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周思明 廖令鹏 | 三十年不懈践行文艺批评的初心与使命
——文艺批评家周思明访谈录
更新时间:2019-08-29 来源:读创文化广场
编者按:走进新时代,深圳敢为人先的气质没有变,敢闯敢试的精神没有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发布,意味着这座年轻的特区城市将继续承担起中国改革发展的重大神圣使命。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文艺批评队伍当中,也有一些冲在阵地前沿的先行示范者,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知名文艺批评家周思明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深圳,他一直都在从事文学、影视、曲艺等的批评,在国家省市各级报刊杂志发表大量文艺批评文章,先后有三部文艺批评著作问世,也荣获国家省市文艺评论奖多项。他曾多次应邀出席中国当代文艺论坛、中国曲艺高峰论坛、中国京剧节论坛等,并发表主旨演讲,推出理论文章,对当代文艺存在的问题给予深刻透析与尖锐批评,赢得读者观众的强烈共鸣,受到文艺界和受众的关注。
周思明,在近30年文艺批评实践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中国艺术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文艺评论》《中国文学批评》《南方文坛》《名作欣赏》《扬子江评论》《长江文艺评论》《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报刊发表和被转载批评文章多达900多篇,出版文艺批评专著3部,获国家省市文艺评论奖和作品奖多次,在当代文艺批评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周思明不仅长期关注和跟踪深圳文艺发展,也关注和跟踪整个中国当代文艺发展,并发出独具个性的批评声音。此次登上《文学自由谈》封面之前,他还被选为《艺术广角》“今日批评家”称号。
廖令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深圳重点题材创作扶持作家,宝安文艺评论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获第二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文学评论奖。
前不久中国文联组织编写的《2018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正式发布,周思明应中国文联相关部门邀约,参与了报告起草工作,个人撰写曲艺部分一万字。近期,他因在当代文学批评方面的突出成就,入选《文学自由谈》2019年第4期封面人物。他的《网络文学的辩证分析与价值重建》一文,荣获首届中国网络文学评论大赛三等奖。近些年来,他还应中国艺术报约稿,每年春节撰写央视春晚评论文章。周思明是如何取得这些成绩的?他的文艺批评激情背后有着什么样的驱动力?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带着这些问题,深圳青年评论家廖令鹏对周思明做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访谈。
➢➣➤做批评最可贵者当属敢发声有底气、不失真有韧劲
廖令鹏:首先,祝贺周老师荣登《文学自由谈》封面人物。我了解到,您是1992年调入深圳的,在市委宣传部一干就是6年,1998年调入深圳报业集团,历任劳资科长、采编部副主任、办公室副主任、人力资源中心副主任、工会调研员等职。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你听凭内心的召唤,业余从事文艺批评,写作发表大量文艺批评文章和若干文艺作品,出版了三部文艺理论批评著作,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你的文章、作品多次被转载、获奖,在当代文坛产生了较大反响。你是怎么做到的?
周思明:应该说,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了我重拾文学梦想的机会与可能。说来话长,我原也是个文学青年,年轻时也想当作家。犹记上世纪80年代初,经历了知青、返城、高考的我,大学毕业以后到一所工厂子弟学校任教,业余偷偷写小说。为能名正言顺地写作,几经努力,于1989年考取华中师大中国现代文学史硕士研究生,师从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授黄曼君老师。但毕业后未能进高校或科研机构,而是考进深圳市委宣传部,从事的工作也与我的专业志趣满拧。尽管如此,对文学写作痴心不改的我,业余还是放不下一支笔。老实说,当时评论不是我喜欢的文体。之所以动笔写评论,是被机关同事“逼上梁山”——同事知道我是文学硕士,出书后就要请我作评,其中有的还是我的上级,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回首我走过的道路,尽管成绩并不尽如人意,倒也有了点成绩,也因此收获了一些荣誉。
廖令鹏:我知道,你是深圳最早加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评论家之一,你作为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戏剧家协会理论评论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福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其实还有广东省文学传记学会会员、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影视家协会会员等身份,可谓涉猎多门。你近年创作出版的文艺理论批评专著《解构与重构》《全球化视野与新都市语境——深圳文学30年论稿》《意义的重建》等三部,立论稳健,学理扎实,涉及面较广,且大都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学批评、中国文艺评论、南方文坛等核心报刊发表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您不仅对国内有影响的文学、影视、曲艺问题、现象、思潮进行评论,对广东省、深圳市的作家,无论有无影响的作家作品,你都不惜汗水气力给予研究与评论,这样的情况自始至终未曾改变过。我想知道,你对此作何认识?
周思明:实话说,我对国内作家、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评论和对广东、深圳本土作家、艺术家尤其是无名作者作品的评论,比较而言后者数量更多,算起来也有几百位了吧,光发表、出书就有数百万字了。事实上,本土那些无名作者更需要评论和鼓励。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没什么地位和名气的,如果我不去评他们,可能就没有什么人会关注这一块。我遵从鲁迅先生的教诲,能写点什么就写点什么。一切从自我出发,从内心出发,从现实出发,尽量把力所能及的事做好。至于这么做对我个人会有何结果,没有考虑太多。我发在今年第四期《文学自由谈》上的“作者自述”,似可作为我从事文艺批评的座右铭:“何为批评,为何批评,批评何为,举凡以批评为志业者,须先接受此三问。当下中国文坛,看似繁荣鼎盛,实乃浮躁焦虑。置身唱赞歌者夥、真批评者寡之文坛语境,有智识固然关键,有胆气更为重要。批评者,是是非非也。批评家,乃为真理生。做批评,最可贵者,当属敢发声有底气,不失真有韧劲。我相信,武器批判行之远,狭路相逢勇者胜。我知道,批评路上少鲜花,论争常伴荆棘生——‘要战斗下去吗?要战斗下去,无论我的对面是什么。’(鲁迅语)”
➢➣➤对网络文学批评要恪守美学的、历史的标准
廖令鹏:作为一名涉猎较广的文艺批评家,我注意到周老师对网络文学也很关注,在新创刊的《网络文学评论》杂志上,不时能看到你的评论大作。近期,你的《网络文学的辩证分析与价值重建》更荣获首届中国网络文学评论大赛三等奖,在全国10名获奖者里排名第五。我知道,搞网络文学评论很不容易,不仅要看数字巨大的作品,而且评价标准也很不确定。我的问题是,你对中国网络文学现状与发展,有何认识?
周思明:应该说,与传统文学、纯文学比较,网络文学目前仍处于一种相对自由的散漫状态。我认为,网络文学要健康发展,必须走守正创新的路。其中,“守正”是根基,“创新”是动力,两者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联姻,包括向传统文学的借鉴和汲取,我以为应该是网络文学应选的人间正道。至于评价标准,还是要恪守美学的、历史的标准,或者再加上艺术的、人民的标准。不能因为是网络文学,就网开一面,更改传统经典判别标准。这点,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一样,都不应有任何特权。
➢➣➤坚持“在场的、批评的、建构的”文艺批评
廖令鹏:我注意到,周老师的文艺批评,带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强烈的问题意识,这是一位文艺批评家必备的专业品质。近些年来,针对新世纪文艺出现的诸多问题,你在第六届中国当代文艺论坛发表《对当下文艺若干问题的思考—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关》的主旨演讲,并在中国艺术报发表相关文章;针对文学出现的低俗现象,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文学呼唤大雅之声》、《文艺精品:拒绝低俗,彰显崇高》;针对官场文学的泛滥,你在人民日报发表《官场文学:反腐还是贩腐》;针对一些名作家价值观混乱的问题,你在《文学自由谈》发表《二月河的历史高度》、《<山本>的老毛病与新问题》;针对当前文学创作现实主义精神缺失的问题,你在《中国文学批评》杂志发表《现实主义精神纵横谈》。针对国产影视匮乏思想的现象,你在光明日报发表《电影,别让思想缺席》;针对国产影视剧质量低劣现象,你在文学报发表《影视病到烂:为什么?怎么办?》;针对国产影视剧翻拍过滥现象,你在文学报、《创作与评论》、《新华文摘》发表《传承的乏力与断裂的狂欢————当前国内影视剧“翻拍潮”透析》;针对谍战题材剧扎堆现象,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深圳特区报、《马克思主义文摘》发表《谍战题材剧为何扎堆》等文章;针对京剧不景气现象,你在第四届中国京剧节发表《为振兴京剧支招》,在人民日报发表《京剧发展人才最关键》。针对国产动漫存在的暴力色情倾向,你在第七届中国当代文艺论坛发表《如何繁荣,怎样引领——当前国产动漫文艺之我见》的主旨演讲,并在文学报、中国艺术报、《扬子江评论》发表《国产动漫亟须走出价值观混乱的泥淖》等文章,受到文化部和中国文联相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与肯定。针对曲艺评价体系、曲艺精品标准问题,你在中国曲艺高峰论坛和中国曲艺学术理论研讨会上做了《重建曲艺评价体系的美学思考》、《曲艺精品建构的整体性思考》的演讲,并发表相关论文;针对相声的式微,你在中国艺术报发表《相声演员台上很卖力,观众难得一笑——对当前相声发展的谏言》。针对当前文艺批评的困境,你写作发表《莫言的气度与批评的困境》,在《粤海风》发表后又被收入粤海风文丛《放眼与放言》。你写作发表的批评文章,突出问题意识,彰显问题导向,旗帜鲜明,观点正确,论述活泼,风格犀利,对当代文学艺术的健康发展起到激浊扬清的价值引领作用,受到国家主管部门和文艺界的关注和肯定,在当代文坛、艺坛产生了反响。作为一名工作生活在基层的文艺批评家,你能接连不断地在国家级重要报刊发表这么多文章,实属不易。请问,你是如何从事文艺批评的?
周思明:谢谢你的关注。在我看来,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是文艺事业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的两翼。比较而言,文艺批评更关注当代或当前的文艺现象,更注重批评的现实品格,对文艺发展的影响更为直接。况且,我的工作生活环境,也不允许我搞纯理论研究;搞文艺批评,是主客观条件使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是轻视理论的。恰相反,我对理论非常重视。我深知,没有理论的批评是浅薄的、乏力的和走不远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以此为指导,在文艺批评实践中,我给自己做了一个大致的定位:在场的、批评的、建构的。多年来,我所从事的文艺批评,以文学批评为主,兼顾影视、曲艺等多门类的批评;批评对象范围包括全国、广东和深圳的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思潮。“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针对当下文艺领域存在的多栽花、不拔刺的症候,我自觉做到不留杂念,不徇私情,“坏处说坏,好处说好。”也许正因如此,我才得到诸多主流媒体的信任和邀约。近年来,我先后被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光明网、南方日报、广东文坛报、河北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晶报、《曲艺》、《名作欣赏》、《创作与评论》、深圳电视台等重要媒体约过稿或接受专访,就当前文艺出现的各种现象、思潮、作品发表文论及观点。近些年来,每年春节前我都接到中国艺术报约稿通知,撰写央视春晚评论并见诸报端。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推出是时代的呼唤
廖令鹏:近期,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宣告成立,令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界人士为之振奋。大湾区11个城市可以说各具独特文化底色,整体基础与创作氛围都很不错。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蒋述卓认为,大湾区城市尽管文学体制不一样,但是大家的源头都是岭南文化,共享相同的文化资源;彼此可以互鉴、互动、互补。请问,你对此作何看法?
周思明:我们常说,笔墨当随时代。一个文学口号的提出,必有其时代社会原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推出,乃是时代的呼唤,是与大湾区本身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相呼应的。围绕“大湾区大融合,新时代新经典”这一主题,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文学版图中璀璨夺目的板块,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文学发展的“湾区典范”,建设空间更大、更具活力、合作共赢的文学共同体,有利于提高粤港澳大湾区重大主题、重大题材文学创作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有利于重新整合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学资源,这对于粤港澳三地文学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文艺创作毕竟是个性的、个体的劳动;再宏大的创作工程,最终也要落实到个体。所以,作为创作者,踏踏实实坐下来写好每一部作品才是王道。只有个体作品过硬,才能彰显整体实力。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理当兼顾。
➢➣➤践行文艺批评的初心与使命是他前行的动力
廖令鹏:像周老师这样能自如跨界进行文学、影视、曲艺等多种门类文艺批评且下笔如有神助的通才,据我所知,国内也不多见。我知道,你并非一名专职文艺理论批评工作者,但你的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生的经历,使你对文艺批评充满浓厚的兴趣。你在深圳一直都从事宣传文化工作,但在本职工作之余,你甘于寂寞,乐得吃苦,密切跟踪和研究当代文艺思潮、动态,写作发表了大量文艺批评文章,在深圳、广东乃至国内文坛都活跃着你的身影。从周老师的累累批评硕果可以看到,你不仅执着于文艺理论批评事业,而且具有不懈的探索、创新精神,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感兴趣的问题是,年届耳顺仍不知老之将至的周老师,搞起文艺批评来为何如此孜孜不倦?
周思明:身为一名50后,我本人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恢复高考等社会变革,我曾为知青、工人、教师、公务员、媒体干部等,走过弯路,踏过坎坷。对文学梦,实话说也有过动摇和幻灭。前大半生都在为稻粮谋,唯有离岗后才有时间和精力重温旧梦,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做批评不像搞创作,后者一不留神就会被馅饼砸中,然后鲜花掌声萦绕。搞文艺批评更多是孤独、孤立、孤单。但正如别林斯基所言:“自尊心受到侮辱还可以忍受,只要一切问题都局限在这里,我在理智上还是能对这个问题沉默不语的,然而真理与人的尊严受到侮辱,这却是不能忍受的;在宗教的庇护下和鞭子的防卫下把谎言和不道德当作真理和美德来宣传,这是难以沉默的。”所以,忍受这份孤独、孤立、孤单,往大了说,是践行文艺批评的初心与使命;往小了讲,能听从内心召唤写点自由的文字,又何尝不是自我价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