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有为文学奖第三届“大沥杯”小说奖获奖作品推介(一)
更新时间:2020-03-10 来源:广东文坛
《人类沉默史》
●作者简介
李衔夏,本名李鸿斌。1985年生于广东清远。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作协理事、小说创作委员会委员,省文学院签约作家,清远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三部中短篇被《小说选刊》转载。长诗组诗见《诗刊》。出版有长篇小说《人类沉默史》、短篇集《加缪的人间》,其中《人类沉默史》获广东省有为文学奖第三届“大沥杯”小说奖·长篇小说奖。
《人类沉默史》讲述侦探杨锦程接手一宗特殊的案件,调查“女人是什么”,这个命题本身更像是哲学层面的追问,但杨锦程秉持专业的知识和素养,仿佛面对正常的凶杀案一样,以严谨的态度,主动出击、广撒渔网、顺藤摸瓜,誓要查个水落石出。破案过程中,杨锦城发挥超凡想象力,不断给破案造势,也遭遇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人和事,与此同时,一个神秘的组织逐渐浮出水面,它像一只躲藏在Q城背后的黑手,这是一种寓言化的现实,揭示社会背后的魔力与潜规则。探索人类之所以出现沉默的原因,即沉默的历史。整部小说的节奏布局借鉴了“元小说”的特点,叙事分为四个阶段,寓意人生的四种状态。小说开头用的是最简单的语言,基本上只有对话,简约主义风格,寓意人生最开始的状态是充满疑问、朴素纯真的。第二阶段就好像人生的成长阶段,会接触到许多新鲜的问题和观点,思想左右碰撞。而第三阶段的关键词是联系,叙事逐渐舒展,不局限在某点某线,人物和故事穿插推进,就像人生的成熟阶段,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明暗相生的联系。第四阶段叙事转为迅疾、灿烂、开阔的散文式叙述,实现语言创新和感官释放。最后平静下来,虚拟了一场谈话录,节奏归于零点,就像人生的老年,看透一切,平静中达到绚烂的极致。
●作品点评
《人类沉默史》可以被视为一部带有试验性、开放性的文本。有诗人的情怀、批评家的锐利、小说家的智慧。小说中提出:“真正聪明的读者,不是看小说写了什么,而看小说没写什么,有哪些东西是应该出现而没有现的,有时候这才是作家真正要强调的。”这实质就是作者对于这部小说创作过程的观点和总结。
——马忠
这部长篇小说,情节引人入胜,内容含量大。一个人在少年时代所受到的影响,会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作者本人乃至书中人物的性格与认知。《人类沉默史》这部小说探讨的最核心问题,其实是人类为什么要沉默,人类为什么会出现沉默这种状态。不难看出,这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邹业本
这是一部智慧的小说,把叙事与人生的状态联系起来,营造出幽微的文学世界,那里有哲学思考和不时涌现的惊人观点。有时落墨浓重,铿锵激越,充满对峙和角力;有时云淡风轻,奇异诡谲,然而遐思弥漫。整部小说使读者跳出了阅读僵化区,带着水汽和鲜活感。
——肖群芳
市长办公桌上一份重要的匿名内参文件不见了,市里忙得鸡飞狗走。内参文章是不能随便复制的,有限几位市领导阅过,有意上呈省里,却不料文件不翼而飞,而且严重的是居然在市长办公桌上不翼而飞。市长办公室迅速组织两组人员,一组负责追查文件的去向,一组负责筹措专家组根据领导有限的记忆重架文件大体。专家组完成十余个版本的重组文件,市领导们均觉不出原味,呈递省里的事便一直搁置。
侦探杨锦程的办公室里走进一个颇有儒雅文气、眼镜后面透着寒光的中年男人。我助手没有跟你说吗?我最近在忙一个案子,如果你有事需要帮忙的请两三个月之后再过来,杨锦程说。我就是给你带来解决问题办法的,同时也带给你一个新的麻烦,中年男人说。你知道我在忙什么?杨锦程问。你,杨锦程,今年三十五,有过一段破败的爱情,至今未婚,十年前投身侦探行业,四年前因破了警察都破不了的北江移头案而名震Q城,之后一直保持有案必破的记录,中年男人缓缓道来。那看来你应该也已经知道我目前所忙何事了,哈哈,杨锦程冷静地说。大概一周之前,市里一份重要内参文件被盗,各单位束手无策,市长办公室主任点名让你帮忙,不知道我说的是否准确,中年男人说。杨锦程沉默,点燃一根烟,没有吸,而是平放在烟灰缸上,袅袅青烟徐徐上升。中年男人说,你是唯一不抽烟斗不抽烟的侦探,不盲目追求形式感。杨锦程淡淡说,我思考的时候喜欢看着烟的挥散。过了一会,中年男人说,你怎么不问我解决问题的办法?杨锦程看着笔直的青烟说,我知道,烟迟早会烧完,你迟早会解答。中年男人说,既然这样,那我先说我给你带来的新麻烦吧。这次来找你,希望你能帮我解决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女人是什么。
女人是什么。就这五个字?好!虽然我不是这方面的学术专家,我只是一名侦探,但我知道,你能找我,一定有你的考虑,我只关心原则问题,报酬如何?杨锦程说道。你对这个命题不感兴趣?中年男人问。我从来不关心接受的案子形式内容,我只关心案子的报酬值得我花费多长的时间,杨锦程说。你四年来一直保持着战无不胜的记录,我以为你对接受的案件有筛选,呵呵,现在看来,你并非浪得虚名,中年男人微笑说。能找侦探帮忙的案子绝对不是简单的案子,怎么选都是难案,干脆省下筛选的心思,做好自己的工作,杨锦程说。你接受的案子里面收费最高的是多少?中年男人问。去年的钻石沉沙案,四十万,杨锦程说。好,我先给四十万,等你侦破女人是什么,我再给你四十万,一共八十万,外加市长内参失窃案的解决办法,怎样?中年男人说。杨锦程爽脆单说一字,好!
中年男人从里袋掏出一个信封,杨锦程打开看,里面是一篇文章,专业的思维让杨锦程想到,这就是那份在市长办公室失窃的内参文件,文章的题目是:《论基层政府之重塑女性政治话语权》。杨锦程说,你准备告诉我内参文件的来路吗?中年男人说,不准备。杨锦程问,找到这份内参对我帮你解决的问题有什么帮助吗?中年男人说,虽然你的侦探能力超群,而且名气不小,但在官方的关系过于薄弱,俗话说朝里有人好办事,你要帮我解决问题,不可避免地需要政府及上层社会提供帮助,只要你能帮市长找回内参文件,你就有机会直接进入市政府决策层,到时社会各方面都会为你服务。杨锦程凝神思考,烟蒂烧尽,烟灰还保持着一根烟的形状,之前我一直在疑惑,官方的组织一向轻视我们这种民间的力量,怎么这次内参事件会来找我帮忙,内参文件是政府机密,是不允许向民间传播的,我想应该是你通过关系力量促成的吧。中年男人沉默,眼睛缓缓转向光亮的窗户,镜片闪现光芒。
……
《金属婴儿》
●作者简介
梁宝星,1993年生,广东省肇庆市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写小说,作品发表于《作品》《广州文艺》《西湖》《香港文学》《南方文学》《山西文学》《野草》《西部》等刊物,长篇小说《金属婴儿》发表于《作品》杂志,并获得广东省有为文学奖“大沥杯”长篇小说奖,另有多篇作品被《小说月报》等选载,现就职于花城出版社。
所有的故事都是在陈述变化的过程。在长达八十多年的时间里,民俗淳朴的赤坎古镇逐渐沦为了重金属污染区。外公那个时代疍家人的生活不复存在,他和小清之间的爱情故事成为传说。现实生活中,到处是因重金属中毒而发育不良、长相怪异的孩童。
造纸厂带来的污染已渗入到人的身体内部,那十年,在镇上出生的每一个婴儿都体内含铅量过高。他们是发育不良的一代,是畸形的一代。妻子司徒白若的怀孕,预兆着恶果降临到“我”的世界。“我”的儿子司徒冬雨同样是一个“金属婴儿”,他面容丑陋、反应迟钝、智商偏低,不得不依靠降铅食品和降铅药来维持生命。
“金属婴儿”的生命价值是什么?他们在母胎的时候就开始承受父母一辈酿就的恶果。作为不完整、不健康的人,他们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是一次关于人性与道德的拷问。
●作品点评
梁宝星的长篇小说《金属婴儿》是由三个有关系、但又能相互独立的中短篇小说组成,这三部分,我看到了三种可能性,或者三种当下文学创作的风格选择。这里面的可能性不仅仅是这三个部分可以通往三种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写作方向,同时,通过这个长篇小说的题材以及梁宝星的叙事特征,能够看到一个大作家的可能性。
——唐诗人
青年作家如何书写生活经验以外的事物?在《金属婴儿》跨时代的书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梁宝星的文学抱负,他能写未曾经历的过去,能写当下,也能写对未来具有指向意义的故事。
——陈崇正
作为一个青年小说家,梁宝星是值得期待的,他的小说体现着他的文学观。本雅明有一个说法,文学作品要提供意义,提供道德训诫,要对人对己有所指教。梁宝星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青年小说家的担当。
——范俊呈
●精华选读
医院里,一堆人挤在半圆形窗口前等着取药,我在其中。另一边,一两岁大的小孩躲在父母的怀里逃避医生手中的针管,逃避不了,只好放声大哭。医生熟练地给这些面黄肌瘦脸色难看的小孩打针,在纤细的胳膊上涂上凉凉的药水,把针嘴刺进去,拇指缓缓往下按,药水就在小孩的身体四处扩散了。过高的金属铅伤害了小孩的身体,他们普遍个子矮瘦,脸色铁青,思想愚钝,五官朝着不同的方向生长。
提着沉甸甸的一袋药,我跟妻子司徒白若走出医院大门,天又下起了冰冷的雨。两个月前,也是这样的下雨天,白若指着我骂道:“你这个混蛋,在我身上做了什么坏事?”
她怀孕了。我很吃惊,也有点惊喜,把她的肚子搞大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了不起的事情。
胎儿才四个月大,白若就要我每天到医院去买降铅药,为了防止小孩一出世就体内铅含量过高。
雨是有颜色的,细细的雨粒黏在毛发上如同尘埃,皮肤和头发上的光泽暗下来了,人显得疲惫、低落。出门前,我先给白若戴上口罩,穿上能包住整个身体的雨衣。因为下雨,街上寂静萧条,前两年才翻新的骑楼被雨洗过几遍也变得陈旧了。至于那些更加古老的碉楼,藏在雨后看不见了。白若的脚步挪动得慢,小心翼翼的。我想,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白若肚子里的孩子的名字都会是关冬雨。
冬天的雨是安静的,可南方人不喜欢。雨又冷又湿,下的时间长,人容易烦躁。关之洲给自己尚未出世的小孩取名冬雨时没有喜欢与不喜欢,只是这雨给他的感触特别深。他觉得冬天的雨,带有颜色的雨,能代表那个充斥着金属气息的时代。
整个赤坎镇,桉树漫山遍野。那几年,冬天下雨的日子没几天,可这雨一来,整个小镇都显得阴沉压抑。雨是不完整的,有半圆的,有破碎的,有的甚至像海胆一样带着刺,落在地上有金属碰撞的声音。雨黏人,黏在身上甩不掉,它会沁入皮肤腐蚀血肉。因此,比起漫山遍野的桉树,关之洲认为冬天的雨才是那个时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
白若对那场冬雨并不敏感,从医院出来,她的感知力全聚集在薄薄的肚皮上,她小心翼翼,想听清楚肚子里面那条幼小的生命生长的声音。这个声音是神秘的,细长而柔和。关之洲跟她说要给尚未出世的小孩取名冬雨的时候她才回想起那场早已过去好长时间的雨。她想她该好好听听那场雨的,这干旱的天,下一场雨要等到明年春天了。
......
降铅食品的气味使我感到恶心,这种由胡萝卜、白萝卜、玉米、雪梨等剁碎、煮烂、混淆在一起的东西会削弱人的意志。赤坎镇大多数人都靠吃这些东西来降铅,他们买了瓦煲把蔬菜水果煮成烂泥,再一口口吃掉。只有对这种食物厌透的人才去医院买药,像我。
白若的肚皮一天天胀了起来,肚皮越来越薄。她喜欢把衣服掖上去,把肚子露出来,这样舒服,对胎儿也好。我能看到她雪白的肚皮下一条条蓝色的血管。我不敢跟她靠得太近,睡觉的时候用被子将自己缠住,担心自己不小心踹到了她的肚子,那层薄薄的皮总感觉轻轻一碰就会破。
......
小孩终于要出世了,但是难产,白若哭得特凄厉。我站在一旁盯着她两腿间,看着那布满血迹与黏膜的肉团从她体内挤了出来。跟我们担心的一样,孩子是个病婴,一出生就体内含铅过高,不得不跟其他病婴一起关在特殊病房里接受治疗。我坐在床边,握着白若的手。她的手抖个不停,脸是灰色的。
“男孩还是女孩?”
“男孩。”
“孩子不健康?”
我摇摇头。
“要不我们放弃他吧。”我思忖良久之后跟白若说。
......
《余零图残卷》
●作者简介
马拉,1978年生。中国作协会员,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上海文学》等文学期刊发表大量作品,入选国内多种重要选本。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余零图残卷》《思南》《金芝》《东柯三录》《未完成的肖像》,中短篇小说集《生与十二月》《葬礼上的陌生人》《广州美人》,诗集《安静的先生》。
小说中并无《余零图残卷》同名画作出现,也无点题话语,但“余零”“残卷”的画面却无时无刻不在一座可以是任何城市的城市展开,席卷其中的也可以是任何人,其情其痛也属于每一个人。作家借用了四幅名画,对应四个主要人物的故事:《愚公移山图》(徐悲鸿)对应陶铮语,他曾是一名刑警,见到亲手抓捕的犯人死刑时的模样,而离开警队,成了一名成功的房地产商,却难以摆脱当年未能侦破的惨案的折磨;《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对应古修泉,他大学时爱上了一个女人,慑于女方家庭的巨大财富而溃逃,成了成功的策划者、广告人,却仍旧摆脱不了金钱的阴影,无法与心爱的女人在一起;《簪花仕女图》(周昉)对应柳侍衣,她从家里逃出来,跟着大姐做了欢场女子,几番漂泊,回到故乡,成了地方头牌,越是在几个男人间周旋,越是不清楚什么是爱什么是人;《溪山行旅图》(范宽)对应顾惜持,兼有生理之伤、心理之痛,他最终在红尘之外找到栖身之所,成了一城敬仰的大师,却又卷入一城的纠葛、伤痛,成了一城爱恨的网眼。
●作品点评
《余零图残卷》作为长篇,综合的难度更大,作者甚至对小说结构进行了视觉化的实验。这样的设计使小说与艺术史发生对话,而人物的生活史又与艺术史中的画作形成对位。应当赞誉《余零图残卷》结构的高度自主,但更激动人心的,还是现实与寓言的高级综合,虽然这有着迷人的难度。
——朱明伟
《余零图残卷》是一组群像图,给每个人涂上一幅名画的背景,用名画本身的内容来暗藏、喻指人物的命运。我试图想找出这部小说想表达的主旨,可它永远藏着,永远不露出一张清晰的面容——那便是所谓“残卷”的意思?所有的世事、所有的人心,并非一张完整的全景图,而是错失了重要信息的残卷,真相全被掩埋。
——林森
我们可以把《余零图残卷》看作是对当前这个时代的隐喻,也可以把它看作是马拉对现实生活的审慎思考。我们所感知到的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细节,在他精心设置的隐喻中无限放大,不动声色地呈现出一种巨大的虚无感。正是这种看穿本质的伤怀与虚无感,凸显出了他在小说技法上更新的一种渴望与尝试。
——陈剑兰
●精华选读
流言传到烟墩山,传到烟墩山半山腰的望水斋。望水斋主人顾惜持听到流言时正在喝茶,他手里拿着瓷杯。瓷杯外青内白,杯底躺着一支荷花。黄绿色的茶水注入进去,荷花润泽了,像是被风吹得摇动起来。顾惜持喝了口茶,嘴里挤出两个字,荒唐。芒果开花,结果或不结果,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果多果少,又有什么关系呢?陶铮语坐在顾惜持对面,点了根烟,默默不语。上山前,陶铮语和陶慧玲打了个招呼,说晚上不用等他回来吃饭。陶慧玲问了句,又去望水斋?陶铮语点了点头,算是回答了。陶慧玲站在门口,想说什么,又没有说。陶铮语下楼,发动汽车。陶慧玲瘦了些,脸尖了,腹部和屁股上的赘肉藏了起来。到望水斋坐下,顾惜持正在午睡。他一直有午睡的习惯。每天中午,从一点半到两点,春夏秋冬雷打不动。这个地方,陶铮语太熟了,每个月他都会来几次。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各个时段他都来过。他知道顾惜持有午睡的习惯,只是他没想到路上会那么通畅,要在平时,算上塞车半个小时,他到了刚好顾惜持起床。顾惜持起床了,还要在床上坐一会儿,这个时段就难说了,有可能几分钟,也可能几十分钟。等他从房里出来,才是见客时间。
把车停在山脚停车场,陶铮语沿着山路走上来。说起烟墩山,算是铁城一景,老少皆知。以前,铁城小,开车在城区绕一圈寥寥二十分钟。烟墩山原本在铁城市郊,如今算是城中,黄金位置。烟墩山不高,海拔大约只有一百七十余米。到底有多高,陶铮语没有查证,似乎也没有查证的必要。山上有座古寺,名曰西山寺,据记载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香火旺盛时僧众多达三百余人。想象下那个场景,再看看现在,难免让人感慨。如今的西山寺,僧人整日昏昏欲睡,也难得见到几个。静倒是静寂,荒凉的意味更重了些。单从规模上,可以推想出来,不及鼎盛时期十之一二了,这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重建的结果。至于寺庙为何被毁,没人说得清楚。听老人讲,解放前每天晨昏都能听到西山寺的钟鼓,悠长浑厚。清晨时分,钟声响起,一群群的鸟从林中飞起。这些景象现在是看不到了。钟鼓倒是重新响了起来,只是传不出多远便被弹了回来。这些年,铁城膨胀的厉害,从一只小鸡变成了猛虎,张牙舞爪的,到处都是带着陌生口音的外地人。这些强壮的外地人,进工厂、开饭店、摆地摊,为了活下来挣钱,他们什么都愿意干。和他们一起到铁城的,还有满身土气的姑娘和妇人。三十年后,他们变了。有的老了,有的死了,还有的不知所终。铁城也变了,从一个小城长成两百多万人的中等城市,每条街道都像一条吸血管,吸着他们的血长大了。长大后的铁城,陶铮语看着都觉得陌生。他从小生活的城市似乎变成了别人的城市,普通话代替了各地方言,也代替了铁城方言成为这个城市的主流语言。在家里,陶铮语说普通话。陶慧玲湖南人。结婚后,为了不让陶慧玲觉得被孤立,他陪着陶慧玲说普通话,有了孩子后,孩子跟着说普通话,只有陶铮语父母还在说铁城话。以前,如果陶慧玲不在家,陶铮语陪父母说铁城话。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即使只有他和父母在家,他说的也是普通话。普通话侵占了他的语言,他身边的朋友也逐渐被普通话所代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