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90后”的战“疫”
更新时间:2020-04-27 作者:夏紫怡来源:广东文坛
青春是什么?可以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可以是“为爱冲动为爱痴狂”,也可以是“任性恣意洒脱忘我”。但在这一场开春里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战“疫”中,青春是一段段破茧成蝶、淬炼成钢的故事。
“当年的孩子”,勇挑重担,他们用深入一线,直面生命的勇气,用义无反顾,使命担当的决心,守护着国民的安康。他们是,“90后”的你们,我们。
而立之年担大义
己亥岁末,熙攘的街道里挤满了选购年货的乡民,他们满心欢喜的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春节。在同一时空里,一场始料不及的疫情已在暗处翻涌。凭借着医者的职业敏锐感,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住院医师江泽彬折返老屋,安顿好父母与孩子,简单收拾行囊,驾车离乡返肇,他要快速地回到医院,回到岗位上。
这天早上7时,初春的阳光细细碎碎,如同被打破的春节团圆一般,落在逐渐岑寂的城市角落。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阻隔了彼此相聚相见的心愿。彼时,江泽彬已经从住院部“转战”至急诊科,坐诊儿童发热门诊。咚咚咚——砰砰砰——来往其间的装修工人和江泽彬打了招呼,钻墙,挂消毒机,布电线,再扛几块硕大结实隔板,三两天功夫,临时筹建的成人发热门诊和儿科发热门诊已初现雏形。
顾不得喝上一口水,江泽彬推开发热门诊工作人员专用通道,走到清洁区,认真洗手后,逐一穿上一次性防护装备:N95口罩,帽子,隔离衣,护目镜,鞋套,手套。此刻,穿好层层叠叠的防护装备后,他觉得额头渗出了微汗。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圆盘钟表,还没到8时。江泽彬来到儿科发热门诊诊疗室,与夜班的同事交接工作,一切准备就绪,病人陆续前来问诊,他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身负使命的医护人员以白袍作“战衣”,冲锋一线。为了家人孩子的安危,江泽彬从1月18日开始便选择独自居住。月余不见小孩,他眼眶微润;“至今已有20天没有与孩子见面。但在疫情面前,我们只能向前抗击,舍小家为大家,肩负医者的使命与职责。”在一线抗疫工作中,江泽彬把对孩子的思念化作对患儿的关爱,“乖,啊——,张大口,给叔叔瞧瞧小咽喉。”详细询问病症,再三确认药物过敏信息后,江泽彬细致地开具了药方,嘱咐患儿家属要注重孩子的保暖。
在江泽彬的办公桌上,并没有水杯。“为了节约防护资源,每个班只穿一套隔离衣。除了吃饭时间,我们都不敢喝水,以此减少上洗手间的时间。”儿科发热门诊实行两班制,一班12小时,很多时候,在这12小时的时间里,江泽彬只上过一次洗手间。“渴了也没办法,只能忍。”上午9点和下午4点,江泽彬都需要将当日就诊病例上报至市疾控中心。接诊人数最多的一天要接诊50个患儿,大部分为发热、咳嗽、腹泻等病症。
“在抗疫一线,说不怕是骗人的。”江泽彬觉得,此次疫情给自己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是心理压力了。“虽然就诊流程大致相同,但防护措施每一步都不能缺少,倘若懈怠其中一个步骤,便会殃及整个科室、团队、家人。”
尽管心理压力很大,但每天下班后,打开手机与孩子视频,是江泽彬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爸爸,我乖乖等你回家。”手机屏幕里映照出一张稚嫩的笑脸,看着孩子在视频那头轻声软语,江泽彬觉得心里暖极了。
只祈彼此身长健,同处何曾有别离。家人的支持是慰藉,社会的需要是动力,江泽彬笑着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疫情早有消退的一天!”
“当年的孩子”如今激流勇进
雨水已过,一转眼,肇庆市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已有二十天,对于队员之一的95后护士陈嘉瑶而言,在当地生活与工作的节奏已然逐渐适应。上班时在方舱医院忙碌着护理轻症病人,下班后偶尔会苦恼于因为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导致额间闷出痘痘的问题。她是众多95后中朝气蓬勃,爱美爱笑的一员,更是挑起支援湖北,冲在一线战“疫”重担的青年护士。
2014年陈嘉瑶从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来到怀集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担任护士。从小便有的从医梦,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更激发了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医者信念。1月27日,她提交了请战书,主动申请加入抗击疫情先锋队。秉持着“召必回,战必胜”的决心,陈嘉瑶和同事们踏上了驰援荆楚的征途。
抵达武汉次日,陈嘉瑶随医疗队开始为期5日的抗击疫情护理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2月14日,她正式被安排在武汉东西湖区方舱医院负责轻症病人的护理工作。第一次进入方舱医院,彼时陈嘉瑶的内心既紧张又兴奋。
当天天气突然刮起冷风,下起了冬雨,淅淅沥沥。陈嘉瑶坐上专列公交车,摇摇晃晃地抵达了医院。“来——大家按要求穿上防护装备。”一顿催促的声音从前方传来,大家开始忙碌起来。舱外雨声滴答,舱内穿衣声窸窸窣窣。值班时间为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2点,穿戴完毕,陈嘉瑶步入舱内,有条不紊地对病人进行血氧饱和度和生命体征的检测,同时配合护理需求发餐发口服药。在一线医务人员看来,在这里工作与平时护理没什么不同。只是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严严实实的有些闷气,大冷天仅穿两件衣服都会出一身汗。
武汉东西湖区方舱医院收治了1600多名轻症、生活能自理的患者,每天轮值在舱的护士每人需要负责护理30—50位患者,陈嘉瑶刚开始工作时心情有点小担忧,“主要怕病人受病情影响,心情压抑不好相处。”日子久了,才发现原来病人们都很乐观,也很热情,“在一次送药折回工作台的时候,突然听到大家在喊‘谢谢你们从广东来,你们辛苦了’,瞬间感动不已。”
战“疫”正酣,捷报频传。许多轻症病人陆续康复出院,陈嘉瑶与众多一线医务人员一样,内心充满慰藉,病人的殷殷谢意,也成为他们坚守阵地,战胜“疫”魔的信心。陈嘉瑶笑道,“我希望下次再来武汉时,是疫情消散,樱花盛开的时节,我想尝尝这里的热干面,还有周黑鸭。”
心愿墙上缀满爱
“‘疫’无反顾,才是真正的勇士。时逢疫情,我也当了一回勇敢的逆行者,只要万众一心,没有病毒是不能战胜的……”十多天前,肇庆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莫漪桢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二十多天后的3月8日,随着莫漪桢所在的武汉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送走最后一名患者,其正式“休舱”。秉持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战“疫”信念,莫漪桢和其他医护人员一样,选择原地待命,随时等候再次“出征”的号令。
为患者尽早脱下病服,他们选择披上战袍。莫漪桢是德庆妇幼保健院的一名急诊科护士,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看到疫情始发时同行们浴血奋战抗疫一线的情景,一股与之患难与共,并肩作战的热血在她的内心奔腾翻涌。请战不久,2月15日,她如愿踏上了支援荆楚的征途。
彼时,经过一轮严格培训与考核后莫漪桢终于投入到方舱医院的工作中。如果当天当值八点的班次,则他们必须五点半起床,七点钟到达方舱医院,穿好防护服准时接班。
由于防护服非常严密,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的问题随之发生,与之同来的,还有“雾里看花”的无奈。“我的护目镜里布满了水珠,严重影响了视野。身体也逐渐开始汗流浃背,连呼吸都伴随着自己的酸臭汗味。”莫漪桢感叹,感觉在里面分秒难度,好想赶紧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但工作上的苦恼在病人的声声关怀下,化作甘甜的雨露,滋润着医护人员的内心。回顾“舱内”护理的二十多天,莫漪桢最感动的一次是在取咽拭子的过程中,一位武汉当地的阿姨不断叮嘱我:“离我远一点,你们不能有一点闪失,你们是天使。”
护理不仅要护身还要护心。在方舱医院的日子里,为了让病人们有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增强他们抗病的信心,莫漪桢主动带头,和几名医护人员一起动手制作“心愿墙”。鼓励患者在贴纸写上祝福语,小心愿等。如今,日子一天天过去,“心愿墙”也被一句句温情的话语填满,随着休舱的到来,这些祝福语也将成为这段医患共融,并肩战“疫”,四方支援的历史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