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自定义类别 > “以笔为援,抗击疫情”主题文学作品征文启事 > 散文

邓醒群|拥抱不一样的春天

更新时间:2020-05-12 作者:邓醒群来源:广东作家网

2月23日晚上,叶宁兄在朋友圈 写道“今晚终于可以释怀。”

何事可以释怀,在新冠状肺炎疫情肆虐的天空下。

原来发生在28年前3月24日的一宗杀人案的疑凶于2月23日早晨6点被南京市公安局警察抓获;这宗案件受害者是在校女大学生,而且作案手段残忍,在当时引起广泛关注,由于各种原因案件没有侦破。

从此,受害人父母每年清明节都千里迢迢到南京为女儿扫墓,然后到刑警支队了解案件侦破进展情况,二十多年没间断,直到他们夫妇因年龄等不方便再来南京,但到了3月24日那天他们仍会打电话到刑警支队,尽管每次他们都没有问为什么案件没有侦破?

案件一日不破,警察无法心安,追凶的脚步从未停止。

我在叶宁兄赠给我的诗文集《榴荫集》中读到一篇《难以释怀》,他写道:“可是每年的3月24日,我都难以释怀。”这篇文章是2007年他写在博客上的,“3.24”案件未破,疑凶逍遥法外,冤魂无处可安,作为参与案件侦破的警察怎能释怀;虽然后来叶宁兄调整了工作岗位,这宗未破的案件在他心中隐隐作痛。

案件一日不破,南京警察无法心安,追凶的脚步从未停止……

他在《难以释怀》中写道:“也许查到真相水落石出的那一天,我的兄弟们给冤魂一个交代,为冤魂轻轻合上睁着的眼睛。这个时候,对于我和大队的兄弟们,这些曾经把案子与个人生涯联系起来的人,才能真正释怀。”从“难以释怀”到“今晚终于可以释怀”,在侦破案件漫长的时间里,一个警察怎样的心路历程,同行的我感同身受。

凶手被抓,案件破了,冤魂可安息了……

“今晚终于可以释怀。”我相信,叶宁兄是含着泪水发这个朋友圈的。

叶宁兄是警察也是诗人。是我参加全国公安文联南京公安局采风活动认识的,他祖先在康熙年间由龙川下船坑迁至四川成都的,至今有三百多年了;其父亲在南京工作,他在南京出生长大,从父辈开始就有寻宗问祖的愿望,由于族谱只记载龙川下船坑,没有更多具体的详细资料可供参考而未果,我当即将情况告诉龙川县森林公安分局的叶成开兄,他们在电话中互相了解,确定了叶宁兄的祖先就是从叶成开兄老家即现在的龙川赤光镇下船坑迁出去的。

酿豆腐,在叶宁兄老家至今还保留着这道客家名菜,乡音虽改,但许多传统保留了下来。

警察、诗人两种身份在叶宁兄身上叠加,所表现出是不一样的情怀。不忘祖宗,不忘根的人,自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有情怀的人一定会牢记初心和肩负的使命。

2月23日,这一天刚好是武汉封城一个月。住在长江边的叶宁兄此刻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忙碌着。

封城意味着什么?

李渔在《夏寒不雨为楚人忧岁》诗中云“民命久悬仓禀绝,问天何事苦为仇”。面对久旱不雨造成楚地歉收,人民命悬一线,李渔以诗问天;当又一场灾难降临,如今已不再是李渔的那个时代了,用意志,用智慧,用科学去抵抗着灾难,拯救生命。

封城是悲壮之举,也是隔断疫情的有效措施。知道封城的消息后,心中默默向天祈祷,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挺住,我们与你同在。

武汉,是我心仪的地方,而儿子在武汉求学,更是有着不一样的心情。儿子在学校考完试于1月8日回到家里,他说,同学的母亲在医院上班,因在微信上说了不明肺炎的病例,而被找去谈话。在校时同学们从不同的渠道得到是不容乐观的消息,都开始戴口罩,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不到人多的地方去。

听了儿子的话,我们都有一种不详之兆,预感中的事,随着钟南山的抵达不幸成为事实。

随着疫情防控升级,有关部门不断有电话打进来了解儿子的情况,要报体温,填这表那表,尽管儿子回到家里己经有一个多月,既然是工作的需要,那我们也责无旁贷地配合。

因为儿子是武汉回来的,也过了规定隔离期限,我们也不外出,以免引起不安,后来有几位朋友的孩子也是从武汉回来,他们的际遇更是哭笑不得。

都说灾难是面照妖镜,关键时刻可以照见善与恶,照出平时被光鲜掩盖了的丑陋与无知,检验着一些写在纸上的文字。

普及基本的科学知识比任何都重要,是时候加强全民卫生健康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了。

其实,儿子回来之后一直关注着武汉的情况,在封城的当晚,儿子哭了,一夜没睡,除了捐款,还想方设法去找口罩等。

第二天,儿子对我们说,武汉也是他第二故乡了,他想回去武汉当志愿者,同时希望能用镜头记录这座正在苦难中城市的点滴。如果联系到可以回去的途径,我们是否同意他回去?

我与妻点头表示支持,因为,我们看到他的眼中含着泪。尽管,没有成行,但他有这份心,足于温暖我们,在这个时刻。

疫情发生,善良的人都在加入抗疫防疫行动中,老家当护林员的大哥,每天驾着摩托车在村道上行驶,小喇叭播放着护林防火的法律法规知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的小喇叭广播多了一项“勤洗手,少外出,不聚会,出门戴口罩”等有疫情防治的内容,经过房屋比较集中的地方,他还会特意停留一段时间,将防疫抗疫内容广播反复播放,在人人手机不离手,信息爆炸的今天,这种宣传方式在小山村还是挺管用的。

 三

疫情发生在千里之外,然而,人们知道新冠肺炎疫情的危害,特别是市区确诊首例输入性病例,人们更加把防疫这根弦绷得紧之又紧。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一级响应警报拉响,第一个奔赴战场的是警察、医护人员。

“面对这场战斗,说实话,我们也怕,家里人更怕,但我们都必须上,在关键时刻。” 

年初二,汕湛高速蓝塘出口防疫联合执勤点在为执勤的警察、医护人员拍摄工作照时,我问他们怕不怕,因为他们身着简单的防护装备,连护目镜都没有。他们如是回答。

怕,是人的本性,无论是警察还是医护人员,他们都是血肉之躯的平凡人,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当在危险关头,责任担当,他们把“怕”字抹掉了,此时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字:“冲”!

冲,他们都冲在最前线。从年初二开始,我不断到一线去,在同执勤的警察。医护人员谈到怕与不怕时,他们的回答是如此高度相似。发自内心的语言,朴实的语言流淌着人性,比经过修辞加工的文字更能打动人心。

在汕湛高速蓝塘出口执勤的同事钟文杰在自己的防护装备尚且不足,发现一车主没有戴口罩,钟文杰请车主将车停靠在路边,转身到自己车上取出一个预留的口罩递给车主,可惜,当发现这情节时,我来不及按下快门,私家车主留下一声“谢谢”,驾车离开了。

“报告,因封城无法返回单位,我想到家乡派出所参加抗防疫战斗。”河源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领导批准了孙尘演到燕窝派出所参加战“疫”的参战请求,并嘱咐他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此时的荆州市已经确诊1000多人,疫情爆发,人心惶惶,都怕被感染,留在家中是最安全的,孙尘演不因自己是河源警察而置身度外,面对危难,毅然选择上,必须把河源警察敢于担当,认真负责的工作风带到工作中去,为家乡作贡献。

燕窝派出所只有5名民警,2名辅警。孙尘演投入到人员排查、场所检查、路面巡逻、测体温等工作中,与当地派出所的民警一样在隔离观察点值班,登记人员信息、提醒人们戴口罩、劝阻聚集的人群,向群众宣传防疫抗疫知识,消除人们的恐慌心理等工作,他一样都没落下,常常工作到凌晨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无论工作到什么时,第二天他都是准时出现在派出所;担心所领导不方便安排过多工作给他,每次下班回家时他会对领导说,有什么事随时打电话,我就住在附近,赶过来很快的。

“岂无白衣?与子同袍”。只要战“疫”需要,哪里都是战场。曾经在部队服役时参加过汶川地震救灾的紫金县公安局义容派出所副所长张宽加入到武汉黄坡横店防疫队伍中。

与妻儿于1月21日回老家过春节的张宽,封城后说;“家乡有难,我不能袖手旁观,要力所能及地为家乡做点事,无论自己是党员还是警察的身份都是责无旁贷的。”他主动请缨加入了战斗,成了当地派出所一名的“外援警察”。

知夫莫如妻。四川籍的妻子非常支持他的决定,他们是在汶川地震救灾中认识的,结婚后随着张宽来到紫金,在蓝塘制药厂上班。张宽参加家乡的战“疫”战斗,每天无论多晚,她都要等着丈夫回来,给他的衣服消毒,为他备好第二天工作所需的物品。

经过部队到警队十多年的锻炼,张宽雷厉风行“硬汉”的风格得到了同行和群众的认可。“张宽办事扎实,作风硬朗,有奉献精神”横店派出所所长胡军如是评价张宽。

凭着自己对派所工作熟悉,他配合蓝星社区芒果公寓进行排查,从早上不到8点就开始工作,到晚上10点多才下班,他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对公寓702户租客完成了详细的资料登记。

“纸很薄,也很轻 /文字很少,却很重 /重到无法用数字来计量。这个春天/……八名警察用一种忠诚写下请战书 //”特警支队特勤大队教导员不顾春节前集训刚结束,放弃了单位安排的休假,与七名战友在请战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奔赴在大广高速连平连省界执勤点,一站就是一个多月;而舍身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的东源县公安局双江派出所长冯智敏在抗疫防疫路上用鲜血擦亮了警徽,践行了从警的誓言。

他带队在入户排查突遇凶徒袭击,面对比自己身高且手中有刀的凶徒,他迎刃而上,与凶徒展开搏斗,身中数刀,凶徒的刀尖留在他的脑壳中,群众得救了,冯智敏受伤了。

抢救他的医生说,好悬,如果刀再深一点点就刺穿脑壳,稍微偏一点点就刺破脑动脉。

出院一个星期的他,很快“忘”记了医生要他至少要休养一个月的嘱咐,穿上警服重返工作岗位。

“看到他这个样子真的好心痛,但作为警察家属,我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冯智敏妻子的话道出了警察家属的心声。

好不容易才盼来春节,携妻伴女驾车回到重庆老家与父母团圆的民警邱天,接到全员上岗的命令,二话不说,告别父母驾车返回到河源;为战斗在一线民警及时送去心理辅导的市局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队长廖燕妮是“双警”家庭,为了方便工作,把孩子留给深圳的父母,夫妻返回单位……

辅警也是警,身份有所别,但情怀是一样的。廖永诚是紫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辅警,父亲是退休老交警,虽然不能实现当警察的梦想,穿上辅警服装的他,却用警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一直坚守在抗疫的岗位上。

心有情怀,一定能战胜”疫”情,早日走出苦难,拥抱不一样的春天。


作者简介:邓醒群,广东紫金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二十三期高研班学员,全国公安文联签约作家,摄影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