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护士手记:疫情笼罩下的大年
更新时间:2020-04-27 作者:张红霞来源:广东文坛
中国的大年三十,本是张灯结彩的一天。往年的这一天,我都会去市场买三两支银柳,加上几支百合花,或玫瑰,或美人蕉花,以及星星花,花朵随心意地插在半透明的玻璃花瓶上,放在客厅的一侧,看花开时花香四溢人的心情变得喜悦。可是,今年这个年呀,我的心情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弄得七零八碎了,新型冠状病毒无情地肆虐武汉,并开始向全国各地乃至世界潜伏和蔓延……
1月20日,我们医院紧急召开了关于布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防控的工作,一边是医护人员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紧锣密鼓地筹备,另一边是春节的到来。
1月24日这一天,是我们接到“武汉疫情”通告后的第三天,我观察到的民众生活情景:广州的大街小巷、社区中心看上去依然是一片祥和的景象,但我心中感到萧条,显然这是一个医护工作者对疫情担忧,比一般民众更清楚它的严峻性。然而,人们依然像往常那样,没有太多的区别,市场旁街道边熟食店的门口,人们一个挨着一个排队挑选烧肉、烧鹅、白切鸡等,不亦乐乎。忽然,一个中年男子插队,引起店小二的不满,他们吵了起来,店小二为了维持秩序训斥了那个中年男子。一排长长的队伍中只有那么一两个人带上口罩,队伍中大多为老年人。
事实上,人们对新冠肺炎的预防意识与我们家前天的情况颇为相像,那天上班前我命令孩子“不要出门”,结果他还是偷偷溜出去玩了,只是回来比我下班早,没有发现,后来他自暴露行踪我才知道的。丈夫进去公共场所时并没有听我的嘱咐“戴口罩”,还声称:“春节回老家吃团圆饭”,我对他说:“不要回去了,家里这么多人,你天天上班,而我又在医院工作,这个时候是别人怕你呢。”但他觉得难为情,家这么近,过年不回去陪陪父母、兄弟和妹妹他们吃顿团圆饭感到不近人情,后来,我使用了一个“锦囊妙计”,老家的人就自动取消了三姑六婆的大聚会,这回他可安心了。
我耐心地给他们传播信息和做思想工作,老年人的免疫力相对低下,更容易被感染,这是非常危险的。这次疫情中在研究的425例的病例,有一半以上是60岁以上的人。
此时此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威胁性,大多数的民众还不曾有所警惕,我感到非常震惊和不妙。
使命感
或许,由于工作性质使然,心里自然而然产生一种使命感,广州社区、街道的那片祥和景象,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意识到在传染病面前预防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抗击疫情不能只局限在医院范围内,更不能只靠前线的医务人员。
作为一名平凡护士,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份子,17年前有过抗击“非典”的经历,还有20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我,被广州大年之日的平静气氛惊醒了。
应对传染病,知情与预防知识同等重要,而做好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是健康知识的传播,需要这些健康知识的人,不再只是自己平常工作中有限几十或几百名的服务对象,而是应该为更加广阔的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疫情信息和健康知识,让人们知道当前疫情控制的严峻性,以及预防它、击败它的有效措施。
于是,我宣传有关预防感染新型肺炎知识的范围,从朋友圈扩大到力所能及的家庭、社区。以往,在这些微信的群里,或许自己极少发声,看到群里的他们的聊天,依然是家里的小狗、花市妙语等日常生活的琐事,安静的微信群依然保持着平日的惯性,不能再犹豫了——我打破了寂静,把武汉疫情的“温馨提示”、“警告”、“防控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公众防护指南”等发到大大小小的群里,一次、两次、三次,看到他们从没有反应到主动谈起了疫情与口罩,洗手与“宅“在家里,自我隔离……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用在此时,再合适不过。
在这场战役中,产生这种使命感的人不仅仅是千千万万医务人员,还有警察、解放军、社区服务者、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者、武汉疫情志愿者、环卫工人、作家等等,他们用不同的方式,默默支持着中国·武汉。非常时期,我愿意把这些记录下来,身处其中,不会游离其外,对这个国度,对这个世界怀有深沉如海的珍爱和痛惜。
除夕连夜出征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你是怎么样应对的呢?
医院的反应是高度重视、快速、积极的,毫不夸张,同事们还真有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医院的第一、二把手亲自布置疫情的防控工作的同时,还亲临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查看,时刻鼓励大家:团结一致,抗击疫情。
我身在其中,热烈地感觉到它跳动的脉搏,为它震撼,为它心痛,不自觉也沉浸在其中。
1月24日,也是大年三十,本是万家灯火齐明、欢声笑语共享团圆的日子,医院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组派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函和广东省卫建委紧急召集通知后,就立即组织医疗、护理、检验等医务人员报名,同时紧急调配物资,准备带往前线。
发动报名的通知一经发出,各条战线医务人员纷纷报名,主动请缨上前线。
根据疫情的需要,从众多的报名人员中,我们医院遴选出20人,他们分别是来自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科、医学检验科的医生和护士。
接到任务的各大三甲医院与我们医院一样,立即组织并发动广大医护人员报名,广东省第一批135人的援助医疗队就这样在1小时内迅速集齐,他们整装待命,随时准备出发。除夕连夜出征,21:00,医疗队奔赴机场;23:00,医疗队出发奔赴湖北。
“祝大家过个祥和的春节,俺要去武汉了!”
“时间紧,我去买纸尿裤了。”
……
作为此次珠江医院医疗队医师组长,ICU副主任王华在临走前,给家里的微信群发了这样的信息,他希望制造轻松的家庭气氛,不想让家人太担心,王华还说:“82岁的母亲特意给我包了1000块钱的红包递给我时说,给你保平安。”
这一批的队员中相当一部分出生于九十年代。是的,“九十年代医生、护士”已横空出世了,第一代的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已经30岁。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就这样举着“救死扶伤”的旗帜滚滚向前行。疫情当前,人们在他们的背后写上“英雄”“白衣天使”。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最近几天,这样一段话,感动了无数人,我看着更是泣不成声……
医生、护士也是有血有肉之躯,他们情感丰富也是害怕,没有防护衣的时候,他们就穿上纸尿裤也作战。哪有什么英雄,在国难当头这个特殊的时期,这个群体被冠以了英雄之名。
(张红霞,笔名一然。供职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