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北征壮歌 ——清远市第一批援鄂战疫医疗队写真
更新时间:2020-03-27 作者:唐德亮来源:广东文坛
一
元宵刚过,春天虽已透出些消息,严寒却仍不愿退出舞台。
庚子年的春节,全国人民都过得不甚开心。
寒风呼啸,疫情日渐危重。
荆楚告急,风声鹤唳。
国难当头,谁不忧心如焚?
2月9日凌晨1点,清远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与市妇幼保健院分别接到市卫健局紧急通知:根据上级部署,清远组织一支援鄂战疫医疗队伍。
上午7时许,三家医院发出征集通知,迅即掀起了报名热潮。
“我报名!”
“我志愿!”
“我是党员,我参加!”
……
一颗颗跃动的红心,急迫希望飞跃到千里之外的湖北。
由六名医生、十名护士共十六名医务人员组成的清远市第一支援鄂医疗队快速成立。
清远市人民医院医务科长兼应急办主任向镜芬任队长,感染科副主任邓英与该院护士长罗怡斯任副队长。队员都是三家医院的精英。
9日上午11时。清远市政府门前的广场,一列戴着蓝色口罩的白衣天使整装待发。清远市委书记郭锋为这支北征队伍的队长授旗。
北江冷,长江寒,热血沸。
一面“清远市驰援湖北医疗队”的红旗在寒风中飒飒而飘。
十六名白衣战士,即将发向武汉,扑向疫魔肆虐的荆楚大地。
壮士出征,没有美酒壮行,没有喧天锣鼓,只有旌旗的召唤,只有生命的呼唤,只有远方被疫魔击伤的病人的急切期盼,只有同志的嘱托,亲人的叮咛。
“我做好了准备随时上战场。”大年三十以来,一直在发热门诊上班的市妇幼保健院的程吉来队员说。
“暂时的分离是值得的。”除夕以来,一直在上班,没来得及与丈夫孩子告别的黄华英说。
“我等你回来。”朱晓欣给出征的丈夫殷代龙一个深情的拥抱。
“你们是真正的英雄!”送行的人纷纷称赞。
当日晚,清远首批驰援湖北医疗队跨越千里,到达疫雾弥漫的江城武汉。
湖北,武汉,与死神赛跑、与疫魔抢夺生命的清远白衣战士来了!
二
向镜芬,一位“南征北战”、久经沙场的“老将”, 抗击“非典”的功臣。
从医25年,转战呼吸内科、ICU、重症医学科、医务科、应急办等一线岗位。2003年春天,抗击“非典”战役打响,向镜芬冲锋陷阵在一线,负责气管插管、肺活检、骨髓活检等高危工作,“非典”结束后还接受隔离观察。
因表现出色,他被授予清远市抗击“非典”一等功。
早两年,作为清远市人民医院派驻连山人医的执行院长,向镜芬带领帮扶团队在连山帮扶,通过专家帮带,不到一年就改变了连山人医的面貌。
出征湖北,他主动请缨。上级综合考量,任命他任清远市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抵达武汉,马上又被增补为广东省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临时党委委员、第四临时党总支书记、广东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
这意味着,他不仅要管好清远的16名队员,还要管理广东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302名医护人员。
这批医疗队302名医护人员,来自广东20个地级市的108个医院。302人中有99位医生,198位护士,院感专职人员1位,检验人员4位,方舱医院三个区,床位分别有614、419、428张……而在清远援助武汉的医疗队中,则涵盖了中医科、心理学科、感染科、ICU科、呼吸内科等各个科室骨干,是该批广东医疗队伍中科室最齐全的医疗队之一。
很快,他对东西湖方舱医院内所有的状况和数字都了如指掌。
熟悉情况后,开始排兵布阵。
到达武汉当晚,马不停蹄,立即组织成立召开临时党总支会议,并对医疗队划分功能和职责分工,分别分管护理院感、后勤保障、医疗管控、流程制定、信息报送等。
向镜芬确定了三大目标 :“零死亡,零感染,零召回”。他从几方面着手:
成立广东第11指挥部、协调中心。
成立党总支,各个支部有党支部,建立分工,党建,院感、宣传、组织、在病人中建立党支部,病人自己参与管理。302个医护人员中有99名党员和1名入党积极分子。向镜芬通过建立党支部和微信群,把人员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党组织建在一线作战的“连队”上,做到“每个支部都是一座堡垒,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
推动广东治疗特色,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成立中医小组、心理疏导小组、专家治疗组。
微信三方会诊制度:金银潭医院,舱内医生,医务部专科会诊。
治疗按规范流程,每天关注潜在或者出现危急重症患者,及时做好协调工作转送至上级医院治疗。
加强防护,反复培训穿脱防护服,人人过关,经过多重考核,才能进仓,出入舱都有安排观察员
每个出院患者做到宽进严出,每天出院病人他都会在前一天晚上把他们病历医嘱再看一遍,了解患者出院前情况,再次做好把控,确认可以出院才公布名单,出院患者在第二天会再统一安排定点隔离,观察14天才可以回家。
向镜芬说:“为实现方舱医院零死亡、零召回、医务人员零感染,需要每一个人、每一步骤都要小心谨慎、认真细致,严格按照流程、规范处置,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翌日,医疗队迅速对医护人员进行进舱前的个人防护、院感防控、治疗流程等系列培训。
经过两天培训,2月12日晚,由每支队伍派出一人组建的小分队进入方舱医院,第二天,医疗队全部进入东西湖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方舱医院内实行封闭式管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时间长了容易出现焦虑。为此,向镜芬又提出一个创新:“让医疗队每个小组都和患者组建微信群,实现医患无缝对接,患者除了现场咨询外,还可以通过微信群与医护人员交流和询问病情。”
2月18日上午10点,向镜芬和往常一样,查看医生新收病人的病历及医嘱情况,了解病人的一般状况。
突然,一个病人的信息引起他的注意:1046床,黄某某,男性,50岁,发热、咳嗽5天,昨晚入院,体温37度,呼吸22次/分,心率110次/分,诊断结论:新冠肺炎。
向镜芬马上警惕起来:没有发热,心率怎么这么快呢?立刻通知舱内组长给病人做心电图,体查。果然,病人是一个房颤心率160次/分,心律不齐,活动后有气促。方舱医院是特定环境、特殊时期的临时搭建的医院条件有限,向镜芬决定马上安排病人转到金银潭医院隔离治疗。
后来诊断病人为重症新冠肺炎,合并心衰,通过转院后及时处理,目前明显好转,避免了转ICU插管治疗。
2月23日,方舱医院A舱组织了医患联谊会,诗朗诵、演讲、唱歌、舞蹈等节目轮番上阵。通过轻松又愉快的文娱活动,减轻患者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病人不出院,我们不下战场。
按计划,医疗队只需支援十四天,但二十多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提出要离开,更没有一个人喊累。他们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我们不上,谁上!”
说出这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话语的人,叫邓英,清远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清远援鄂副队长,56岁。他历经参与诊治白喉、“非典”等多种传染疾病。
他说:“抗击传染病,感染科肯定要第一个上!”
1月19日,本来已买好车票回老家过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加剧,邓英果断退掉车票,翌日,投入防控战斗。
22日,清远确诊第一例新冠肺炎,邓英与感染科的同事们与病毒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搏斗,他一晚接诊发热病人40名。
援鄂医疗队需要一位传染病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医生,主动请缨的邓英又是医院学科带头人与救治专家组成员,自然是援鄂副队长的最佳人选。
向镜芬队长评价他:“邓英医生是个学术型的医师,内敛、务实,作风严谨,做事一丝不苟,赢得大家尊重。”
感染科主任钟备称赞他:“有职业素养,责任心强。”
的确如此。
在方舱医院,每天一到病房交完班,邓英会先检查患者的病情,细致地了解他们的饮食起居和整体状态,看看有没有发烧、气促、咳嗽,对症思考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有一例危重症患者,刚入院时气促、呼吸困难,肺功能不全,经过邓英和几位医生的全力治疗和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病情逐渐好转,已经不再需要供氧,并能下床活动了。
经他的手治愈的病例很多,但他不愿介绍。
他不乐意接受采访,说:“到武汉抗疫,是一个医生的职责。”
2月底,因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阻击战中表现突出,邓英、成卓霖、向淑仪等三位清远援鄂医生被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评为“先进标兵”。
三
43岁的成卓霖,正当壮年,平时注重锻炼,身强体壮,充满活力,其体能不亚于年轻人,更酷似一个体育健将。
向镜芬对笔者说:“成医生风趣幽默,知识面广,政治觉悟高,做事主动,肯帮人。”
作为清远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与一名党员,他说: “从白天干到晚上,不把新冠肺炎打倒,誓不回广东!”
第一天值夜班,他就把方舱负责片区的300多名患者全部巡查了一遍。
他细心观察每一位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现,不少患者忽然被感染,被隔离,有的甚至全家“中招”,产生了情绪焦虑与波动。
他决定为那些担忧自己病情的患者做心理干预和疏导。
除了开药方,他为这些患者分析CT影像,宣传新冠肺炎相关科普知识,还经常与患者进行个别私聊,舒缓他们的情绪与痛苦。
56岁的郑先生,全家都染上了新冠肺炎,父亲还被夺去了生命。“成医生,昨晚10点半我躺下就干咳......”“今早一个男医生说我炎症扩大了......您什么时候过来值班啊?我想麻烦您帮我看看CT片,我这病情到底怎么发展的?”他担忧,恐惧,不时在微信里咨询成卓霖。
“请放心,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成卓霖耐心解答,安抚。
成卓霖利用上夜班,找他聊了半小时,释疑解惑。
2月26日,成卓霖连线清远市中医院,让该院的中医专家给他进行“云会诊”,开“云处方”。
几天后,郑先生病愈,出舱。他留言道:“成医生,感谢你的医者仁心,我才能好得那么快。待疫情结束,诚挚邀请您来游江城、赏樱花,我来给你们当向导!”
3月1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广东医疗队有个“知心医生”》的报道,赞颂向淑仪为 “光明女医生”“最好的心理医生”。
向淑仪迅速走进大众视野。
一头短发的向淑仪,原来曾是一名长发飘飘的美女子。
向淑仪的先生是市人医急诊科医生,征集令下来,她第一时间报名,“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更何况我们是治病救人的白衣战士。”
凌晨4点半的武汉,寒风呼啸,雪雹交加,公车在露天处,雨伞刚打开就被强劲的风吹折了,向淑仪只能戴着手术帽,顶着风雹,从住处跑到公车上。
坐在冰凉的车上,头已经冻麻了,双手是冰寒的,为了一丝温暖,她使劲用双手交叉搓暖。到了方舱医院,公车停靠在路边,他们东队20名战士顶着寒风往更衣帐篷跑,脱下湿冷的外套,整个身体瑟瑟发抖。
走进“生命之舱”,像走进另一个世界。远远就迎来病人叔叔阿姨们的问好,白色的世界涌动着热流,向淑仪瞬间寒意尽消,暖意扑面,精神抖擞。
向淑仪说:“护士不仅仅是护理者,也是教育者、合作者和协调者、管理者、研究者,还是心理咨询师。 护理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心理护理。”
2月17日。向淑仪来到武汉的第9天。
今天上夜班,与其他班次一样,她提前80分钟坐车前往医院。
巡视病房,向淑仪忽见编号1280床的阿姨眼泪长流,一边哭泣一边和一个小男孩在视频。
原来,年前1280阿姨来陪91岁的父亲过春节,家人从海南、长沙等地出发,聚集湖北,结果全家被感染。91岁的父亲不幸离世,有高血压病史的1280阿姨因为不了解丈夫的目前情况,正在伤心、焦虑。
听罢,向淑仪也眼含泪花,“唉!不知道这个可恶的病毒让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了。”
善于开导人的向淑仪说:“阿姨,抱歉打扰了,我是今晚的值班护士,有什么心事可以和我聊聊。您有高血压病史,情绪不适合太激动,如果可以的话,现在尝试和我做深呼吸,缓解下情绪好吗?”
1280阿姨指着视频,抽泣着对她说:“这是我外孙,我差点把他带来了,我对不起他们,我好担心我老公,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怕他已经走了,我爸才走没多久。”
“阿姨,听到这个消息,我也十分难过。但希望您能振作,您的外孙还需要您照顾呐,您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照顾他们……” 经过淑仪耐心的开导,她焦虑情绪慢慢得到缓解。
2月29日,向淑仪收到多封病人给她的感谢信。其中一封写道:
向医生:
您好!我是武汉客厅方舱医院A1155的患者,首先我想对您诚挚地说一声谢谢您!
2月23日,是我这一生中最黑暗和最无助的时候,我是2月9日入住的方舱医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内心也变得越来越恐惧和不安。就在我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您的出现,仿佛就是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像是大海中发现了救命的稻草。
“1155,我是医生向淑仪。”我突然感觉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两个人在并肩战斗,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及您的鼓励,我的内心又得到了增强。后面按照您制定的科学方案进行自我调节。经过了三、四天科学调整,现在我的情绪正在逐步恢复。我也有信心走出黑暗,迎接光明。
最后还是诚挚说一声:谢谢您光明女医生!也希望您在以后的工作保护好自己!大家一起加油!武汉一起加油!中国一起加油!最后还要感谢所有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有你们真好!同时祝福你们一个都不能有事!
在方舱内,医务人员成了亲人,病人与医务人员成了朋友,成了战友。他们都在统一的战线上,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战胜疫情。
寒冬的利刃,斩不断春的潮水;戴口罩的春天,隔不断人间的真情。武汉方舱,见证了向淑仪和她的战友与患者,在这个特殊季节,令人暖心、荡气回肠的真情。
四
岳红梅之引人注目,是出征送别仪式时,她两个女儿送行,5岁的小女儿“妈妈加油!”“妈妈平安回来!”的呐喊。
“妈妈要去打病毒,打完病毒宝宝就可以出门了……”岳红梅双眼通红,她“一直对她们说,其实我们都是祖国的孩子,在祖国母亲需要的时候,我们要尽自己的一份力……”
岳红梅是清远市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她记性奇好,能记住所有病人的名字。
虽然事先经过了反复多次的培训,第一次进入舱内,穿着密闭的防护服工作几小时后,岳红梅还是起了“高原反应”:晕眩、恶心,进去没多久她就呕了,然而她只能硬生生地把呕吐物又吞了下去。她上的是晚上8点到凌晨2点的晚班,生理的不适加上体力的消耗,“第一次入舱真的很辛苦,脱下防护服后脸上、身上都有明显的压伤甚至脓疱。”
岳红梅所在的C舱共有400多名病人,由4名医生负责,也就是说,每个医生要分管100多个病人,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首次进舱,岳红梅查完房便将手头的病例全部整理了一遍,熟记每位病人的病情、用药及诊疗方案,等到下一次上班时,她已经能叫得出所有病人的名字,并将病人和病情对上号。
A72患者刚开始治疗效果不佳,一直下着重型,持续性胸闷、气喘,卧床,不能下地,岳红梅给予中药颗粒剂口服,再加穴位按摩、摸腹,八段锦治疗,肺部感染吸收加快,病情迅速改观,转普通型,再给中药调整,不多日,痊愈出院。
向镜芬说:“岳红梅医师非常热心帮助病人、帮助同事,很有创新点子,想人所想,对病人如春风化雨般细致,病人认同感很强。”
长着高鼻子的林家铭,每次摘下口罩,鼻梁都被压得皮破血流。
2020年2月26日,援鄂第16天。凌晨四点半,闹钟把还在睡梦中的林家铭护士叫醒。
今天他上白班,五点半就出发前往方舱,起床洗漱,匆匆忙忙吃了个泡面就出门了。
凌晨的武汉静悄悄,寂静的街道,暖心的公车司机一夜未眠地在楼下默默地等着接送他们上下班。
刚入舱接班,就听到了好消息:今天他们所在的C舱共有11位病人康复出院,其中他们小组所管的B区就有9位。
病人能顺利康复出院,大家异常高兴,虽然说人数较少,证明了援鄂医护人员这段时间的治疗护理与辛劳没有白费。
紧张的工作,让林家铭忘记了鼻梁上的压痛,下班换好衣服,当撕下鼻梁上保护的水胶体的时候,鲜血也慢慢地流了出来,吓了组长和组员一跳,赶紧跑过来帮他处理伤口。
“没办法,我的鼻梁太高了,容易受伤”, 林家铭笑着对他们说。
帐篷里的新疆小姐姐也笑了,“有我们的鼻梁高吗?”
林家铭说:“不怕受伤不怕毁容,只是怕这伤口影响了我后续的上班,希望能早点愈合,上班虽然辛苦,但我还是会选择这种滚烫的人生。”
林家铭有个“亲爱的小胖丁”,他的未婚妻杨晓敏,也在市人医工作,2016年在医院实习的时候就开始了他们的爱情之旅。
出征送别那天上午,两人缠绵不舍,林家铭后来在给“小胖丁”的信中写道:“还记得那天你为我边收拾行李边哭的样子,出发时即将上车的那一刻,你又哭了,我们手牵着手,竟相对无言。好像柳永词下所写: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最后我开玩笑和你说: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疫情还未结束,我不敢和你承诺太多,因为我怕在这里万一我被不幸感染了,或者有其它的意外兑现不了承诺。但是现在我可以答应你,等疫情结束,我安全回去之后,我们就结婚。”
副队长罗怡斯每天工作12小时。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有三个病区,患者将近1600名,医护人员1200多名。
三十年护理,十二年的护士长,资历不谓不老。队员们亲切地称她为“罗姐”。
“罗姐”是这个医疗队的暖心“管家”。
“我们就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在这里,每天都会发生令人感动的事情,人生有这么一次经历,值得了。” “罗姐”说
罗怡斯午饭、晚饭常在外面吃,完全暴露在疫区,感染风险不比在舱内低。为了减少风险,她平时水都不敢多喝。
罗怡斯是个感性的女人。有一次看到来自清远的物资,她感动得落泪了。
3月初,清远第一批援鄂战疫医疗队荣获全国疫情防控先进集体称号,这一喜讯证明:清远的白衣战士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队伍。
他们是清远人民的骄傲。
3月3日中午,方舱指挥部披露:客厅方舱仅剩400余名患者,日均出院100人左右,C舱全部转入AB舱。
这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春天终于来了。
楚天浩渺,汉水苍茫。
北征荆楚,胜利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