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广东省青工作协会员抗疫散文
更新时间:2020-03-30 来源:青工汇
这个春节,我们都是考生
文/雷立新
今天是2月1日,眼看我们的开工还有一个多礼拜,心里有些惶恐,我们公司是一家活动策划演艺公司,主要业务板块是给企业做庆典、活动策划,因为新冠肺炎这场灾难,这个月已经泡汤了。年前签好合同的六场活动全部取消了,可是房租水电、工人工资一分钱少不了,这银子好几万必须得要花出去。
微信群里,朋友圈里,不断有企业老总发的“房东免租倡议书”。大家都在发出哀声了,看来大家都同病相怜。我昨天也把这信息发给我们的房东,如石沉大海,没有反应。房东今天发了份复工的员工登记表和体温测量表,看来没戏了。我这人面皮薄,最怕人催款,下午就通知财务按时转房租了。
这个春节不太平,我们都跟这该死的新冠肺炎灾难联系在一起了。从年三十那天开始,我就响应政府的号召,自我隔离。所有的新年饭局都取消,做个安分守己的宅男。刚开始看电视,再后来,从房间到客厅,从客厅到书房,从书房到厨房,从厨房到洗手间,从洗手间到我们家后面那个公共阳台,我按这个五点一线来走动,活动活动筋骨,权当马拉松,就这样来消磨这难受的时光。好在我们家后面那个公共阳台有一百多方,足够我好好浏览一下外面的风景,这多少给我心里面一些安慰。我想,楼上的住户这几天也留意到了吧,楼下那个小子是不是有些不正常了呢。慢慢的烦躁不安起来,真有些担心自己被憋成疯子了。
我突然感觉这事态的严重性。这样不行,我必须要做点啥,不能让自己如此的沉沦下去。我还有家庭,有企业,他们需要我,我必须好好的保护好自己,配合政府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想到这里,一种无穷的力量油然而生,我必须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要为社会做点啥。我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也是各个文学协会和行业协会的会员,我必须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于是,在行业协会的微信群里,我成了积极份子,积极参与协会组织的爱心捐赠活动,主动捐款,虽然钱不多,但它是我发自内心的爱,更是一种责任。
除了参与行业协会组织的爱心活动,再就是写作。
在这个春节,我又开始了写作模式。我这人没有其他爱好,就这点嗜好,我写作时有个习惯,喜欢坐在电脑前,带上耳机,一边听音乐一边打字。在音乐中,灵感和语言会像泉涌一股股地涌上来。
随着对一线医院新闻信息的了解,我越来越揪心起来,一来是对家乡灾情的担忧,另外一方面,那些医护人员感人的事迹令我感动。这些感悟,慢慢演变成我笔下的文字,有一些文字被大沥文化站、南海作协、佛山市文化馆、佛山市创作院陆续转发,有朗诵的形式,有文字的形式。这些我不是在显摆自己,我要说的是,我是在用文字,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以另外一种形式,对我的故乡重灾区给予一点点心灵上的抚慰,这一点我也欣慰了。
我是个比较情绪化的人,在大灾面前,我常常被那些最底层的老百姓用最朴实的方式来支援灾区的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也被那些失职的政府官员和部门气得捶胸顿足。在开车去市场买菜的路上,看到马路上空荡荡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偶尔看到一位清洁阿姨,心里面又暖和起来,像是看到亲人那样格外亲切,有时候真想停下车,给阿姨一个红包一个拥抱。妻子骂我神经病,说是谁稀罕你的拥抱呢,想必是不是在吃醋呢,大过年的还是以和为贵吧。
我觉得,一场大灾,我们必须人人要尽责,它就像一个考场,我们每一个细节就是一道考题。
比如戴口罩,我们出门都得戴上口罩,这是自我防护,也是对他人保护的一种最好方式,我准备采购一批回来,以后上班还得要求员工一起戴。
这些天,看到各个小区路口,社区工作人员也行动起来了,派传单、量体温、排查返程人员,大家一丝不苟。这些熟悉的面孔,他们没有防护服,只是戴上口罩,放弃假期,保护着我们居民的安全。
我是湖北籍,这几天光电话我接了好几个,有社区的,有人社局的,还有房东的。这些电话都是了解我是否回湖北没有,有没有员工回来。要在平时,我觉得烦,而在这个时候,反而觉得特别温暖。
在电视新闻里,我们家乡黄冈的一位官员,面对中央指导组提出的关键问题,一问三不知,在媒体面前还在一味的推脱和傲慢,不到一天时间,这位官员给撤换了。
还有些红十字会和慈善机构,因为工作不到位,导致捐赠物资得不到合理分配,引起广大人民的公愤。红十字会立马出面回应,将对失职的部门和个人给予严厉处分。
在这不太平的春节里,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观察、深思。我们在这场大灾难考场面前,考及格了吗?就我而言,我个人觉得,我还是没有及格,起码在前期自我消极过,我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在信息化越来越透明的今天,我们面对这场考试,及不及格大家一看就清楚了,千万别找借口来逃避和推卸。不及格就是不及格,这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没有再考试的勇气。
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还有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灾难可能出现,我们必须要有自我挑战,不怕艰难困苦的勇气和决心,这样才能有勇气迎接新的未来。
再说大一点,在我们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守在方寸之间
文/黄小霞
我想,纵使读遍上下五千年,也找不出这个庚子鼠年如此特殊的春节了。不出门、不拜年、不聚会、不开展各种欢庆活动,就连假期里最受欢迎的各大娱乐场所都关门谢客停止营业,堪称这是史上最没有人情味的春节。
造成亲情隔离的罪魁祸首是新型冠状病毒。它寄生于野生动物,从掠食者那丑陋的嘴角逃了出来,又以蝴蝶效应的传播速度,从江城武汉迅速向周边城市扩散。
不到一周时间,国内外多地有人陆续染病,武汉及周边城市的感染者更是以爆发式的势头剧增。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对人体伤害很大,不及时救治,会迅速破坏肺功能与人体其它器官,夺去感染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由于事发突然,没有临床经验,没有特效药物,给医疗部门和医务工作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抑制病毒大面积扩散,为了避免更多人被感染,为了确保国民的生命安全,武汉政府果断封城,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呼吁市民全力配合工作,全民参与防疫工作。
广州和武汉相隔千里,尤其在南沙这样人流不算密集的城市,我想还是相对安全的。尽管如此,我还是做好了科学防护措施。但因工作需要,身为铁路职工的先生,在工作期间不免要接触跑车的司乘人员。为此,先生每次回家,主动将自己与家人隔离;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我将做好的饭菜分成三份,一家三口各自在自己的房间进餐。而日常交流方式,也改为隔门喊话或在微信里进行沟通。这种不同寻常的生活场景,在抗疫时期,应该绝对不在少数。所有的冷酷无情、亲情淡薄,其实都源于一颗互爱的心。
非常时期,保护自已、保护好家人,就是在保护社会,保护每一个易感染的人群。
从未想过,新型冠状病毒会来得那么快,而且,离我那么近。新年的第三天,惊闻三楼一家住户出现了疑似病例。据说染病的业主有一胞妹在年前从武汉过来团年,抱着侥幸的心态,没有如实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备,碍于亲情,隐瞒了实情。但是很不幸,纸终究包不住火,来势汹汹的病毒还是穿透了亲情,染病的事实将他们推上道德舆论的浪尖。
消息一传开,小区就如炸开了锅,各种传言沸沸扬扬。早前,大家都在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信息,对病毒的传播途径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性传播、排泄物传播,更有甚者在传,或可通过空气传播呢!于是,大家都在努力回忆这些天是否有与染病的邻居近距离说话、是否曾一起乘过电梯、有没有与他家的孩子一起玩过,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在群里说开了。从大家的言语间,明显感觉到担忧与恐慌。尔后,听说电梯里的感染风险最大,于是就有了愤怒与责难,原来和谐的邻里关系,添了些许的紧张感。
这些天,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抗疫、防疫。打开电视、报纸、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种小程序与公众平台,都被新型冠状病毒的字眼所占据。看到武汉疫情的严峻、病毒扩散的速度、医护人员的压力与各地感染者数量的骤升,邻居们愈发感到惶恐与焦虑,也时刻密切留意家人的身体状况。
儿子有慢性咽炎,时常有点咳嗽,我不担心。先生在年前有出现过短暂的发烧史,经过社区医生的指导,迅速退烧后不反弹,也没有其他症状,基本可以排除被感染的可能。可就在三楼邻居一家确诊被接到市区医院治疗的那个晚上,先生再度发烧了,并伴有轻度的咳嗽。
发烧、咳嗽,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特征,况且,我们身边有确诊的病例。
在南沙中心医院的发热门诊,先生拒绝我陪同入内,他担心一个普通的医用口罩确保不了我的健康。看着屋内惨淡的日光灯下那些忙碌的身影,看着先生勇士般独自走进屋子的壮举,我唯有目送他转身,消失在我无比担忧的目光里。在来势汹汹的病毒面前,正确防护、保护好自己不被感染,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最负责任的举措。
我开始了焦急的等候。这时,我们楼里14层的一户邻居的孩子也因发烧留院隔离了,我的心愈发忐忑,一直在微信里与先生保持频繁的沟通。
结果终于出来了。在临床确诊的三项指标里,先生有两项是符合的,所以,必须住院隔离,接受进一步的检查与确认。
先生隔离了,我独自开着车行驶在空旷的马路上。此时已是深夜,偌大的城市,似乎只有我一人在行走。无形的担忧在心中渐渐上升为恐惧,仿佛有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在脑海中不断旋转与扩张。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与无助,直驱心底。我的眼前开始恍惚,仿佛看见无边无际的黑暗正在吞噬光明。
人到中年,已目睹太多的生老病死,也历经太多的悲欢离合。我以为自己很坚强,坚强到可以笑看风云,淡看生死,可以肩挑千斤重,可以脚踏万里路。可是,当想到病毒无情,先生情况不明,而且要独自在冰冷的医院里接受隔离时,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夺眶而出。
我与14楼的邻居几乎同时在本栋的业主群里公布家人接受隔离的实情。这些天,业主群空前的活跃,防控疫情始终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三楼住户一家四口被感染已经轰动整个小区乃至全区。若再有邻居被感染,那么,只要留在小区过年的本栋住户,都存在被感染的可能。
消息发出去后,让我们感到意外与感动的是,一直惶恐不安的邻居们得知消息后的第一反应居然不是害怕,而是不约而同地安慰我们:“不要紧的,现在只是疑似,还没有确诊,不会有事的。”“你们都要放宽心,或许就是普通的感冒。”“你们没有与他们正面接触,不会那么巧的,要对自己有信心。”……
先生隔离后的第二天,我就接到电话无数。有区疾控中心的、镇防疫工作小组的、当地居委会的、物业管理处的。有询问的,有关心的,有安抚的。期间还安排了一位网格员密切跟进防控工作,对自觉居家隔离的住户,还提供免费送餐服务。
傍晚,市疾控中心派出工作人员到小区为在医院隔离的家属采样送检;区疾控的工作人员也及时入户进行消杀。即便隔离人员还没有确诊,但为了确保疫情不再继续蔓延,南沙区各部门正努力地做到万无一失。
疾控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消杀后一个小时才能返回屋子。当我看着四位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背着消毒机鱼贯而入,在我提前已收拾好的屋子里开始喷洒消毒液的那一刻,我突然有一种被外星人入侵家园的感觉。
此时正值晚饭时间,夜色渐浓,我与儿子却只能在花园里流浪。亮灯的窗口飘来袅袅肉香,恶意提醒我辘辘的饥肠。因为担心先生,所以我这一天都没有怎么进食。本应是团聚的时刻,可此时,我与先生天各一方,他正在医院经受隔离的孤独,而我与孩子则在饱受饥寒凄苦。望着路灯下被拉长的身影,一种有家不能回的酸楚便涌上心头。
回到楼下,工作人员正在撤场,一位工作人员上前耐心地嘱咐如何做消杀后的卫生处理。当他听说了我的职业后,从车上拿了两瓶泡腾消毒片和一包口罩递给我说道,原来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同道者,请多保重。
望着消失在夜色中那行匆匆的背影,除了肃然起敬,还多了一份莫名的感动。望着手中的口罩与泡腾片,我的心里涌过一股暖流。人处在特殊的时间与特殊的环境里,总是会特别容易感动,会特别容易满足。虽然看不见包裹在口罩里的那张面孔,但闪烁在护目镜下那双善意的眼睛,让我此生难以忘怀。
我将一瓶泡腾片放在14楼电梯口的消防柜上,我相信那位邻居同样迫切需要这些稀缺的消毒用品。
疫情发生后,疾控部门虽然没有提出强制隔离,但邻居们依然自觉选择了居家隔离。自我隔离犹如自我幽闭,大人尚可以克服,可要按捺着年幼的孩子几天不出门不下楼玩耍,是一件何其残忍的事啊!特别是14楼住院隔离的孩子,他才一岁多,还不懂得什么叫隔离,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能和妈妈呆在一个方寸之大的房子里,见不到爸爸和姐姐,也不能出去玩,于是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抗拒。心里承受巨大压力与精力透支的母亲,只能独自一人怀抱着焦躁不安的孩子,日夜徘徊在方寸之间,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居家隔离的呢?哪个又不是在度日如年的煎熬中度过呢?年轻人不能上班、不能聚亲会友;老人不能下楼遛弯、跳广场舞;孩子哭闹拒不配合,大人们唯有轮番耐心安抚……尽管如此,为了家人的健康,为了打赢这场防疫战,再难,大家仍然无悔坚持。
疫情发生后,市面上的口罩、酒精、消毒液早已售罄。线上购买又迟迟不发货。困难时期,邻居们却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现存少量的防控物资拿出来共享。当听说我缺少一次性手套,12楼的邻居把她仅有的一盒手套送给了我,自己仅取出几双留用。她说,此时,我比她更需要。回老家过年的邻居小小,在后方大力支持我们的抗疫工作,在韶关充当我们的采购员。一次性手套、酒精、84消毒液,是她冒着寒冷到一家家的超市、药店帮忙寻找,购买后直接邮寄过来,为邻居们集体抗疫防疫、打赢这场战争提供了物资的保障。
在隔离的这些日子里,各种谣言已然在小区的几个大群里疯传,只要有人去医院隔离,就会被说成被感染者。担心、恐惧、焦虑的气氛氤氲着整个小区。气愤的居民把携带病源者推上了道德审判台,大家的情绪有愤怒,也有同情,就像盛夏的太阳雨,充满了矛盾。
除此,还有歧视与嫌弃。保洁阿姨宁可辞掉工作也不愿来我们这栋楼保洁。小区里其他的住户对我们谈之色变,甚至还提议要把我们整栋楼封锁起来,限制我们出入的自由。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他们的恐惧,也不会责怪他们的无知,再凶险的病毒,只要正当防范、科学防护,也是可以避免传染的。
相比之下,我们楼栋的业主群里却显得别样温情。在特殊的环境里,大家相互关怀、相互鼓励。尽管,大家都是这场疫情的受害者,但是彼此都没有过多的抱怨,尽管在焦躁难耐中偶尔出现微言,但那也不是出于本心,而是出于对家人的爱与心疼。
最难熬的日子,无非就是等待检验结果的过程。疑似病人住院期间要做至少两次的核酸检测。每次取样后,要第二天才能知道结果。家人被隔离,家属在家坐立不安,邻居们在关心结果的同时,也不停地为病人与家属打气,给予安慰与支持。染病的业主终于鼓起勇气站出来,在群里向大家表示歉意。他说因为自已的自私与无知不仅害了家人,而且给大家带来生活的不便与精神的折磨。邻居们都知道,此时的他,才是我们当中最不幸、最难过的人。除了疾病带来的痛苦,更多是深深的内疚与痛心疾首的懊悔。邻居们没有过多的责难,更多的是了解他们的病情,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并送上虔诚的祝福。邻居的谅解诠释着暖暖的睦邻情怀,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越发的让人感觉到病毒无情人有情的人文氛围。
焦急的等待之后,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最先出院回家的是14楼家的孩子;几经排查之后,先生也终于在隔离后的第五天排除被感染;紧接着,另一户邻居的结果也出来了,一家三口全部都是阴性……也就是说,在这次防疫过程中,我们这栋被视为重灾区的楼里没有人受到患者的感染。经过大家的严格防控,我们成功地将疫情控制住,没有让病毒从楼里传播出去。听到这个好消息,群里一片欢呼,然后相互道贺,更有人喜极而泣。压在心头的那块大石,终于可以落地了。
家人回来了,可疫情并未完全得以控制,抗疫工作仍在进行中。一线的医务人员仍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在争分夺秒地救治确诊病人;各级地方政府正在全力以赴进行防控不放松;所有基层工作者仍然行走在防疫第一线……而我们,目前仍然只能呆在家里,守在方寸之间,坚守一份责任。
我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赢得这场战“疫”,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