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书写新时代诗歌创作的瑰丽篇章

——热烈祝贺全国诗歌座谈会召开

更新时间:2019-11-29 来源:文艺报

在我们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浓厚氛围中,全国诗歌座谈会隆重召开了,这是文学界和诗歌界的一件大事、喜事,谨表示热烈的祝贺!

诗歌素来享有文学皇冠上的明珠之美称,是人类精神创造的独特形式,是民族与国家文化高度的重要标志。我国作为举世闻名的诗的国度,诗歌创作积淀深厚、传统伟大,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的浩浩荡荡,再到百年来新诗的勃兴繁盛,诗歌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为鼓舞民族斗志,凝聚民族精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中,继承发扬优良传统,重铸中华诗魂,定能书写出当代诗歌的瑰丽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诗人历来最敏感、最热情、最富创造力。任何时代的诗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任何文学经典都是特定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诗人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站在时代的高度、思想的高度、理想的高度,深入理解历史、烛照现实、体察人生,才能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要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把那些敏锐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时代使命的作品不断呈现给大众。

优秀诗作来源于对一个国家历史现实的深刻洞察,无不艺术地体现着民族灵魂和时代精神,当代诗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把对真善美的情感融入创作之中,热情表达新时代要求之新内涵,形象揭示社会进步新律动,用诗作体现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以更多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的诗歌作品振奋民族精神,用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让人们在艺术的陶冶与情感的激荡中,自觉崇尚民族和时代的价值观。

质量是作品的生命线,原创力反映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国文艺不仅要有体量的增长,更要创造质量的标杆。” 当前诗歌创作社会参与热情高,面向大众的活动和平台多,作品更是海量,同时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等问题,高质量的诗歌精品的缺乏与我们这个诗意盎然的时代发展还不相适应。提高创作质量,首先要克服浮躁。创作态度、创作追求,决定着作品最终呈现的品格、境界、价值,“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要志存高远,潜心深入生活、专心投入创作。要以先贤为范、向经典看齐,不断进行学习和创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能在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攀登艺术高峰。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传之久远的诗歌作品无不体现着创作者的创新勇气和创新精神。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用博大的胸怀拥抱时代,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引领时代风气,把从新时代获得的灵感和元气运用到创作实践中。要用深邃的目光观察生活,不断开掘和利用独特的文化资源,以新的创意构思、新的题材内容、新的艺术表达收获创新性成果。当代诗人要提高原创能力,凸显诗歌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风格,强化属于自己的“辨识度”,必须要有独辟蹊径、开风气之先的勇气,要敢为天下先,敢于冲破旧模式的藩篱,在审美领域、审美标准、审美品格、审美形式上不断有新的提高、新的突破。

精品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举凡文艺巨制、千古名篇、传世之作,必定是作家艺术家倾注心血、苦心孤诣、下苦功夫打磨出来的结果,必定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结果。当代诗人要将执著的艺术追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统一起来,走出狭隘、走出名利,实现艺术理想与人生理想的完美结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要稳住心神,甘于寂寞,不为名利所诱惑,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纯酿造、精益求精,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以更多富有思想和艺术原创性的诗歌精品,为文学创作贡献有价值的艺术经验,为推动文艺不断向前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