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广东作协代表团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结对子”文学交流活动

更新时间:2020-01-10 来源:广东文坛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经过广东省作协党组精心研究和策划,受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委托,由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范英妍带领的广东作家代表团一行11人,于9月23日至27日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一系列“结对子”文学交流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这是粤蒙两地文学界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继续推进两省区作协在中国作协安排下“结对子”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号召的一项具体行动。

广东省作协主席团成员、省文史馆馆员张宇航,省作协主席团成员兼副秘书长、组联部主任郑毅,省作协主席团成员、潮州市作协名誉主席黄国钦,省作协理事、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徐肖楠,省作协理事、公安分会秘书长袁瑰秋,省作协理事、中山市作协主席马拉,省作协理事、阳江市作协主席林迎,省作协理事、深圳红树林杂志社编辑陈诗哥,省作协组联部副主任陈宇等参加了此次文学交流活动。

9月23日,两地作协在呼和浩特市联合举办了粤蒙两地作协“结对子”工作座谈会。广东作家代表团全体成员,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宇,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包银山,内蒙古文联名誉主席、内蒙古作协名誉主席特·官布扎布,内蒙古作协副主席锡林巴特尔、额尔敦哈达、海德才、庆胜、张天男、张凯,秘书长赵富荣等粤蒙两地作协(文联)、作家代表近30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作协主席满全主持。

范英妍致辞时表示,广东省作家协会与内蒙古作家协会“结对子”以来,已召开了三次“结对子”工作座谈会,双方对“结对子”工作高度重视,在文学交流、作家培训,互学互鉴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广东作家此行主要有四个目的。一是组织广东作家身历其境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指导“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讲话精神,学习“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精神,学习内蒙古文联作协近年出精品出人才的好经验好做法。二是举办《广东当代优秀作品集》(蒙古文版)首发式,见证两地作协“结对子”的重要成果。三是努力推动双方盟市作协(文联)“结对子”,探索建立更深入、更长效的“结对子”工作机制。四是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和增强“四力”主题实践,组织优秀作家代表开展“粤蒙作家千里边防行”采风采访活动,深入内蒙古自治区基层采访和文学交流。

张宇代表内蒙古文联、作协欢迎广东作家代表团,他简要回顾了“结对子”9年来,广东省作协在人才培训、作品发表、采风创作等方面给予内蒙古作家用心用情、深入持久的帮助和扶持。他希望通过几个方面的深度合作,学习借鉴广东文学大省的先进经验,携手并进,开启蒙粤两地文学事业共同发展新的黄金时代。

双方作家交流时一致表示,在迎接明年“结对子”十周年之际,双方要积极探索,围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和“出精品、出人才”,策划组织一系列内涵丰富、形式创新的文学活动,推动两地“结对子”工作不断深化。一是创新“结对子”形式,推进两地盟市文联作协的“结对子”工作;二是两地文学名家参与到对方的重大主题文艺精品创作中,以全新的视角书写草原故事和岭南故事;三是《作品》杂志继续支持内蒙古作家作品,内蒙古文学平台也给予广东作家更多展示机会;四是广东省作协为内蒙古作家提供更多学习培训机会,内蒙古方面举办的培训班也安排广东作家学员参加;五是进一步加强重大主题采风创作活动,努力形成常态性交叉互访机制;六是两地文学评论家积极交流,组织两地作家作品的研讨会、改稿会、修订会等活动,促进两地文学创作。

特·官布扎布、张宇航、包银山、黄国钦、庆胜、徐肖楠、蒋雨含、陈诗哥等多名粤蒙两地作家,深情忆叙参加两地作协联合举办采风、培训、座谈会的交流活动往事,也对海洋文明和草原文明这两种差异性、互补性极大的文化之间碰撞出瑰丽的思想火花寄予了美好愿望。

粤蒙两地作协“结对子”工作座谈会结束后,随即举办《广东当代优秀作品集》(蒙古文版)首发式。该书由广东省作协资助,内蒙古作协组织翻译出版,系广东作家作品首次系统性结集编辑翻译成蒙古文版本。该书把一批广东优秀作品通过内蒙古翻译名家以蒙古文的形式,呈现在内蒙古文学界和广大人民群众面前,特别是通过向学校、公立图书馆等公共机构,以及牧民等普通群众免费赠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两地文学“结对子”的社会效应。

首发式上,郑毅介绍了《广东当代优秀作品集》(蒙古文版)产生情况。《当代广东优秀作品集》蒙古文版(短篇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于2017年9月广东作家代表团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文联、作协前双方就达成了共识,并在粤蒙作协“结对子”工作座谈会上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启动了编辑出版工程。入选该书的汉语原稿基本都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曾入选国内文学“十大名刊”或曾获得国内省内重要文学奖项的作品中挑选,较大程度代表了广东文学近年在这三种体裁的文学水平。

郑毅指出,此项“汉译蒙”文学工程,将广东优秀作品奉献给内蒙古人民,有助两地作家和民众互相借鉴,互通有无,从而更加紧紧围绕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创造幸福家园的时代本质,鼓舞两地作家努力创作出更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合力打造“岭南文学”和“草原文学”两块金字招牌,为两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情感支持和智力支撑。这套汉译蒙的广东文学作品,以熟悉的母语传递着充满新鲜的语言艺术和想象天地,为内蒙古广大牧民群众的视野和心灵打开一扇窗户,开启体验广东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传统和生机勃勃的现代社会生活的文学之旅,潜移默化地促进了两地群众的情感互通。

据悉,该书由时任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知干作序,入选该书的广东作家,既有蒋述卓、杨克、熊育群、丘树宏、杨黎光、王十月、邓一光、陈继明、陈启文、郑小琼、南翔、盛可以、吴君、丁燕、盛琼、郭金牛等一批在国内文坛有较大影响的作家,也有王威廉、王哲珠、蔡东、冯娜、皮佳佳、陈再见、陈崇正、丫丫等崭露头角的80后作家。

锡林巴特尔介绍了该书翻译出版情况。他谈到,从邀请特·官布扎布等文学名家担任稿件的总审定人、组织蒙语翻译名家进行翻译、多次编审校对、精心挑选设计版式封面等整个编辑历程,均体现出编辑翻译过程中的精益求精和力求完美。该书也是近年来内蒙古作协首次以多卷本形式为单个省份的多人作品进行结集翻译,填补了近年国内文学界蒙古文翻译的空白。

首发式上,张宇航、黄国钦、徐肖楠三位广东作家代表广东作协分别向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学院、内蒙古大学蒙学院、呼和浩特市民族学院代表赠送了《广东当代优秀作品集》(蒙古文版)丛书。

9月24日,广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地级市(盟)作协(文联)文学“结对子”签约仪式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举行。广东作家代表团全体成员,内蒙古自治区作协秘书长赵富荣等内蒙古自治区作家代表近三十人出席。仪式由呼伦贝尔市文联副主席包布仁主持。

范英妍在致辞表示,2010年以来,广东省作协与内蒙古作协建立文学“结对子”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学交流活动。广东是汇聚多元文化的大省,此次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结对子”的中山市和阳江市,独具当地文化特色。中山市是“广府文化”的代表,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规划地区之一;阳江市是“漠阳文化”的代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之一。两省地级市(盟)建立文学“结对子”关系,是对合作成果的巩固,是从省级到盟市级文学合作的推进,标志着两地“结对子”工作迈向新台阶。

呼伦贝尔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巴雅尔,兴安盟文联党组书记刘贵森,中山市作协主席马拉,阳江市作协主席林迎,分别介绍了当地文化和文学创作基本情况。鄂温克族自治旗委宣传部副部长图娅介绍了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基本情况。

中山市作协与呼伦贝尔市文联、阳江市作协与兴安盟文联分别签署了《文学“结对子”合作框架协议》。两地盟市作协、文联今后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挖掘合作潜力,发挥双方优势,在建立机制、促进创作、人才培训、采风交流等多方面深化合作,推动双方文学事业发展,促进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广东省作协还向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蒙古中学及鄂温克旗文联赠送了《广东当代优秀作品集》(蒙古文版)。

9月24日至27日,粤蒙两地作家共20人在呼伦贝尔市组织“粤蒙作家千里边防行”,发扬“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精神,组成“种文化”的文艺小分队深入基层,沿途向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旗、额尔古纳市和满洲里市三地的文联和蒙语学校等公共机构,以及向巴彦呼硕草原牧民、室韦镇额尔古纳界河边防警察等基层读者赠书。广东省作协还委托内蒙古作协将1000套《广东当代优秀作品集》(蒙古文版)向内蒙古全区各盟市的大中小学、图书馆、文化站等赠送。

粤蒙两地作家深入呼伦贝尔市的海拉尔、鄂温克旗、额尔古纳市、恩和、室韦、满洲里等,短短两三天内不辞辛劳,驱车一千多公里,与当地牧民、作家、边防警察、学生、群众深入接触。作家们深入采访巴彦呼硕草原“麦克”家庭牧场牧民布金家、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华俄后裔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维嘉家,前往室韦额尔古纳界河边防、满洲里中俄国门和满洲里红色展览馆采访。作家们纷纷表示,在这次采访采风和文学交流中亲身见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时代风貌,采风结束后计划创作出一批反映时代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优秀作品。

广东作家还在文学交流行程中拜会探望了内蒙古自治区的英雄模范。采风团一行先后与五十多年前家喻户晓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与玉荣见面,探望荣获“人民艺术家”的老艺术家德德玛。大家表示要向英雄学习、向老一代艺术家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采访采风有力促进了文学创作,作家袁瑰秋在采访当晚写出歌词《国门卫士 续写荣光》并交由边防战士谱曲传唱,作家张宇航、黄国钦等写出多篇散文,儿童文学作家陈诗哥也表示计划将内蒙古“三千孤儿”和“草原爱心团队”事迹写成长篇儿童文学等。 (组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