那些理论框架,而用一己真挚、真切的感觉去接近事物的真相,去触摸本土文化的形态,去感知广州的气质,而并非一开始就摊出“精神”——这个稍嫌沉重的词汇。他明确地铁定自己喜欢上这种感觉——在思维的弥散和跃动中,能够不经意地一下子抓到事物的本质。像一只悠然游动的大章鱼,触角四散,随波逐流,突然,触角收拢,抓住猎物,一击而中。举个例子,腾讯微信总部曾经落户在珠影对面的创意园中,据说最初连牌子都不挂一个。作者曾多次前往创意园参观,那里林木葱茏,平时显得异常安静,谁料到,这里竟然卧虎藏龙,身价连城却又素面朝天。于是作者悟出:这恰是广东人性格的一个象征,宠辱不惊,不卑不亢,淡泊自在。又比如,他去广东本土雕塑家许鸿飞的石磨坊艺术工作室参加活动,仔仔细细地将“肥女人”系列观赏一遍,慢慢领悟这一系列雕塑得以成名的缘由:许鸿飞“肥女人”不臃肿,不累赘,不丑陋,反而活力十足,有力量、有质感、有勃发生命力,且在美学上突出一种与肥胖相反的指问:“飞动、快捷,乃至轻盈”。于是,作者感叹这一“胖”一“轻”,也暗合了广东本土文化气息与本土生活态度及方式的矛盾统一、如影随形。还有一例子,在开平碉楼,作者初看觉得“是岭南乡姑错戴了一顶洋帽子?抑或中国武士穿着一身古罗马盔甲?”转念又细细一想,这正是中西方文化在岭南大地上碰撞的一种表征。正是这种敏感、细腻的梳理,使他的新书摆脱了引经据典、一味“掉书袋”的学究气,显现出一种灵动而又深邃的文风。写“羊城美食”,写得生猛、谐趣,写“羊城凡人”,也写出那种普通人身上不凡的气质与底蕴。

江冰《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因为既彰显了广府文化特色,又适合市民共读,在第二届“广佛同城,共同阅读”的活动中,经网友推荐和专家评定,入选“广佛同城共读一本书”名单。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将会对广州文化、岭南文化产生新的认知和见解,更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作为一名外来作家,对广州乃至岭南地区历史、山川、风土、人情发自肺腑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