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读粤精彩 > 会员新书架

余立功 | 《人生归途》

更新时间:2019-09-09 来源:广东作家网

微信图片_20190909144641.jpg

图书在版编目(C1P)数据

人生归途/余立功著.一深圳:海天出版社,2019.4

ISBN978-7-5507-2480-8

1.①人…Ⅱ.①余…Ⅲ.①长篇小说一中国一当代

 Ⅳ.①I247.5

中国版本图书馆CP 数据核字(2018)第 227801号

【作者简介】

余立功:湖北省仙桃市人,现任深圳市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2016年10月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四卷本《余立功文学作品选》,分别是长篇小说《破格》《闯荡》《纠结》《引姑》和中篇小说《鸡骨架》《装修得找陌生人》;2019年4月由海天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人生归途》。

【故事梗概】

深圳干部陈志立退休之后,一心归隐乡野,回老家过平静淡泊的退休生活。驱车千里回到农村老家丰泽垸之后,碰到的第一桩事是堂叔陈想生央他向村支书求情办低保。探望90岁高龄的舅父——一个解放前参加工作的颇有些传奇故事的老党员耿春生时,猛然发现这个父子不睦了几十年的家庭,突然冰释前嫌和好如初了。在农村住了一段时间,陈志立与分别了几十年的乡亲们感情逐渐恢复起来,但农村的现状——贫穷落后、环境污染、劳力外流、留守儿童教育——令他心情有些沉重。随大哥陈志民帮村民收割水稻时,碰巧东家是初中同学黄大吉,随后便发生了黄大吉为孙儿考公务员央他帮忙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令他感慨万端。

在农村亲身感受和耳闻目睹了许多人和事,使他无法淡定,遂改变初衷,决定为火热的乡村建设发挥些余热。正好乡里村里希望他帮忙引起投资,而重点引进投资人是他的学生朱同民,便开始与朱同民接触。虽然其间波折不断,多次遭乡亲误解和猜疑,但最终还是推动成功商人朱同秀、朱同民姐弟俩都回家乡投资办企业,被县委书记形象地比喻为“安放引窝蛋”。这是小说的一条主线,整个故事以此为线索展开,既讴歌了特区干部和一批商界成功人士不忘初心、推动共同富裕、参加乡村振兴的感人事迹,也展现了江汉平原农村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和农民的质洁纯朴、憨厚可爱,同时契合了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穿插其间的故事很多,比如为了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陈志立把一帮老哥们组织起来,续唱柳县花鼓戏,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为了回馈乡邻,他春节前给各家各户写春联送春联,也发生了一些故事;出席了一些婚宴,协助筹办了舅父的丧事,引发了他对改变农村面貌的深层思考,其中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包括基层党建、经济发展、群众路线、乡风民俗等等。

小说的另一条主线,是关于退休干部的亲情与乡情。和睦的陈家、田家大家庭的种种趣事,退休生活的迷惘与定位,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甚至抵御灾难,昔日恋人的情感纠葛……使小说更加丰满。

整篇小说中,亲情与规则、理想与现实、过去与现在、都市与乡村、守旧与创新的种种矛盾激烈冲撞,跌宕起伏,波折迭出,加上浓郁地方特色语言的灵活运用,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启迪意义。


【《人生归途》选读】

他们在工地转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去果园。

陈志立望一下不断升高的太阳,又看一眼汗水涔涔的田雨,担心她晒不得,提议分头行动,让田雨去看大哥大嫂。田雨答应一声,准备离开,王涛让志祥去叫一个人来送田雨。田雨笑笑说:“不了!我走过去就是。”王涛笑着说还有两三里地哩!

趁志祥去叫人的当口,陈志立仍然不放心,问王涛:“志祥怎么会在指挥部呢?”王涛说他现在是丰泽垸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的职工,专管安全保卫。“他管得了吗?”陈志立满脸狐疑。“老头不让你进门的事,能不能说明问题?”王涛没直说,反问了一句。见陈志立若有所思,王涛又说:“别尽拿老眼光看人。而且朱总也不是看你的面子,志祥是竞争上岗。他现在把安全保卫工作管得挺好,那个老头就是他从外地招来的,说是村里的人太熟了,撕不开面皮,不敢大胆放心地管。而且,这规矩也是他一条条亲自定的。朱总对他定的规矩很满意哩!”王涛听志祥说过求陈志立引荐的事,为打消他的疑虑,便讲起来滔滔不绝。

年轻人开着田地的车送走了田雨,王涛和志祥在首期五百亩果园里,给陈志立详细介绍果树的品种。这时,胡勇跟乡里的张书记来了。原来,王涛走到一边打的那个电话,是给张书记的,而正好副总指挥长胡勇今天来检查进度,得知陈志立到了,便心急火燎地结伴赶来。在他们身边,不知何时也聚集了一些闻讯而来的乡亲。

眼看着日头快当顶了,胡勇望望天空,说这天也太热了,提议去指挥部休息,顺便给他作个全面汇报。陈志立笑呵呵地说他又不是个么领导,听啥汇报啊!汇报是他们在位的人听的。胡勇笑嘻嘻地说,那就他听汇报,陈志立在旁边旁听。陈志立还是不肯,指着刚刚到来的陈志民说:“大哥我是看到了,但大嫂还没看哩。看完大嫂,我就得回城里去了。”胡勇又说:“今天不能走,王书记说他晚上要来的。”继而解释,“市里的巡视组来了,他下午要汇报,让我务必留您老在杨镇住一宿,晚上他要跟您老再好好叨叨。”“不行哩!明天回深圳的票都买好了,今天晚上还得回去收拾收拾。”陈志立只得如实告知。

还有一点心事陈志立没跟他们讲,就是还牵挂着妹妹志菊,回县城的时候,他得绕道去趟荒湖,到她的鱼塘看看。志菊的损失太惨重了,上面原本说要给的补偿也是杯水车薪,且至今没到位。她婉拒了朱同秀等人的好意,把房子作抵押贷了笔款,再次白手起家,含辛茹苦地养起了螃蟹和小龙虾。每次联系,她总是咬着牙关说没事了。妹妹坚强不屈的倔脾气他清楚,总是不愿意给人添麻烦,包括她的亲哥。既不愿欠别人的情,又担心压哥哥们的脚。所以,天大的困难,她都默默无声地自己扛。但情况到底如何,他只有亲眼看了才知道。

听陈志立说只是来瞧瞧,并不打算长住,老乡们都吃了一惊,随即露出失望的眼神,继而加入到挽留的行列。特别是唱花鼓戏的一班老哥们,还等着他一起排节目哩!不然,那露天剧场不是白盖了,或者好事别人了?

王涛和张书记说已经到了该吃中饭的时间,即使不听汇报,喝口水、吃个中饭总是应该的吧!陈志立笑着说午饭他就更不能在这里吃了。他回来了不去大哥家里吃,嫂子还不骂他忘本了呀?陈志民接过话头说,老婆子正在准备,这会怕是也熟了。又邀胡勇和张书记一起。胡勇说老是去叨扰他也不是个事啊!何况指挥部就是安排个便饭,也没别的。陈志立一边跟他们握手,一边笑呵呵地说那就各吃各的,谁也不扰谁了。胡勇哪里肯依,但也没办法阻止,转头对陈志民说,那我再去骚扰一次?陈志民笑呵呵地说,求之不得哩!于是都跟在陈志立左右,加上乡亲们簇拥着,一起朝湾子里走。

果如志祥所言,陈志立发现了几个长期外出打工的乡亲,便问:“没出去呀?”几个人争先恐后地说家里有事做,有钱挣,还出去搞么事,除非是疯了!“不是还在搞基建吗?”陈志立又问。“我们就在工地做小工,或者帮忙修路、河渠裁弯取直。虽说钱少点,但总归是有钱赚,而一家人又窝窝软软在一起,就蛮知足了。”那些人又说。

陈志家显然着急,说:“那剧场下半年就盖好了,你么时候再回来领着我们排节目呀?”陈志立解释说陈颖快落月了,他这时候走不开。众人虽然内心失落,但也不好再提这事,毕竟那也是人家家里的大事。几个老哥们还是不死心,说:“那就等陈颖落月了,你抓紧回来。现在我们田没了,别的也做不动了,新的又不会做,就指着这个门路哩!不然,这改造项目一结束,你让我们喝西北风啊!”听他们这么一说,陈志立觉得还真是个事。稍稍想想,便对胡勇说:“麻烦你给王书记带个信。他讲过让县剧团跟北村的花鼓戏班子联姻,实现双赢的,看现在有什么具体想法没有了。希望能够抓紧推进。”又对一帮老哥们说:“你们也不要等,既不要等我和同秀回来,也不要等县剧团找上门。你们把本事练好了,还愁到时候没有舞台?”听了他这个话,众人才喜笑颜开,似乎卸下了千斤重担。

工地上一切正常,整个开发按规划好的图纸有条不紊地进行,外出谋生的乡亲也选择留在家乡,让陈志立内心无比宽慰,也兴奋不已。照这个发展势头,他相信,用不了太久,丰泽垸的面貌一定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颗“引窝蛋”的妥帖安放,一定会吸引大批的鸡母争相在柳县下出一枚枚金蛋来。再把党的建设、法制建设、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抓上去,到那时,他所担心的环境问题、黑恶势力问题、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问题,以及其他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带着兴奋与激动回到大哥家里,陈志立没听到往昔的麻将声,心生诧异,便踱进了文化室。一进门便眼前一亮,只见略显粗糙的书架还算整齐地沿墙而立,里面摆放了许多或新或旧的书籍杂志。原来的麻将桌盖上了盖板,不见一枚麻将在上面。坐在桌旁看书的几个人一见他进来,连忙放下手中的书起身,亲热地打招呼。

“二伯!”循着叫声望过去,只见屋子一隅的两张桌子旁,老三志兵的二女儿陈芳,正在照护一群写作业的孩子。陈志立有些诧异,问陈芳怎么没去城里上班。陈芳说综合开发公司办了个免费的学生托管中心,朱总委托有教学经验的她回来管理,便辞了城里的学校。跟在他身后的大哥嘿嘿地笑,得意地问:“现在算是个真正的文化室了吧?”陈志立当即说家里还有些文学书籍,闲着也是闲着,回深圳了便都寄回来。

在大哥家里吃过饭,也没休息,就车身回县城。没想到,送行的乡亲挤满了禾场,有的还提了鸡蛋和一些土特产。这让陈志立立即回忆起了当年进城上大学的情景,他和田雨激动得眼睛有些潮湿,却执意不肯收。乡亲们诚心诚意地说,不值钱的,给陈颖补补身子。两个人拗不过,最终收了两百个土鸡蛋。

一上路,田雨都在感叹北村的人太讲感情了,其实也没帮到他们个什么。陈志立说:“谁说不是呢?但这就是北村的乡亲,朴实、憨厚、讲 江汉平原方言:“车身”即“转身”的意思。感情!这也是我要回来养老的一个原因。我的根在北村哩,心还是跟北村的人连在一起哩!”陈志立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是五味杂陈,去年下半年憋屈得落荒而逃的情景,老是在眼前晃悠。那份憋屈又差点从嘴巴里蹦出来,但陈志立稍稍犹豫了一下,硬是把它咽了回去,没讲。事情过去大半年了,他心里的憋屈,除了在父母的坟头哭诉过,再没跟任何人讲。包括老伴田雨。既然过去都没讲,现在更没必要讲了。而且,他打算埋在心里一辈子,即便是烂掉了做肥料,也绝不吐露。很快,乡亲们的盛情挽留,特别是老哥们眼巴巴期盼的神情,再次浮上脑际。那么,深圳的事情忙完了,还要不要再回北村呢?陈志立陷入了两难抉择的苦恼之中。

前面好像出了状况,公路上一长溜的车先是突然放慢了速度,随后便停住不走了。路旁有些人却拼了命地往前奔跑。尽管着急赶路,陈志立也只得停下来,静静地坐在车里等。太阳火辣辣地挂在天空,像是要把大地烤焦似的。他下意识地抬了下头,就望见太阳下,一缕云彩正变换着姿势,悠闲地飘荡。看到这朵缓慢而悠闲飘荡的云彩,陈志立的心像被马蜂蜇了一下,猛地一阵战栗。于渐行渐远的丰泽垸,他又何曾不是一朵飘浮的云呢?除了他的出生跟早年生活,除了亲人间的彼此牵挂,丰泽垸跟他有半毛钱的瓜葛呀?他突然有些惶恐,望着身后丰泽垸的方向自问:“家乡在哪里?那里是我的家乡吗?”从地理学的角度讲,丰泽垸是他的故乡,或者说只是一片故土。同样是从丰泽垸走出去的,打工的老乡可以理直气壮地把丰泽垸叫家乡,因为除了亲情这条纽带,那里还有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他,却啥都没有,没有立锥之地、没有只砖片瓦。他变得沮丧起来,原来他是个没有家乡的人,就像眼前的这朵云彩,只能悬在空中,随风飘荡。

望着纹丝不动的车龙和疯狂奔跑的人群,陈志立又叹了口气。丰泽垸虽不是他地理学上的家乡了,但是没有办法,犹如眼前的云彩离不开地球、离不开地球庞大的水循环一样,生了他养了他的这片肥田沃土,已经在他的人生烙上了深刻印记。甚至他的思维逻辑、处事方式、生活习性,都跟长年累月在这片肥田沃土上摸爬滚打的人们并无二致,都镌刻着深深的丰泽垸标记。丰泽垸用一根隐形的细线把他紧紧地拴在她的掌心上,让他一辈子不管走到哪里、飘向何方,都离不开对她的思念和牵挂,都挣脱不开她的羁绊。这也正如孙悟空无论怎么折腾,也始终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故土难离呀!丰泽垸可以没有他,他却须臾离不开丰泽垸。这么一解,陈志立就又释然了,原来无论他置身何处,故乡一直就在他的心田,是他心底深处的那根定海神针。

【作品评论】

倾情塑造新时代党员干部形象  

                           ——评长篇小说《人生归途》

●周思明 

从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分析,余立功长篇小说《人生归途》在塑造新时代党员干部形象方面,彰显了一个较为突出的亮色。沈从文先生说,小说一定要“贴到人物来写”。作者通过对主人公退休党员干部陈志立的形象塑造,经由他带领回乡建设者在家乡热土上再次建功立业的故事书写,将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交织纠缠,让主人公的所思、所盼、所为跃然纸上。与作者前几部作品一样,他依然以敬畏之心,在创作中和书中人物融为一体,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他们哭,他也哭,他们笑,他也笑,他们悲,他也悲,他们喜,他也喜。加之作品在结构、故事、语言等方面的经营,使得这部长篇小说具有了一定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

如果说故事是人物思想的外化,那么情节便是人物性格的历史。长篇小说《人生归途》有一个充实丰盈的故事架构。作品讲述深圳干部陈志立退休之后,一心归隐乡野,回老家过平静淡泊的舒适生活。但当他驱车千里回到农村老家丰泽垸之后,碰到的第一桩事是堂叔陈想生央他向村支书求情办低保。在他探望90岁高龄的舅父——一个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党员耿春生时,猛然发现这个父子不睦了几十年的家庭,突然冰释前嫌和好如初。在农村住了一段时间的陈志立,与分别几十年的乡亲们感情逐渐恢复起来,但农村贫穷落后、环境污染、劳力外流、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现状,令他心情瞬间沉重起来。之后,更有和大哥陈志民一起帮村民收割水稻发现东家是初中同学黄大吉,后者为孙儿考公务员央他帮忙等等的令他啼笑皆非之事。

小说紧紧抓住主人公陈志立的形象塑造这个关键要素,铺陈开了一幅命运转折的人生画卷。小说以主人公改变原来回乡享福想法、立志为乡村建设发挥余热为主线。目睹农村种种落后现状,陈志立决心为家乡做点事情。他的想法,正好与乡里和村里的希望一拍即合。于是,他帮忙引进投资,重点引进的投资人是朱同民,其间波折不断,多次遭乡亲误解猜疑,最终还是推动成功人士朱同秀、朱同民姐弟俩回乡投资办企业。初战告捷的成果,被县委书记形象地比喻为“安放引窝蛋”。小说以上述故事为主线,讴歌了特区干部与商界成功人士一道,推动乡村群众振兴经济、共同富裕的感人事迹,展现了江汉平原农村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和当地农民的质朴憨厚性格,同时也润物无声地契合了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和要求。

鲁迅先生在谈及小说写作时说:删枝夷叶的人,决然得不到花果。为了使作品羽翼丰满,增添更多阅读魅力,作者在小说中糅进很多小故事,诸如陈志立组织一帮老哥们唱柳县花鼓戏,春节前给各家各户写春联送春联,出席村里的婚宴,协助筹办舅父丧事等等。小说另一条主线,是陈志立与家乡父老乡亲的情感故事。这点,则由和睦的陈家、有趣的田家、退休生活的迷惘、带领乡亲们抵御灾难、昔日恋人情感纠葛等等,得以实现,从而使小说变得丰厚和扎实。在这部作品中,亲情与规则、理想与现实、过去与现在、都市与乡村、守旧与创新等种种矛盾相互扭结,彼此激烈冲撞,情节跌宕起伏,加之方言的运用,使得小说活色生香,可读可感。

放眼当下长篇小说创作格局,窃以为有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宏大叙事能力的丧失。大量小说热衷于小叙事、微叙事,聚焦杯水风波、鸡零狗碎、小情小调,缺少表现时代变革气势磅礴的史诗之作。作家缺乏介入生活、介入时代的热情和使命感,也缺乏一种总体性把握历史和现实的能力。二是思想表达能力的孱弱。大量的小说只热衷于讲一个传奇故事,表达一些流行观念,缺乏独立思考和深刻批判,无力直接描写思想的交锋。三是细致描写能力的退化。作家丧失了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性和精细观察能力,现在的小说中很少看到细致入微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尤其缺少对后工业文明时代具有怡情作用的自然美的描写。细读深圳作家余立功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人生归途》,我的感觉是,作者选取题材的眼光是准确的,文本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生活的思考,小说中的描述节奏、格调、韵律都较用心。

长篇小说是文学体裁中的重镇,最考验写作者的创作实力。好的长篇小说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会让读者流连忘返、终生难忘。如果转化为影视作品,还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这让一个时期以来的很多作家及网络写手们为之心动乃至痴狂,大有“不写长篇非好汉”之慨!

以写人物传记名世的作家叶永烈认为,在动手创作长篇小说之初,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构思成熟,已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地步;二是生活熟悉,人物熟悉。作者要有能力编织有头有尾、情节跌宕的故事;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以充满细节的文学笔调描写环境;小说尽量生活化。作家不仅是会讲故事的人,更重要的是会编故事,如何开端,怎么发展,何时进入高潮,结局如何构思等等,都是要颇费匠心的。创作长篇小说如同女人编织毛线衣,编者心中一定要有腹稿,起好头之后,一针一针照腹稿编下去,编出漂亮的花纹、式样,直至最后收针,织出的毛线衣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此外,还要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力求写一个“活”一个。平心而论,在长篇小说创作领域,余立功应该算是一名具有一定经验的作者了。这部《人生归途》相比他前几部,水准又有提高。其中,最让我欣赏的有两点,一是内容非常扎实,很少水分,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干货”;另外一点,就是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第一点我们有目共睹,不再展开论述;第二点打算再多讲几句。

我曾经撰文指出:长篇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以其所凸显的现实感为根本标志的。基于美学距离的考究,往往是以现实题材为主要写作资源。现实题材包括多种形态,并不一定就是宏大叙事,有很多现实题材恰恰是普通人的生活,关键是把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希冀梦想以审美的方式书写出来。长篇小说要想得到社会的关注、读者的认可,作者一定要抓到时代的痛处,挠到社会的痒处,触摸到老百姓的心灵深处。就这点来说,我觉得作者余立功做到了。他不像当下一些作者,以猎奇志怪为能事,苦心孤诣地搞一些穿越、玄幻、盗墓之类的鬼把戏,而是老老实实向现实生活要素材、找灵感、寻机遇。是现实生活,促使作者投入长篇小说的发现、思考、孕育、发酵、建构过程。他以退休干部参与故乡家园重建为题材,用文字反映乡土中国裂变,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打下又一场长篇小说战役。这种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精神坚守,令人钦敬。当然,在长篇小说语言、技巧上,作品仍有提升的空间。祝愿作者在今后的创作中继续努力,砥砺前行,克服不足,再结硕果!

(作者为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