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坚定文学自信 肩负历史担当
更新时间:2019-08-20 作者:张培忠来源:《文艺报》
□张培忠
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文联和作协组织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贺信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是做好文艺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刚刚胜利闭幕的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学习贯彻总书记贺信精神作为广东文学界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要求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要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正在进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理解,使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成为新时代开创广东文学事业和作协工作新局面的根本遵循,推动广东文学事业异军突起、繁荣发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奋力新时代的文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希望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对做好新时代文联、作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树立历史眼光,强化理论思维,增强大局观念,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推动作协工作和文学工作更好适应时代、跟上时代,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谋划广东文学事业改革发展。
(一)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着力提高抢抓机遇、捕捉先机的能力,善于观大势、把方向、谋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亲自谋划和推动文艺事业的改革创新和繁荣发展。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的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殷切期待,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对文艺界和作协工作的明确要求,使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受鼓舞,明确了前进方向。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是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纲”。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需要广东文学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需要粤港澳三地文学界提供足够的文学助力。这是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大事业、大文章,我们要准确把握广东文学全面深化改革的黄金期、推动创新发展的窗口期、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期,从机遇与挑战中找准文学工作的立足点和突破口,以挑战不可能的胆气、锐气和才气,切实担负起推动广东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光荣使命。
(二)发挥优势,筑就高峰。面对全国文学界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要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增强文学自信,立足全省文学工作一盘棋,加强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因势利导、主动作为。广东具有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产强的特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拥有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题材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前,全省已经建立起省、市、县(区)文学组织机构,形成了庞大的文学创作队伍。其中,省作协会员共有3749人,位居全国省(市)级作协会员人数前列;中国作协会员598人;地级以上市作协会员10720人;省小作协会员3190人。新世纪以来,广东文学总体上进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生机勃发的时期,广东文学具备了厚积薄发、再次崛起的资源基础和优势条件。我们要推动短板朝着于我有利的方向调整转变,以自觉的担当作为、鲜明的问题导向、积极的改革创新,推动文学门类全面发展,开创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文学繁荣发展新局面。
(三)提升境界,促进团结。立业先立德、为文先为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怎么发展,都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大力营造文学界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一要提升政治境界。要明确新形势下文学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根本任务,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成为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坚定贯彻者、文学事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行业行风建设的有力引领者。二要提升思想境界。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感召和推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三要提升道德境界。除了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外,还应注重人格修为、追求德艺双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遵守社会公序良俗,彰显正气、坚守正道,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严肃认真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讲品位、讲格调、讲操守,树立作家的良好形象。
二、肩负历史担当,推动广东文学事业异军突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重申“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振聋发聩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继往开来,“文学粤军”要厉兵秣马,再创业,再出发,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促进广东文学事业谱写新篇章、新辉煌。大力实施“广东文学异军突起”战略,建设与广东经济地位相称、与文化强省地位相称的文学强省。打造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服务三支队伍。擦亮“文学粤军”名号,造就若干具有全国影响的名家大家,形成德才兼备、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分明、规模宏大的作家群体。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文学、报告文学、网络文学、影视文学、文学评论、文学翻译等全面繁荣,推出一批展现岭南文化魅力、反映改革开放成就、描绘广东经济社会波澜壮阔发展历程的精品力作。在繁荣创作、壮大事业、改革体制、优化环境等方面不断取得新业绩,形成较强的文学竞争优势,当好筑就文学高峰的排头兵,实现异军突起,走在全国前列。
(一)切实增强四力,练就过硬本领。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提高政治能力为根本,以增强专业本领为关键,以锐意创新创造为紧要,以培养优良作风为基础,推动队伍整体素质实现大提升,努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文学队伍。要练好脚力。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为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文学创作通途和方法,以更加自觉的姿态,投身到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在人民的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历史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更接地气、更有生气,让文学作品多些泥土味、多些百姓情。要练好眼力。不断淬炼观察力、发现力、判断力、辨别力,善于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要练好脑力。文学事业是培根铸魂的事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文学创作,用符合文艺规律的手段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将“文学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要练好笔力。通过富有艺术创造性的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全方位、大视野、多角度呈现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标注广东文学水平的新高度。
(二)探索多措并举,打造精品力作。遵循创作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生产更多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把提高质量作为文学作品的生命线,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文学创作管理机制,在选题策划、创作采风、出版传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策划建立广东文学重大现实题材库,围绕关注、记录大时代、大题材、大事件,围绕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部署、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开展文学创作,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重大节点为契机,大力扶持重大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组织“改革开放再出发”重点作家蹲点深扎创作,计划从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安排15至20名重点作家到农村、社区、企业等蹲点深扎、体验生活,培养一批新时代“柳青、路遥”式作家,创作一批新时代“扛鼎之作”。分别组织长篇小说创作推进会、长篇报告文学创作推进会、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研究和部署全省的重点题材文学创作,形成“策划一批、创作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着力打造一批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笔下有神,焕发出广东人特有精气神的精品力作。
(三)强化平台建设,拓展文学空间。加快广东文学馆建设,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学大本营,建设集收藏、展览、研究、教育、阅读、交流、创意于一体的文学殿堂。坚持正确的办报办刊导向,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泛娱乐化、泛物质化倾向,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坚持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报刊社网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切实提高办刊质量,努力向国内第一方阵的目标迈进。推动融媒体建设,不断提高报刊社网的自我发展能力。重视岭南文脉传承,坚持国际眼光和本土意识相融、前瞻视野与务实批评结合,树立广东批评立场、批评观念,大力构建视野宏阔、学风严谨、见解睿智、善于从多维多向视角观照文学问题的“粤派批评”话语体系和展示平台。加强对优秀作家作品的研究、宣传、推广,推动广东文学更具有标识度、美誉度、影响力。探索建立网络文学审美标准、网络文学创作职称评审办法。进一步办好新媒体,拓展文学传播渠道,扩大文学传播影响。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与省内外报业集团、传媒集团、影视机构、重点文学网站等战略合作,运用新载体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开发文学IP,打造文学和影视、传媒、网络、电信等互动的平台,推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产业对接。
(四)立足前沿阵地,推动融合发展。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港澳独特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推动粤港澳文学界融合发展,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名家造就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精品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互动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传播工程”。积极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文学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经济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圈。探索建立与东南亚国家(地区)文学机构的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拓展与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合作,组织开展互访交流、举办作品研讨会、座谈会、笔会、联谊会等活动。加强同高水平的国际汉学家交流合作,使更多优秀广东文学作品进入国际出版市场,逐步实现国际主要语种全覆盖。
(五)着力机关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着眼新时代目标要求,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群团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广东省作协深化改革方案》,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探索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文学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职能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方式,切实转变职能、增强组织活力,确保在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与时俱进更好发挥新形势下的桥梁纽带作用,真正把作协建设成为温馨和谐的作家之家。扩大联络范围,满腔热忱地与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民族、不同所有制单位的文学创作者广交朋友、深交朋友,最广泛团结凝聚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延伸工作手臂,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新手段,积极联络各类文学组织和新文学群体。努力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学志愿服务体系,促进文学成果全民共享。认真组织“红色文学轻骑兵”走基层文学惠民活动、“面向社会、走向大众”系列文学活动,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在文学公共服务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
(六)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全新格局。对标最高最好最优,从全国大格局、全球大视野中谋划广东文学工作,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努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广东文学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广东文学院为依托,拓展扩充并创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院,立足湾区、面向全国、兼顾海外,识拔、选调、招聘一批优秀的创作、研究人才,经过培养打造,成为“文学粤军”异军突起的主力军。争取加大财政对文学创作的投入力度,为文学事业培精神之根、铸民族之魂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大力推进文学观念、内容形式、风格流派、题材体裁、手段方法的积极创新,推动文学门类全面发展,提升文学创作的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强化沟通协调,抓好上联中国作协、下联市县作协、横联有关部门和各行各业的工作网络体系建设,汇聚各类社会主体的资源和力量,不断拓展“大协作”工作格局,形成文学工作合力。研究并利用对我有益的国外先进文学生产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和运作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学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