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梅州作家助力抗疫诗歌散文专辑
更新时间:2020-03-12 来源:文学客家(微信公众号)
散文
斜阳外,山苍苍
□霞朵
是的,宅家的日子里,那一帧纤尘不染的山映斜阳美图几乎每天在脑海闪现,斜阳的美愈纯粹,心里的忧伤就愈浓厚。一卷美景在疫情期间不时出现,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在拿大自然原本的善意来冲淡对疫情的恐慌,或者是潜意识地努力思索,生命危机突如其来,是否需要我们在大自然的平和美丽面前“居安思危”;也或者是,在纷繁交错中试图寻找可以让生命突围的秘径。
节日里本应繁华喧闹的街道异常安静,一点声响都没有,虽然生活依然在这旷世安静之外一如既往地流淌,活色生香,而这异样的安静着实让人引发内心的惶恐不安。我刻意让心灵跑出安静,穿过城市上空,穿过荒原,穿过村村寨寨,驻足在那座山巅的观日亭,与那轮夕照久久凝眸。一直诱惑我去歌去吟的、群山之上的一轮夕照,在疫情来袭之际,以别样的橙红、别样的静雅,逗引了我的悲天悯人情怀。在晚霞映衬下亦显得别样清丽的天宇,是那样的让人心颤神伤。
情不自禁地低喊,为什么大自然浩瀚的宽容没有能够让人收敛住物欲?为什么山山水水的执着诉求没有能够唤醒人们对动物的仁慈呢?全民宅家的庚子年初春,我就这样一边忆念美丽,一边蔓生哀愁。
仔细想想,那轮夕照那天似乎是专程在那里等着我们的。我们抵达“田园梅畲欢迎你”指示牌边时,落日恰好悬在我们视线舒适的群山之上。我们停了车,登上路边的观日亭,与落日来一场深情的拥抱。太阳已经走了一天,不肆意狂野了,锐气显然减弱了不小,泻下的柔光无比丰盈,无比广阔。山下布列着些村庄,不见炊烟升起,也听不到鸡鸣狗吠的声响,而乡村日子的简单美好不由分说地从村庄漫上来,漫上来。群山苍苍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鸟声幽谷,秋树山影,夕阳村落,刘长卿的诗意诗情,竟然轻而易举的就到了跟前。
山外城乡处处,全民正在欢度国庆,我们也借着节日之欢,前往“田园梅畲”民宿赏乡野秋景,品农家美味。建国70周年,我们的国家正走在繁荣昌盛的路上,百姓安居乐业,“朋友圈”里的生活,旅游,养花,遛狗,晒娃,要多安逸有多安逸,所以经过美景,我心也安逸。所以面对那景那情,忍不住要“矫情”一番,想把周围细碎的鸟语收拢起来,捧着抛到天空去……
浩瀚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一轮夕照的静婉清晰唯美。那天,在柔光的指引下,顺着光的来路,给往事拂尘。看到了孩提时,祖母指着西天的云彩告诉我那里藏着神仙;看到此后故乡的山岭无论世事如何翻腾,呈现给我的都是祥瑞安好。又看到读大学时,一个人在桑浦山看夕阳追夕阳的剪影。顺势在那向晚时节,回味当年“踏着夕阳归去”而涂鸦的一篇《绿色的童话》:“我”在山石上晒太阳,一只美丽的小鸟前来引领“我”去一个宫殿里玩耍,宫殿里住着智慧国王,他有一个王子和三个公主。王子叫探索,大公主追求,二公主勤奋,小公主希望。宫殿里正热闹,挤满了人,他们都跟“我”的年龄一般大。国王和来宾玩一种游戏,他把他的王子和公主们藏匿起来,然后让大家去寻找,谁能找到他们其中的一位,国王便送给谁一份礼物。国王用他的魔杖在地上一点,王子和公主们便都不见了。大家便散开寻找。“我”后来找到的是探索王子……
我清楚地记得结尾:“我用小鸟的羽毛,蘸着墨水,写下了一个绿色的童话。一个黄昏,在散步的时候,不慎把它丢了,丢在了桑浦山下,丢在了我美丽的校园里,那时校园的上空,飘荡着一曲欢乐、激越的旋律。朋友,你说,它跑哪去了呢?”
每每回读,我都被自己当年“软萌而曼妙的情思”逗乐。当我在宅家的日子里跑出安静,与夕照再次缱绻凝眸时,却意识到年少的我,心境已然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因为“我”找到的不是“希望小公主”,而是“探索王子”!找到“探索”固然有自我激励的意义,而更多的应是“苍冥之外存在许多未知”的颖悟,我确实欲以一种探索精神,表达对自然对宇宙的敬畏。自古“国家不幸诗家幸”,疫情来临,众多文人墨客纷纷拿起笔,激情创作,以笔助“战疫”。心内的悲悯却让我拿不动笔,我选择与美景对视,向大自然探求答案,寻找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途径。
记得那天我们迎着夕照,笼了满身的霞光,眼前的山峰、林木也披了满身的霞光。整个天地瑰丽无比而又庄严祥和,万丈柔光仿佛是菩萨的慈悲从旷远走来,可以将人间所有的忧伤都揽抱入怀。“已是傍晚时分,他想找个地方栖宿。正在峰头四顾,突然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灿烂,烈烈扬扬,像有千佛在跃动。是晚霞吗?不对,晚霞就在西边,与三危山的金光遥遥相对应。”霞光中,余秋雨名篇《莫高窟》的一段文字,紧随《绿色的童话》,在胸臆间飘漾。
《莫高窟》写乐樽和尚得到三危金光启示,广为化缘,最终在那筑窟造像,使莫高窟成为佛教圣地。难怪祖母说云彩里有神仙,一束束投向大地的光芒原来就是神用来启迪人类挽救尘寰的。与夕照的凝眸中,感觉群山因为斜阳的笼罩显得格外青苍幽深。天地悠悠,林木青青,人类因为有大自然的庇护才得以生息繁衍,绵延不绝。而我们却是自视高等,视大自然的宽厚为懦弱,罔顾自然法则,肆意掠夺,随意伤害野生动物,终将把自己送进牢笼。
同样的夕照图,不同的时势里心境却是绝然不同,看来只有善待自然,与大自然和平共处,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美丽,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丽。
我看见,可以让生命突围的那条路上,山林苍郁,阳光澄澈,溪涧流泉,流淌潺湲,所有的飞禽走兽,都在友好地注视人间的幸福。
【作者简介】 霞朵,本名陈东霞,曾用名陈小霞,兴宁市作家协会主席。写作以散文为主,细腻温婉,典雅恬淡。有诗歌、散文、随笔等发表于省、市报刊。
被切头的海虾干
□李少凤
疫情来袭,每天都乖乖地宅在家里,连出门买菜都不太敢。眼看几天前买的菜快要吃光了,这又得全身武装出门采购了。正巧,家婆从300公里外的沿海老家快递过来一大箱食材。
我面前的这一大盘海虾干,就是其中之一。特殊时期,要买到这些海虾颇不容易,她千辛万苦才从鱼贩手里买到,回家蒸熟晾晒,像服侍老佛爷一样地同在天台上晒着。阳光稍有点褪去,她就踌躇着担心阴天下雨。海虾晒干,可以放比较长时间,要是被淋湿,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我不知道这些海虾干具体有多少斤重,倒在茶水盘里,红灿灿的,满满一大盘,少说也有几百只。仔细一瞧,才发现每只虾的头部都被切掉了!家婆可能想到,特殊时期,我们要抓要拿的时候,可别被虾头的尖刺给刺伤了。可,这得费多大的功夫啊!顿时,心里涌上一股暖流。暖流驱使我想数一数,看看到底有多少只?可是,才数到50多,我就没耐心数下去了。我不知道,这一刀一刀,一只一只地切,需要多大的耐心?
有多少爱,就有多大的耐心。
微信里,我给家婆的备注名是“陈教授”。当然,她不是什么教授,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妇女,60多岁的她,小学都没毕业,只是读了几年夜校,认得几个字。可在许多人眼里,她仿如“教授”——喜欢唱歌,那些民间歌谣和小调,唱得婉转动听。许多革命歌曲,也是随手拈来。我们家老二六六刚出生那天,抱着嚎啕大哭的六六,她说:不要哭哦!这个世界是欢欢喜喜的哦!张口就唱红歌哄她: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她喜欢读小说,在她那个年代,在一个小乡镇里,她居然读完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她喜欢追剧,追的是是革命历史经典剧,看着看着就入戏很深。这也难怪,她年轻时可是当过女民兵组长的。也正因此,每天有关国家的新闻时事,她都很关注。特别是学会玩微信后,每天的国际新闻浏览更成了必修课,一些资讯的掌握比我们还速度。
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陈教授”见识广,胸襟也自然宽广,讲起道理来,大家都听得舒服。老家的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只要有什么纠纷,都愿意请她去评理。“陈教授”人缘很好,她也喜欢广交朋友,家里只要来了客人,她都能和他们打成一片。以前我当老师那几年,常有学生成群结伴来家里包饺子。“陈教授”不仅不嫌麻烦,反而充满期待,早早地备好馅儿,忙前忙后,热情招呼这些学校住宿的孩子们多吃点儿,再多吃点儿。
都说婆媳关系是千古难题,可我常常感慨,能遇到这样的家婆,应该是我前生修来的福。其实许多人际关系往往是一个巴掌打不响的事,这不就是“她待你好,你自然也待她好”的一种逻辑关系吗?对于“陈教授”的为人处世,我本就打心里佩服她,再加上她对我这个儿媳妇又是那么无微不至,没理由不为之动容。她常常说,对儿媳妇当然还要更好一点,因为儿媳妇娶回家来,还要负责生孩子的,比儿子更辛苦。在她看来,工作方面,男女平等,她儿子要上班,我这个儿媳妇也要上班,但我还要生孩子,更加劳苦功高!所以家里的家务活,她通通包揽,每天晨起,扫地拖地,洗衣服晾衣服,买菜煮饭……一手做家务,一手照顾六六,兼顾得妥妥的,简直就是一架“战斗机”。饭后,我收拾碗筷想去洗碗,她还要跟我抢,说上班已经很辛苦了,回到家就好好歇歇。我俩僵持不下,为公平起见,爱人只好撸起袖子出马……
“陈教授”有晚睡的习惯,常常不到午夜十二点,她就不上床,我们总免不了啰嗦她几句。那晚十一点多,我敲门推进去,正要催她早点睡,发现她正给自己手指涂药膏。走近一看,才发现,她的许多手指都裂开了口子,口子里含着血水。这下手得有多痛啊!看得我眼泪都快出来了。她一甩,把手藏到背后去,嘴里嚷嚷说,“没事没事。很晚了,你赶紧去睡吧!”我帮她涂好药膏出来,不一会儿,她房间里又飘出活络油的味道,我知道,这是她的老毛病手关节痛又犯了;我还知道,第二天,她又像没啥事的忙前忙后了……
思绪回到我面前的这盘海虾干上,我剥了一只虾放嘴里慢嚼,虾的香甜便溢满了舌尖。听说梅州有几例肺炎病例,为让我们减少外出,也是担心我们买不到菜,“陈教授”就把家里冰箱年前囤的货,包括几斤海鲜,几包丸子,几斤猪肉,甚至连一把芥蓝菜、一罐剁碎煮熟的金不换酱,全都整理好、打包,快递了过来。在老家的大伯父和小叔子他们该吃醋了……
【作者简介】 李少凤,笔名凤凰歌,曾当过七年中学语文教师,现为梅州日报副刊编辑、市作协副秘书长,作品发表于报纸、网站、公众号。
陪 读
□刘奇琦
我儿子今年读初三,根据往年的时间进度安排,距离他中考只有一百多天了,按原计划他现在应该是在学校紧张学习的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正常生活的节奏全打乱了。
儿子读书的学校是黄冈中学广州学校,放假后他的不少老师都回湖北老家了。随着疫情的发展,正常上课的安排遥遥无期。老师和家长们都急得不行,孩子们倒是挺开心的,不用上课,在家宅着,看看网剧,玩玩游戏,快乐不知时日。接到学校上网课的通知,我就开始手忙脚乱了。之前担心孩子上网成瘾,我就没给他买手机也没给他装电脑。现在好了,要上网课,这些都要为他准备,花了好大一番功夫,终于在他上课之前把手机、电脑的事解决了。才上一天课,就发现情况不对,老大在上课,小他一轮的妹妹总是要找他玩,缠着他,我们把门锁上,她就大声哭。为了能让儿子安心上课,我只好带着他搬回旧居。久没住人的旧居,卫生要一点一点打扫;家里要用的日用品一点一点补齐;多年未曾使用的厨具重新清冼。这把我难住了,真的是又当爹又当妈了。我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虽然年过四十,但是幸福的我每天还能吃上妈妈为我煮的饭,家务也不会做。但现在这个非常时期,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不会也得会了。
虽然是简陋的旧房子,但是经过一翻收拾,也窗明几净。多日复杂的心绪,终于平静了下来。劳动让人快乐,朱子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古人诚不我欺,虽然每天都是两个人日夜面对,很难做到相看两不厌,但是疫情一天未解,也只有相互忍让了。说是相互忍让,因为他是上课,我是工作,如果没有特殊的急事,尽量不占用网络。有时他在家太久了,会无端端发脾气,也要去理解他,逗他开心。生活上的难题一点点克服,陪他上网课,陪他午间看看新闻,晚上他做完功课,陪他闲聊两句,日子总能过下去。然而一个最大的困难是要面对的,那就是做饭,现在这个时期,每天吃外卖不太现实,风险也大。我成长在贫困的山村,对吃没有太多要求,只要能吃饱就行。可那小子,从小就被爷爷奶奶宠大的,吃东西比我要求高很多,不喜欢吃的东西他宁愿饿着也不吃。我能怎么办呢?学呗。从入门开始,煮面条,家乡的细米粉,煮汤粉最合口,简单放几块豆腐干,几颗外婆亲手做的手打肉丸,上面加几片奶奶亲手用流溪河水浇大的天然无公害生菜,味道好极了!可惜,这只是我一个文科生太文艺的想象,对于我来说是好滋味,对儿子来说,好嫌弃!于是,我一天天,要面对他鄙视的眼神。有一天,我终于不想忍了,我对他说,我煮的不是饭,是爱啊!是爱啊!他说是的呀,你的爱和你的饭是一样一样的,都那么让我无法承受,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给我自由吧,我们不要互相伤害了。那一瞬间,我觉得那小子说得好有道理啊,“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我们是被疫情困住的人,但愿这疫情早日结束。当春暖花开,让我们走向自然,让我们自由呼吸。身上无病,心里无事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寻寻觅觅,兜兜转转,才发现幸福就在身边,原来普通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让我们过好每个平凡的日子。
【作者简介】 刘奇琦,丰顺黄金人,就职于从化移动公司,喜爱文学、摄影。
诗 歌
穿防护服的你
——读梅州支援汉口医疗队队长黄寿新日记有感
□谢岳昌
不必使用比喻一一
天使。战士。光芒。信心。希望……
也不必使用形容词一一
纯洁。仁慈。勇敢。坚毅。忠诚……
防护服护目镜内,只是一副
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躯
也可能被的肝、胆
心、肺、脾、胃
对了,还有尿不湿
没有清洁区、半污染区
没有更衣室,没有挂衣服放鞋子的地方
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洗手间
视线模糊,皮肤刺痛,虚脱发抖……
度日如年的每一秒,忙忙碌碌的每一秒
凑够整数八小时
然后,等着下一轮八小时
当泪水风干,数也数不过来的
分分秒秒
将被压缩成你的一段简洁的职业履历
向父老乡亲报告的“完成任务"四个字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医院
非常时期的非常情缘
珠江长江大合唱中的一小段音符……
你不愿意再次提起
不愿意一场梦魇贴上可歌可泣的标签
不希望冬天过去以后,新的一年
仍然以冬天作为开头
也不希望自己被赞为天使
黄鹤楼上飞翔的就应该是黄鹤
你只需要在自己的家乡
在自己的医院
在自己的科室
做一个平平凡凡
无需着防护服的
医生
【作者简介】 谢岳昌,笔名农闲时节。“文革”初年出生,教过书,当过乡镇干部,现供职于梅州市农业科学院。
忧伤也是一种病毒
□朝歌
光滑的表皮,笔直的树干
孤世独立,向着天空无限刺探
浑身散发一种柠檬味道的桉树
我与你相识多年
却未曾像今天这样亲近
绿道旁一排排的柠檬桉树
尖尖的桉叶像极了刀片的相思
听着爱尔兰民歌《夏日里的最后一朵玫瑰》
我被忧伤的曲调割伤
许多年来我其实多么想
做一个像桉树一样的人
能够散发一种特别的味道
不是为了远离人群
而是为了区别众生
“you're something special”
桉树的气味像病毒渗入我的体内
【作者简介】 朝歌,梅州人,居东莞。广东省作协会员,厚街文联副主席,厚街作协会长。有作品发表于《作品》《诗歌月刊》《飞天》《中西诗歌》等刊物,出版诗集《玻璃心》《厚街书》。
填 补
□黄锡锋
我居住的小区后半部分
显然还没有完工
依旧露出水泥、钢筋,和
混凝土等粗粝的面孔
我们走进去,地板
还是凹凸不平,窗户
也还没有安装,俨然一座废墟
任风和时光恣意进出
可妻子说,这正好是
工地隔离的好去处
第二天,我们带上羽毛球拍子
在它的空地,填补了它的
空白,和落寞
【作者简介】 黄锡锋,笔名民生、大山等,兴宁人,广东省作协会员。有诗作发表于《诗刊》《诗歌月刊》《散文诗》《诗潮》《南方日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