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自定义类别 > 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 > 大会发布
高举旗帜 团结奋进 异军突起 共创新时代广东文学事业新辉煌
——在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更新时间:2019-09-04 来源:广东作家网
(2019年8月7日)
张培忠
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刻,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国作协和省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了。
大会的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广东省作家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的工作,分析广东文学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谋划今后五年文学工作和作协工作改革发展蓝图,修改省作协章程,选举新一届省作协领导机构,动员组织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发展道路,促进广东文学事业异军突起、繁荣发展,为建设文化强省贡献力量。
在省文联第八次、省作协第九次、省社科联第八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省委书记李希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分析新时代广东文艺事业面临的新机遇,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广东文艺工作的新思路、新部署、新要求。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钱小芊同志专程到会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广东文学所取得的新成绩新经验,殷切期盼广东作家把握新形势新机遇,深情勉励广东文学事业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省长马兴瑞同志向全体代表作经济形势报告,回顾近年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阐述当前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新目标,充分肯定了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贡献。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中国作协主要负责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鼓舞人心,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现在,我受广东省作家协会第八届主席团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高举旗帜,过去五年取得丰硕成果
过去的五年,是省作协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作协和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团结带领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成果丰硕的五年。省作协及各团体会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紧密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广东省“十三五”文学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广东文学攀登高峰”战略,用心用情用功创作精品,因地制宜组织特色文学活动,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文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开创了全省文学工作新局面。
(一)抓好“两深入”,坚持正确导向
“深入学习”取得成效。围绕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更广泛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这一根本职责,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群团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到文学工作方方面面。通过组织学习研讨、培训轮训,推动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提高政治站位,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深入领会丰富内涵、基本观点、核心要义,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提高认识,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创作导向。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机关建设、转变机关作风。组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轮训活动,5年来参训会员达3000多人(次)。一大批有影响的老中青作家签署了《广东文学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议书》。面向省作协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努力推动广东文学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专题研讨会。
“深入生活”形成机制。因地制宜、精心策划“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分主题、按板块开展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常下基层、常在基层的长效机制、常态机制。先后组织开展了“百名作家下基层”体验生活、锤炼创作系列活动、“长征·粤北记忆”中国著名作家韶关采风活动、“全国百名作家走进中央苏区南雄”采风活动、“甲午战争百年历史足迹追寻”采风活动、“海上丝绸之路”文学采风团走进粤西活动、“迎接党的十九大暨纪念建军90周年”主题在粤采访活动、“文学名家带文学新秀”专题采风、“粤港澳三地作家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采风”活动等,参加作家超过1000人(次)。联合内蒙古作协开展了“结对子”文学交流系列活动。每年组织了“广东省定点深入生活专项活动”,与扶持对象签定《创作生产承诺书》,规定目标要求,明确完成时限,采取多种方式跟踪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全省文学创作更有底气、更接地气。
(二)推动“两创作”,锻造文学精品
扶持重点选题创作。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紧紧扭住创作优秀作品的中心任务,将推出一批重大现实题材精品力作作为主攻方向,抓好重大文学创作策划。2014年、2015年,召开了两次“广东省文学创作重点选题座谈会”,共确定重点选题作品29部。2017年、2018年,连续召开两届“广东文学攀高峰重大选题论证会”,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以“本土重大现实题材”为着力点,扶持16个重大选题创作。认真组织广东省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文艺精品·文学类)项目评审工作,共计扶持95个生产创作项目。
促进网络文学创作。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凝聚创作人才、努力搭建平台,探索建立符合网络文学发展规律的管理、创新、发展机制,抢占网络文学阵地制高点,为繁荣网络文学探索“广东方案”。成立了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每年举办一期广东网络作家高级研修班,网络文学创作培训工作形成常态。承办了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聘请了14位全国知名文学评论家担任《网络文学评论》刊物专家顾问。与全国14家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学网站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面向网络作家开展文学创作职称评审工作专题调研,积极探索完善网络文学创作人才激励评价机制。举办了广东网络文学“金盘工程”峰会。先后举办“广东网络作家与外国学者对话”活动、“广东网络作家看粤东西北振兴发展”采风活动、“全国网络作家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采风活动等。联合阅文集团举办了“网络正能量”小说征文大赛。推荐了20名网络作家加入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截至2019年7月底,广东网络作家协会发展会员共计538人,总人数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网络作协前列。一系列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入选中国作协2017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2018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年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18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篇目。
(三)加强“两评”,引领文学风尚
文学评介扩大影响。大力加强和改进文学理论评论工作,积极组织文学评论家跟踪研究评析当代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潮和现象,旗帜鲜明地回应当代文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发挥文学评论引导文学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粤派批评”活动活跃开展,增强了广东文学批评话语权。自2014年以来,组织了100多名作家作品研讨会。高度重视老一辈作家文学创作回顾研究与宣传,组织了广东文学名家系列学术研讨会,树立标杆,引领后人。创办了“文学·现场”论坛,定期组织作家、评论家面对面畅谈文学话题,为批评家介入文学现场搭建平台。正式创办了全国第一份网络文学评论期刊《网络文学评论》。联合《南方日报》社、《羊城晚报》社等实施了“广东文艺评论提升计划”。实施文学评论家“签约制”,2017年聘定我省10位著名文学评论家为省作协首届签约文学评论家,着力从整体上打造骨干文学评论队伍,提升“粤派批评”影响力。
文学评奖提升公信。严肃评奖纪律,完善规则程序,坚持评审标准,确保文学评奖导向性、权威性和公信力。举办了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评奖。组织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评选,作家刘斯奋、岑桑、黄庆云、章以武等获奖。组织第二届、第三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评选活动,作家熊育群、裴蓓、魏微、从容、李新华、陈诗哥、陈启文等获奖。先后设立广东省“九江龙”散文奖、“大沥杯”小说奖、“桂城杯”诗歌奖、“有为杯”报告文学奖、“平湖杯”儿童文学奖,并统筹整合设立了“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一批优秀作家作品分别获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文艺评论奖、冯牧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奖项。推荐杨克、王十月、熊育群、魏微入选广东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名单,推荐郑小琼、王威廉、陈培浩、李德南、皮佳佳、盛慧入选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名单,推荐熊育群入选中央宣传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四)重视“两服务”,壮大文学队伍
加强培训普及服务创作。推行“文学导师制度”,聘请全国著名作家、评论家、主编、社长、学者以“一对二”方式,与广东文学院全体签约作家实行结对指导。建设公益性文学场所“岭南文学空间”,策划组织“面向社会、走向大众”系列文学活动。举办“诗歌进工厂”系列文学普及活动。“文学进校园”活动每年在全省各地市中小学校举办讲座30场左右。“小作家文学大讲堂”不定期邀请儿童文学作家深入中小学校举办文学讲座,成为省内校园文学普及活动品牌。组织各类培训班次,参加培训人数近2000人。每年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省教育研究院定期举办小学生诗歌节。联合全省小作家文学创作基地,策划组织了“导师精品大讲堂”。联合北大诗歌研究院举办了“广东诗歌进北大”系列活动。组织了“粤港澳作家进校园、进企业、进图书馆”活动。
加快职能转变服务作家。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群团改革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要求,稳妥实施并加快推进改革步伐,努力增强作协机关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切实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大力促进自身建设。以开放的思路,积极构建“小作协、大协作”工作格局,合作交流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主办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活动。由省作协发起,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常务委员会由省作协、香港作家联会、澳门笔会组成,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联席会议由省作协、香港作家联会、澳门笔会、澳门二龙喉诗友会、澳门别有天诗社、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市作家协会组成,澳门基金会为联盟支持单位;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峰会,开启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融合发展、缔造“湾区典范”的新征程。先后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珠江电影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省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全国首创成立了“1+3广东儿童文学大联盟”(“1+3”即省作协+作家、出版机构、学校)。扎实做好作家权益保护工作,探索权保工作新路径,把权保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畴,积极维护作家权益,创新联系服务管理方式,在团结新文学群体方面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团体会员在原有公安、司法、地税(后更名为税务作协)、铁路分会基础上,拓展成立了青年产业工人、残联分会。成立了广东省小作家协会,后备文学人才梯队向中小学校延伸。截至2019年7月底,省作协会员共有3749人,中国作协会员共有598人,地级以上市作协会员共有10720人,省小作家协会会员共有3190人。迄今全省共计614人获得文学创作职称,其中,一级作家97人、二级作家160人、三级作家342人。开发了“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动态服务与应用”系统,为会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各地级以上市作协、省作协各分会、各行业作协不断深化改革,在精品创作、队伍建设、研修考察、师徒传承、实践锻炼、作品推介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推动了文学工作进步发展。
(五)建设“两平台”,拓展合作交流
巩固文学发表平台。把文学报、刊、网等阵地当作扶持优秀文学人才的摇篮、催生优秀文学作品的沃土、提供文艺争鸣的舞台,切实建设好发展好,培养和凝聚作家队伍、推动文学创作、涵养文学生态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作品》杂志大力推进文学名刊建设,探索“文学+”发展空间,推出一系列名家名作、新人新作,持续助推“90后”作家,荣获“第五届广东省优秀期刊”称号。《少男少女》杂志坚持以德育为先,打造儿童文学发表平台,荣获“第五届广东省品牌期刊”称号。广东作家网、《广东文坛》报以作协各阶段工作为重点作多角度的报道,密切关注广东作家作品,刊发大量文学评论文章,发挥了宣传作协工作、联系广大会员的桥梁作用。
拓展文学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文学在增强地区文化软实力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积极开启对外文学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广东文学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掀开广东文学“走出去”新篇章。先后组织广东作家代表团赴摩洛哥、约旦、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文学交流活动。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发展论坛,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合作发展倡议书》。承办“第四次中澳文学论坛”。策划推出“当代中国广东文学译丛”。《当代中国广东文学译丛·俄罗斯卷》中文版和俄文版同步在中俄两国发行。先后派遣广东作家参加中国作家访问团赴德国、美国、英国等交流,多名广东作家分别参加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国际写作营等文学活动,进一步扩大与国外文学界的交流。接待尼泊尔等国家作家代表团。
同志们!回顾我省五年来文学事业发展的历程,我们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广东文学事业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坚强领导和中国作家协会关心指导的结果,是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团体会员精诚合作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情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广东省作家协会第八届主席团,向热忱关心、支持我省文学事业的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分布在全省各地、活跃在各行各业、为繁荣我省文学事业而辛勤耕耘的全体会员及所有文学工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特别向刘斯奋、章以武等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的老作家致以崇高的敬意!此时此刻,我们深切缅怀五年来先后辞世的陈国凯、吕雷、陈志红、梁信、雷铎、黄庆云等104名作家,他们为繁荣广东文学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作协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譬如,文学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仍较为突出,文学社会资源、“朋友圈”拓展还不够,文学生产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和运作方式有待改革创新,“文学+”模式探索相对滞后,团结联系引导服务作家的工作手段还比较单一,工作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展,作协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市县作协机构“三无”现象仍十分突出。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文学工作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责任重大;如何解决我省文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我省文学事业繁荣兴盛,仍须我们继续努力探索、实践奋斗。
二、继往开来,坚定奋力新时代的文学自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70年,岁月如歌,江山如此多娇。在党的领导下,华夏儿女谱写了最壮丽的时代华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现广阔前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地处南疆的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片热土翻天覆地的辉煌成就,恰是我们的国家沧桑巨变的一个精彩缩影。源源不断的英雄业绩,层出不穷的实践经验,都为广东文学提供着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创作素材。
70年,春华秋实,风景这边独好。经由两千多年深厚底蕴的岭南文化滋养,广东文学立足南粤,面向全国,紧贴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民族进步,以大量优秀的作品生动展现新中国奋斗历程和宝贵经验,热情讴歌党和人民伟大实践的丰功伟绩,充分反映南粤人民精神面貌发生的可喜变化,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勾勒出生动的发展图景,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广东文学的繁荣发展,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煌煌宝库。
回首广东文学事业70年的风雨历程、峥嵘岁月,有弥足珍贵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值得总结、传承:
(一)与时俱进:牢牢把握文学导向。始终坚持党的文艺工作的正确路线,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重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作家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这是广东文学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重要法宝。每次理论上的归纳总结、升华创新,都有效地指引了广东文学的前进方向。
(二)锐意创新:机制改革走在前列。长期以来,广东文学坚持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勇于创新,最早恢复作协组织、最早建立文学院、最早改革文学创作机制、率先开展文学创作职称改革等,解放、激发了文学创作生产力。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以自信、开放、包容的胸襟吸纳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注重从岭南文学宝库中汲取思想资源、审美方式和表现手法,结合时代需要进行审美创造,让传统优势在文学创作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三)扎根人民:站稳文学创作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以文学形式参与和反映社会事务,践行文学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充分展现出广大作家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尚品格。不断创新文学惠民工作方式,倡导良好的文学风尚,雅俗共赏,扩大了广东文学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效益。以开放的思路运用社会资源,共同开展文学工作,形成了与社会各界有效联动、相互支持的新格局。
(四)奋发有为:作家队伍不断壮大。广东作家队伍老中青作家共同创造了广东当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新中国成立后,广东文学涌现出欧阳山、秦牧、陈残云、萧殷、杜埃、吴有恒、黄秋耘、黄谷柳等文学名家,提升了广东文学在全国文坛的地位。改革开放40年来,一大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作家成长成熟,成为推动广东文学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保持着广东文学蓬勃向上的势头。以个体的突破和多个作家群的崛起为特征,全省文学队伍以一种热流涌动的姿态整体推进,在国内文坛展现了团结拼搏、昂扬奋进的广东作家风貌。
(五)勇于创造:文学创作自成一格。广东作家善于着眼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环境,从中提炼出深厚的有文化底蕴、有地方特色的创作主题,善于捕捉新事物,吸收新思想,努力表现新内容、塑造新形象、创造新形式,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文学作品源源涌现。广东文学与中国文学同频共振,已经成为生动记录南粤大地波澜壮阔历史进程的真实写照。从“伤痕文学”到“改革文学”,从“岭南散文”到“粤味小说”,从“劳动者文学”“城市文学”到“广东诗歌”等,广东文学在文学体裁题材、风格流派上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进入新时代,继往开来,“文学粤军”要厉兵秣马,再创业,再出发。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树立历史眼光,强化理论思维,增强大局观念,对标国内文学强省标准,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谱写广东文学事业新篇章、新辉煌。
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我们要着力提高抢抓机遇、捕捉先机的能力,善于观大势、把方向、谋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亲自谋划和推动文艺事业的改革创新和繁荣发展。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的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殷切期待,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对文艺界和作协工作的明确要求,使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受鼓舞,明确了前进方向。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是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纲”。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需要广东文学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需要粤港澳三地文学界提供足够的文学助力。这是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大事业、大文章,我们要准确把握广东文学全面深化改革的黄金期、推动创新发展的窗口期、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期,从机遇与挑战中找准文学工作的立足点和突破口,以挑战不可能的胆气、锐气和才气,切实担负起推动广东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光荣使命。
要发挥优势,筑就高峰。面对全国文学界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我们要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增强文学自信,立足全省文学工作一盘棋,加强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因势利导、主动作为。广东具有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产强的特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拥有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题材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前,全省已经建立起省、市、县(区)文学组织机构,省作协会员人数位居全国省(市)级作协会员人数前列,形成了庞大的文学创作队伍。新世纪以来,广东文学总体上进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生机勃发的时期,广东文学具备了厚积薄发、再次崛起的资源基础和优势条件。我们要推动短板朝着于我有利的方向调整转变,以自觉的担当作为、鲜明的问题导向、积极的改革创新,推动文学门类全面发展,开创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文学繁荣发展新局面。
要提升境界,促进团结。立业先立德、为文先为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怎么发展,都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大力营造文学界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一要提升政治境界。要明确新形势下文学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根本任务,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成为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坚定贯彻者、文学事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行业行风建设的有力引领者。二要提升思想境界。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感召和推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三要提升道德境界。除了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外,还应注重人格修为、追求德艺双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遵守社会公序良俗,彰显正气,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严肃认真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讲品位、讲格调、讲操守,树立作家的良好形象。
三、异军突起,推动广东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文学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按照省委的决策部署和李希书记的指示要求,团结带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实施“广东文学异军突起”战略,推动广东文学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学支撑。
实施“广东文学异军突起”战略,旨在建设与广东经济地位相称、与文化强省地位相称的文学强省。打造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服务三支队伍。擦亮“文学粤军”名号,造就若干具有全国影响的名家大家,形成德才兼备、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分明、规模宏大的作家群体。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文学、报告文学、网络文学、影视文学、文学评论、文学翻译等全面繁荣,推出一批展现岭南文化魅力、反映改革开放成就、描绘广东经济社会波澜壮阔发展历程的精品力作,摘取国家级重要文学奖项。在繁荣创作、壮大事业、改革体制、优化环境等方面不断取得新业绩,形成较强的文学竞争优势,当好筑就文学高峰的排头兵,实现异军突起,走在全国前列。
(一)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意识。坚持高举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党建带文建工作机制,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头脑,加强党对文学工作的坚强领导和宏观指导。要持续抓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教育培训,加大文学工作和文学创作骨干培训轮训力度,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创作方向,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强化政治意识的同时,广东的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还要强化前沿意识、窗口意识、南大门意识,做到信念坚定、守土有责。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努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中,体现到政治觉悟、思想作风、精神状态、能力素质上来,深学笃用,融会贯通,成为在新时代开创我省文学事业和作协工作新局面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切实增强四力,练就过硬本领。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提高政治能力为根本,以增强专业本领为关键,以锐意创新创造为紧要,以培养优良作风为基础,推动队伍整体素质实现大提升,努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文学队伍。要练好脚力。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为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文学创作通途和方法,以更加自觉的姿态,投身到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在人民的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历史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更接地气、更有生气,让文学作品多些泥土味、多些百姓情。要练好眼力。不断淬炼观察力、发现力、判断力、辨别力,善于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要练好脑力。文学事业是培根铸魂的事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文学创作,用符合文艺规律的手段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将“文学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要练好笔力。通过富有艺术创造性的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全方位、大视野、多角度呈现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标注广东文学水平的新高度。
(三)探索多措并举,打造精品力作。遵循创作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生产更多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把提高质量作为文学作品的生命线,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文学创作管理机制,在选题策划、创作采风、出版传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策划建立广东文学重大现实题材库,围绕关注、记录大时代、大题材、大事件,围绕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部署、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开展文学创作,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重大节点为契机,大力扶持重大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组织“改革开放再出发”重点作家蹲点深扎创作,计划从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安排15至20名重点作家到农村、社区、企业等蹲点深扎、体验生活,培养一批新时代“柳青、路遥”式作家,创作一批新时代“扛鼎之作”。分别组织长篇小说创作推进会、长篇报告文学创作推进会、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研究和部署全省的重点题材文学创作,形成“策划一批、创作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着力打造一批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笔下有神,焕发出广东人特有精气神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作。
(四)强化平台建设,拓展文学空间。加快广东文学馆建设,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学大本营,建设集收藏、展览、研究、教育、阅读、交流、创意于一体的文学殿堂。坚持正确的办报办刊导向,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泛娱乐化、泛物质化倾向,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坚持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报刊社网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切实提高办刊质量,努力向国内第一方阵的目标迈进。推动融媒体建设,不断提高报刊社网的自我发展能力。重视岭南文脉传承,坚持国际眼光和本土意识相融、前瞻视野与务实批评结合,树立广东批评立场、批评观念,大力构建视野宏阔、学风严谨、见解睿智、善于从多维多向视角观照文学问题的“粤派批评”话语体系和展示平台。加强对优秀作家作品的研究、宣传、推广,推动广东文学更具有标识度、美誉度、影响力。探索建立网络文学审美标准、网络文学创作职称评审办法。进一步办好新媒体,拓展文学传播渠道,扩大文学传播影响。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与省内外报业集团、传媒集团、影视机构、重点文学网站等战略合作,运用新载体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开发文学IP,打造文学和影视、传媒、网络、电信等互动的平台,推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产业对接。
(五)立足前沿阵地,推动融合发展。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港澳独特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推动粤港澳文学界融合发展,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名家造就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精品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互动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传播工程”。积极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文学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经济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圈。探索建立与东南亚国家(地区)文学机构的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拓展与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合作,组织开展互访交流、举办作品研讨会、座谈会、笔会、联谊会等活动。加强同高水平的国际汉学家交流合作,使广东文学更多优秀作品进入国际出版市场,逐步实现国际主要语种全覆盖。
(六)着力机关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着眼新时代目标要求,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群团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广东省作协深化改革方案》,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探索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文学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职能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方式,切实转变职能、增强组织活力,确保在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与时俱进更好发挥新形势下的桥梁纽带作用,真正把作协建设成为温馨和谐的作家之家。扩大联络范围,满腔热忱地与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民族、不同所有制单位的文学创作者广交朋友、深交朋友,最广泛团结凝聚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延伸工作手臂,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新手段,积极联络各类文学组织和新文学群体。努力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学志愿服务体系,促进文学成果全民共享。认真组织 “红色文学轻骑兵”走基层文学惠民活动、“面向社会、走向大众”系列文学活动,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在文学公共服务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
(七)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全新格局。对标最高最好最优,从全国大格局、全球大视野中谋划广东文学工作,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努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广东文学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广东文学院为依托,拓展扩充并创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院,立足湾区、面向全国、兼顾海外,识拔、选调、招聘一批优秀的创作、研究人才,经过培养打造,成为文学粤军异军突起的主力军。争取加大财政对文学创作的投入力度,为文学事业培精神之根、铸民族之魂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大力推进文学观念、内容形式、风格流派、题材体裁、手段方法的积极创新,推动文学门类全面发展,提升文学创作的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强化沟通协调,抓好上联中国作协,下联市县作协,横联有关部门和各行各业的工作网络体系建设,汇聚各类社会主体的资源和力量,不断拓展“大协作”工作格局,形成文学工作合力。研究并利用对我有益的国外先进文学生产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和运作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学生产力。
同志们!新时代意味着新任务、新要求,新方位意味着新起点、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铭刻初心、担当使命,自觉地举精神之旗、铸时代之魂、怀赤子之心、树凌云之志、领风气之先,用艺术的眼光捕捉改革创新之美,用文学的笔力激发创新创造的伟力,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凝聚起缔造新时代广东发展新传奇的磅礴力量,为促进广东文学事业异军突起、繁荣发展、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