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西篱|历史传奇中的文学想象

——略评《剑与樱花》(代序)

更新时间:2019-08-21

1566378984243252.jpg

韶关作家李迅,拾掇历史碎片,把握人物存在及其经历的逻辑,合理想象,演绎出长篇历史传奇小说《剑与樱花——大侠杜心武传奇》(下称《剑与樱花》)。据作者介绍,杜心武是清末民初的武林高手,有“南北大侠”之称。更重要的是,他曾经担任过孙中山的保镖,用一身超凡的武功和一把“青锋宝剑”与追杀孙中山的日本浪人和清廷鹰犬进行过你死我活的较量。只可惜,这些资料相关历史记载不多,由是,也给李迅的创作以大空间,任他笔力恣肆,才华横溢,在史实的基础上,驾驶文学想象的马车,用优美的文字将这段峰回路转的历史传奇般地展现出来,成就一部文学性和可读性俱佳的精致作品。

李迅是韶关市作家协会的前任主席、国家二级作家。由于工作关系,与我相识十多年了。在记忆里,他创作业绩主要体现在纪实文学方面。他的长篇纪实文学《广东大荡匪》由珠海出版社出版后,在《羊城晚报》、《晶报》进行连载,《人民日报》专文评论,是当年的“粤版畅销书”;长篇报告文学《寒极春光》(合作)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历史纪实《潜流——南方地下党血火纪录》(合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他还有一批作品获“中华大地之光”特等奖、全国报纸副刊作品一等奖、广东省“岁月如歌”大型报告文学奖等10多个奖项。他投身文学创作二十多年,创作纪实文学作品300多万字,算是一位“高产作家”。

《剑与樱花》是李迅继《天鹰之歌》(合作)、《风度大队》以后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可以说,这是一部新奇而又厚重的作品,是李迅在创作历程中的新尝试、新追求。

在取材上,作品选取历史上真有其人的杜心武作为主体人物,摄取了这位孙中山保镖的种种实录和传闻,将其故事作为情节推进的主线。在整体构思上,用文学的想象避开史实的局限性,将中国的禅意、剑道、茶道、书画、诗词等文化元素融合到作品中,加上紧张、刺激的悬念设计和惊险的动作描绘,为读者拉开了戏剧性的想象大幕,带给我们阅读与鉴赏的愉悦。

《剑与樱花》的历史背景是辛亥革命,保镖的主人是孙中山先生,这就奠定了作品主题的基本深度和绚丽色彩,也给作家的创造性想象带来了考验。人物在风起云涌的历史环境中大显身手,描写有着大侠背景的孙中山保镖,实际上是从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角度和侧面反映辛亥革命,通过不同人物的际遇,加深对辛亥革命的多重历史记忆。杜心武的传奇故事,也为辛亥革命历史画卷添上了奇光异彩的一笔。读者通过作品“文学想象”的解读,了解历史的风云和人物的命运,加深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知,从而产生了对孙中山伟大人格力量的崇敬和追思。

《剑与樱花》成功地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代侠义小说和当代新派武侠小说的创作技法,为我们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文本样式。这种吸收和借鉴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那就是铁血保镖有着传统意义上的侠骨丹心,有着对孙中山的绝对忠诚和非凡武功。细品作品,这部长篇小说的宏旨是:捍卫孙中山的安全,就是保卫一场伟大的历史变革。人物的个性是在刀光剑影、出生入死的洗礼中凝结而成的,也是与当时风云突变、暗杀迭起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可以说,史料呈现的杜心武是平板的、碎片式的,但李迅笔下的杜心武却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汉子,他既有斩钉截铁的豪迈气概,又有融亲情、爱情、友情于一体的矛盾和忧伤。作家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诠释,为杜心武这位英雄大侠的硬汉形象更赋予了诗意和温情。

传统的章回体小说,讲究情节的起承转合,以及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悬念铺设和层层拆解。而长篇武侠小说,对情节的铺排更为重要。《剑与樱花》在情节推进过程中,呈现出绵密有致而又跌宕起伏的文学审美特色。为了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作品加强了人物命运和故事传奇特征的渲染。一位手执宝剑的中华侠士,在樱花盛开的国度里,紧紧地守卫在孙中山身边,履行着伟大的使命。作品用象征的手法,不断地强化“剑”与“樱花”两个喻体,将具象升华到抽象,并进行诗意的充分表达。这种纯文学创作的手法,应用到历史传奇小说里,其生命力异常之旺盛,其艺术性异常之丰盈。

通常,纪实文学作者的语言运用偏重于写实和理性。然而,《剑与樱花》语言绚丽多彩,晓畅而又富于特色,饱含优美的抒情韵味,飘逸中见到实处,灵动中显得精到。在叙述语言上,更多地吸收了武侠小说节奏分明、短句分行的特点,大有古龙、温瑞安的风致。在行云流水的叙述中蕴含着内在的音乐美,在电光火石的描写中突现哲理的深邃,从而将读者的阅读快感带到峰巅。

《剑与樱花》充分证明,李迅不仅擅长创作纪实类作品,也是虚构文学的“高手”,他在探索一种新的长篇小说的表现手法,并向富于艺术魅力的“理想彼岸”泅渡,是转型,也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