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袁园 | 陈启文长篇报告文学《为什么是深圳》:深圳故事的别样书写
更新时间:2020-09-04 作者:袁园 来源:文艺报
在近期所有关于深圳奇迹的叙事中,采用报告文学文体还是不多见的方式。作为一种用文学手法来处理新闻事件的文学体裁,它在历史和读者的选择中,在优秀作家的不断开拓中,持续贡献着自己的独特价值。陈启文创作的《为什么是深圳》让人眼前一亮,是一部富有吸引力的报告文学佳作。
由于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加上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热点议题,各种总结深圳发展成就和成功经验的著作层出不穷。而人们也在对深圳故事不断的讲述和研究中,达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识及论断。例如:深圳经历了从边陲小镇到“世界工厂”再到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深圳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经历的质疑与掣肘,邓小平同志两次视察深圳奠定的一往无前的前进基调,深圳市政府对城市转型及科技创新的高瞻远瞩,等等。不过这些共识或结论大多数来自于对历史文献、新闻事件的梳理,或者聚焦重要的政治领导人物的胆魄与视野,在具有历史俯瞰性和学术总结性的同时,也往往容易与普通读者产生“庙堂之高”的距离,虽然具有绝对的学术价值和政治正确,却难以让处于深圳之外的“局外人”产生情感共鸣。
《为什么是深圳》的独特之处在于,充分调用了报告文学的体裁优势,为“深圳故事”找到了一个独特的叙事框架和深描角度,既兼顾了俯瞰城市历史的浓缩性叙事线索,又着力开拓了面向个体生命的饱满情感张力。
在序章“为什么是深圳”这个总括性的开篇中,陈启文首先提出了他的追问——“深圳为什么是深圳”?与大多数深圳叙事的开端选择改革开放这一当代历史节点不同,陈启文将深圳的历史拉到了百越部族之一的南越先民,历经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的南海郡,东晋时期的东官郡,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清代边关名将、九龙海战指挥者赖恩爵的故事,挖掘出深圳如今依然存在的南头古城、大鹏所城的历史渊源。之所以怀有这种勾陈历史的“执念”,大概是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座伟大的城市是有历史之根和文脉之根的。当然,深圳的精彩和高光时刻还是聚集在改革开放后的40余年。这40余年比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自然是白驹过隙、沧海一粟,然而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绝不是平铺直叙的匀速运动,而是一浪高过一浪,不断自我超越的旅途。陈启文用三个小节——“从一个春天到另一个春天”,“世界是平的”以及“撬动地球的杠杆”,选取了深圳城市跃进史上三个重要节点:改革开放的政策春风,以WTO入世协定开启的“世界工厂”阶段,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下实现的创新型城市转型。陈启文以自己南下深圳的亲身经历,用精练而极富历史现场代入感的笔法,为深圳跌宕起伏的发展史注入了鲜活的个人经验。在肯定邓小平、习仲勋、袁庚等政治家和改革领袖的引领功绩的同时,也简略描摹了偷渡者罗先生、农民工锁链的生活片段,丰富了历史叙事的肌理。
不过,全书最为宏大、最为浓墨重彩的篇幅还是企业家,特别是科技创业公司企业家从初创走向世界之巅的奋斗故事。主体部分的第一章到第四章,分别锁定了任正非、马化腾、汪滔、陈宁四位创办华为、腾讯、大疆和云天励飞的创业历程,并进行了极为细节化的深描。每一个章节都可以被看作一部独立的报告文学作品。合在一起,组成书的主体部分,又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深圳为什么是深圳”的解答。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最为主体的社会精英代表就是企业家,而能为深圳送上“中国硅谷”、“世界最为成功的经济特区”名号,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便是那些将中国制造拉升至世界科创前沿,占据了核心技术、拥有行业话语权的科技型创新企业。在陈启文的笔下,这几位承载了民族荣耀的企业家,并不是什么三头六臂的圣人,他们要么从最简易的代理、组装机起步,要么从带有山寨嫌疑的即时通讯出发,要么从毕业设计试飞失败的颓废中重新站起,要么从一个民警的偶然闲聊中重新振奋……总之他们和千千万万在这座城市创业、打拼的“追梦人”一样,崛起于一个个平凡而又看上去难以为继的微时。陈启文采用报告文学基于事实,却又可以用深入人物内心的文学笔法,将人物面临困难、考验、挫折和挑战时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作为叙事的主要角度,带领读者深入一个个位于不同历史现场的主人公内心,他们如何面对或压力重重、或危机四伏、或充满诱惑的当下?他们如何在一万种可能中做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选择?他们如何在深圳这块具有绝佳营商环境的沃土中获得资源、商机和协助?这些从个人成长角度出发的文学性心理还原,与纪实性的人城互融经历,不仅突出了这座城市的价值取向、精神气质,更让普通人在这些突破万难的企业家“成长历险记”的故事中,体验到“看他起高楼”的繁华背后的万重艰辛,以及人生在奋斗的苦难中获得生命升华的本真境界。
在当下成功学仍然盛行且以金钱获利为惟一标准的浮躁言论氛围中,在媒体杂志以创业为酷炫叙事的煽动情绪中,报告文学基于访谈、调查进行的文学创作不仅有助于还原历史的真相,更有利于在贴近生活驳杂真相的基础上为民族和人物“画心”。在这个意义上,《为什么是深圳》为一座城市的书写提供了既有历史骨架、又有人物血肉的丰满叙事实践,开创了一条独特的兼顾宏观知识理性和微观主体感性的深圳故事书写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