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自定义类别 > 全省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 > 发言
陈剑兰:新乡村题材写作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0-07-21 作者:陈剑兰来源:广东作家网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乡村建设也在社会发展和变迁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时代在变,乡村也在变。随着高新科技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中国数千年来的农耕文明、农民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心态也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化,让我们感到陌生、茫然和焦虑。我们不禁自问:我们对农村到底了解多少?现实生活中,农民真实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追求到底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即使是打小一直生活在农村的人,也存在进一步深入了解的过程。而我们这些常年在外省工作的写作者,每次回乡所看到的,往往只是一种表象,也往往会被这种表象所困扰——今日乡村发生的变化究竟是怎样来的,又变到了怎样的程度,还将往怎样的方向变化,这都是一个难以拿捏准确的问题。而文学作为时代的瞭望者和记录者,应该关注和思考这些问题,使得新时代乡村的各种变迁,以及前进的每一步,都能进入到文学的视圈,让读者去体味历史变革中农民的悲欢离合、内心激荡和命运的抉择。这是文学与时代的最佳契合点,也是一个写作者应有的观察力、感受力、理解力和概括力。
对于新乡村题材的文本创作,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打破地域与城乡的局限性,体现出农村的多样性,在主题选择、叙述视角、人物塑造、叙事结构与节奏以及创作手法上进行探索和创新,不仅要还原历史与生活的真实,还要建立起新的乡村审美,深入触及到乡村的内核,写出乡村的“常”与“变”,塑造丰富而立体的农村新形象,展现人物时代精神,讲好中国式新乡村故事。所以乡村题材的文学作品,应建立在广阔丰富的视野与深厚的乡土情结之上,除了将视点对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生存状况之外,还应站在农民的立场,切身关注和了解农民的真实情感和价值诉求,承担起贴近农民生活、反映农民精神面貌的双重作用,让作品能够触及时代、社会变迁下农民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构建新时代农民思想情感变迁的完整图景,谱写出当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心态变异“心灵史”的作品。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写作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