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脸上的勒痕终将成为历史印记
更新时间:2020-03-27 来源:广东文坛
地点: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
记录人:钟春玲(首批国家医疗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队员)
根据口述整理:张红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师、作家)
指导:陈利芬、成守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
中山一院分别于1月24日(除夕)、1月28日、2月7日派出三批医疗队支援武汉,其中第三批是人数最多的一批,131名队员中,100名是护士,30名医生,1名后勤人员。我院有1000多名医务人员主动报名驰援武汉,感谢领导信任,在众多的医务人员中选中了我,让我有幸成为护理队伍中的一员,抗击疫情前线有我无畏的身影,而这身影,正是活跃在前线千千万万医护人员的身影。
2月7日,武汉,多云,气温1-7℃
17:45,驰援武汉的专机终于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的上空徐徐降落,走出机场我的心踏实了许多,却又生出新意。眺望天空是触目的凄凉,朦朦胧胧白茫茫又冷清的一片,作为交通枢纽的中国特大城市武汉它生病了,仿佛是被按下了暂停键,并被命令戴上口罩,我们医疗队是来取消这个按键揭开口罩的战士。
2月8日-2月9日多云,气温2-12℃
租住的酒店坐落在武汉南区郊区,在房间的窗口放眼望出去,周围空旷无人,由于新冠状病毒的肆虐,人们被迫窝在家里自我隔离,原本空旷的环境更显得满目萧条。
2月9日,部分同事已入组,我和暂时没上班的几个同事在酒店继续练习穿脱防护装备,医疗队的目标是零感染,只有这样方能更好医治及护理患者。
我们分组练习防护装备,一遍遍地练习,一次次地指出还需要改正的地方,熟能生巧是硬道理,第一批上前线的队员,因时间紧迫,没来得及太多的练习,他们仅仅是在“穿衣戴帽”这个环节就要用近2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吸取经验,有时间就练习,直至非常熟练的程度,最快45分钟可以穿好全套武装。
2月10日,小雨,气温6-9℃
终于要上班了,今天的班次是16:00-20:00,心里既期盼又担心。工作了近30年,第一次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因为即将面对的大多数是危重病人,自己又是妇产科的,怎么接生一点问题都不存在,但是呼吸机的使用还真有点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尽管出征前在医院参与了无创呼吸机、COMP等使用的培训。
一路上心情复杂,到达医院,通过职工电梯到达5楼更衣室,换上防护装备,即将要开始工作了,大家相互检查,看看是否还存在漏洞,确定防护到位后通过半污染区到达6楼,我们上班的协和西一区,开始交接。因是第一天,所以是2个人一起负责同一组病人,我和东院ICU的肖方小妹妹一起负责604号大房,这个房共有6张床,其中4人是危重患者,1人重病患者,2个患者需要使用无创呼吸机,幸好肖方妹妹是ICU的护士,业务熟练,做事有条有理,我就与她一起合作完成所有患者的治疗、护理、病情观察与记录、生活护理等,在这里所说的生活护理,就是一个人在平常生活中所需的吃喝拉撒都包括了。
这一天,我午饭后开始就不敢喝水了,生怕尿太多湿透纸尿裤,结果下班回到居住所后,一滴尿也没有——无尿,整整9个小时,没吃没喝也没尿,脱下防护装备后,内衣黏糊糊的,“没尿”的记录将可能会永存于记忆中。我提醒自己明天可不能这么早就禁饮水了,也希望我的经验能给前线的同行有所参考。
2月11日,小雨,气温4-10℃
今天上20:00-24:00的班次,接管3个病房,共9名患者,算是病情较轻的一组患者。虽说“较轻”其实是相对而言,其实都是重病人,他们年龄在40-78岁之间,免疫力低下的一群啊。44床是一位78岁的老阿姨,她是我今天接管的所有患者中病情最轻的一个,可她也需要躺卧在床上接受高流量吸氧才能缓解呼吸困难,每次我帮她倒开水,端饭或者协助大小便后,她都会非常客气地对我说一连串的:“谢谢,谢谢……”这就让我感动了。
上无创呼吸机的男中年患者,他有点泄气,面容呆滞,时而皱起眉头,却不声不哼,这是他住院的第3天,22:00体温38.5℃,妻子在外面也好焦急,医嘱一出来,就很快把免疫球蛋白送了过来,只要有一点点的时间我就走过去,用坚定眼神鼓励他,偶尔用戴着3层手套的手握一握他那只消极的手,就像自己平时在产房接生时握着疼痛不已的产妇的手——是鼓励、安慰。一次,两次,这个中年男子的眼神变得柔软,表情也温和起来,透过这细小的变化能看出他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稍稍提升。
从上班到下班,都是争分夺秒的,一刻也没能停下来。
穿上整套防护装备,其实是挺憋气、难受的,但是一进入工作状态,所有的不适都抛诸脑后了,能为患者解决困难是作为一名护士党员的莫大欣慰,得到患者一个肯定的手势或“谢谢”便是感动了。
武汉医院里的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等防疫物资,大多是由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护目镜有不同的型号,大小不一,不是每个都合适自己使用。今天我使用的是自己从中山一院带来的,那是唯一属于自己的护目镜,但用后就留在医院消毒了。
2月12日,多云,气温4-15℃
今天本来是上24:00-04:00这个班的。组长龙英华很细心体贴,昨晚在一区2组群发起群聊:
“考虑到钟春玲老师年资较高,夜班需要一点时间调适,而颖怡的眼睛需要长一点时间休息,特向护长申请调整了一下。”
“老师,我今天可以了,眼睛已经没有异物感。而且,我今天用了一下医院发的护目镜看效果。”颖怡回答说。
“我可以上的,肖方连续上了那么多天班太辛苦了”我回复,但未被采纳。
“春玲老师,您先休息,我今天上了就可以休息了,熬一熬没事的。”
“肖方,你生理期啊!”我再次强调。
“我听从护长的安排,过了这个班就可以休息了。”肖方还露出一个可爱的笑脸。
“心疼你就像心疼我的小孩一样,估计你比我的女儿大不了多少。”
“春玲老师、老师们,我95的年纪小,请大家多担待。”
肖方最年轻,且是重症病区的护士,年轻就是本钱啊!而我是本医疗小组年资最高的一个,年资高在这里并不是代表资历,而是年龄大了,连续负荷担心身体承受不了。
2月13日,多云,气温9-17℃
今天上午8:00-12:00辅助班,所谓辅助,就是打开水、加湿化瓶水、补液接瓶、倒垃圾等等,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打杂,当中的一些工作平时是由工人完成的,在隔离病房全部由护士代替了。
今天因为护目镜的原因,上了3个小时班就不得不提前出来了。
大概是因为上班前下巴痒有点过敏的症状,我担心上班的时候“痒”就麻烦了,所以就预防性涂了抗过敏药膏,脸上也涂了,上班出汗,护目镜不听使唤,有点下滑。心情有点不爽,我想为患者多做点事。
2月14日,小雨,气温0-17℃
今天入组,接管四间病房共8个患者,今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给患者做静脉穿刺,全部都是“一针见血”的,其中有一位患者对我说:“你的技术真好,我的血管很细很不好找的,昨天打了3针。”旁边的患者叫我“小姑娘”,我说:“我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她说:“怪不得打针技术这么好啊!”病房里的他们对自己的技术连连称赞。
我在心里默默念着:“好人一生平安,但愿大家早日康复,疫情尽早散去!”
2月15日,中雪,气温-3-4℃
真没想到武汉的初春下起了雪,飘飘洒洒的,飘雪中夹杂着冰雹和雨滴,放眼望去,草地、马路边、屋顶上是白茫茫的一片,一辆红色汽车悄然驶过,雪花四溅,好壮观!这应该是一辆志愿者的车,大概是送什么物资去给医疗或医院。
天气转冷,正考虑今晚上班路上穿哪件衣服暖和,仿佛心有灵犀,此时就收到后勤物资人员的通知,让我们下去一楼领取防寒的羽绒服,是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是啊,太及时了,心中升起那种“雪中送炭”之感。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党和全国人民的心,苦难把素不相识人们的心也紧紧连在一起。
2月16日,晴,气温-3-7℃
上班的路上,零下3℃,白雪皑皑,来自南方的这群姑娘和小伙子感觉自己进入了童话世界一般,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长长的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仿佛看到它一直延伸到诗的远方。
前面的路,铺满了雪,低头看脚便是四处流窜的水,“哇”,心却顿感温暖——昨晚医疗队后勤的保障人员,想方设法调配到的雨衣、雨靴及时赶到,并送到我们的手上,为我们一线医疗队员遮了风挡了雨。
0:00-4:00夜班,接管15个重病者,年龄51岁到78岁之间。这个班接管的患者的人数是白天的2倍,那样可以让护士有一些休息的时间。夜里,自然是没有白天繁多的治疗与生活护理,当然也有时间性的治疗,如测量血糖、更换气管内套等。
整个班,我不停来回地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并记录,看着他们起伏的心头,看着监护仪显示屏上的数据,看着他们进入了梦乡,安静的隔离病房,时而传来一两声“叮叮”的报警声,这难免会让人的神经有一丁点儿紧张,还好,风平浪静,氧气流过管道的摩擦声我都能听到,安静极了,他们熟睡传来的鼻息声,简直就像一个曲子,我心舒缓。
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时间最长的群体,24小时从不间断,而病房里的一切变化都需要观察到,护士通常需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
2月17日,晴,气温-3-10℃
今天上主班20:00-0:00,提早进入隔离病房清点物品:体温枪、指脉氧、血压计、麻醉药物、冰箱内患者的药物等等,仅仅“点数”就大约需要20分钟。核对、加药、处理临时医嘱是主班的重头戏,药物配置好后将它们归类,统一送到隔离病房交给管床护士,并与她们进行床边两人核对。床边两人核对,是预防差错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些医院开始使用PDA代替人工核对。
4小时仿佛在转眼之间就过去了,下班时,才发现自己的腰有点酸,背也有点儿痛。
取下护目镜,同事给我照了一个相片,有一条轻轻的勒痕,我发给师妹张红霞看,她很快回复:“致敬——最美的天使!”还给我一个拥抱,我心里美滋滋的,其实,脸上的勒痕是暂时的,也是美丽的,它终将成为历史的印记。
没关系,这点苦不算什么,我相信没有迈不过的坎。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我将继续与全国人民一起努力。
2月28日,小雨,气温6-9℃
今天上第一个外勤班,也是30年护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外勤班。所谓外勤,就是在新冠病毒肆虐的情况下,护士走出病房门,拉着车床经过高低不平的路段,分别在不同的四个库房——原职工饭堂临时改造成大库房,领取隔离病房必需物资:护目镜、护面罩、N95口罩、纸尿裤、饮用水等,以及治疗护理患者需要使用的呼吸机连接管、氧管、胃管、尿管等等。
去领物的时间如果不凑巧得排队,好在四个领物点相隔不远,我们挨个点去领取:护目镜50个、防护服100套……摆得满满的一车床。来,我们一起用力,上坡一起使劲“加油”拐弯“小心脚下有水”,小雨时而点缀着天空——艰苦中浪漫的身影,终将成为历史的一瞥。
上午下午各领取一次,来来回回双腿酸软的,转念一想,却觉得是个不错的“有氧”运动。物品领回来后,用5S管理方法将它们分门别类放置,标上醒目的标签,让每个需要使用物品的医护工作者一目了然,快速找到所需,不浪费时间,更多的时间用于治疗护理患者。
3月13日,多云,气温4-15℃,
2天前,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关闭舱了,那是激动人心的事,这意味着疫情已经受到控制,一些医疗队也将陆续撤离。目前湖北现有确诊的病例14427,累计确诊67781,累计治愈50298,新增病例首次降到了个位数,统计截至今天09:10:15。我们是驰援武汉首批国家医疗队员,接管的是重症病房,还将继续坚持在一线与新冠病毒作战,直至彻底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