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陈晓明:城市文学与大湾区的多维世界
更新时间:2019-07-24 作者:陈晓明来源:广东作家网
大湾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最有未来性的地区,无疑也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引领地区,它必须也必然成为中国文化的新的中心。90年代初,美国的媒体曾经宣传过美国思想文化将要南移的观点,一些有远见的媒体人发现,一批年轻的科技知识分子南迁,他们移到美国的南部,这就是后来硅谷的创立。当然,美国的科技文化影响甚大,它会较为快速地转化为思想文化。同样的,中国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也发生相当深刻的变化,这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事实。当然,美国的媒体的预言也并未全变成事实,科技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但美国的那些老牌长春藤大学有相当多的还是在北方,思想文化的集中地还是北方,并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回过来看中国的情况,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引领中国的改革开放,但是,思想文化方面一直没有特别明显的引领作用。中国的思想文化还是以首都为核心地域,这是中国现代以来的传统和国情决定的。现在,珠江三角洲的概念拓展为大湾区的概念,这对中国南方地区来说,不只是经济和科技创新的一个契机,也是文化创新的一个极好的机遇。
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就是以文学为引领,大湾区文学的提出是很有创造力、有当代性的一个概念。 我以为在打文学旗号的同时,集中于大湾区的优势,集中于推动城市文学的聚集和发展最为有效。大湾区天然地与城市文学有一种关系。大湾区是城市化程度最发达的地区,也是经济和科技最富有创新活力的地方,四十年来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区,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引领区域。在深圳可以产生出华为和中兴通讯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科技产业并不是偶然的,同时,深圳还有一大批金融创新公司和中国最为庞大的各种基金群。现在港澳在经济和科技创新也加入进来,这样一个城市群,它在经济上和科技上的创造性活力,必然要激发文化上和思想上的创新欲望。实际上,新生的文化与科技文化应该是互动激发的关系,没有新的思想文化的激发和引领,仅靠科技一脉,是不可能产生最一流的科技创新产品的。所以,可以在这个互动背景来理解大湾区文化和文学创新的可能性,可以从它和未来城市发展相关的意义上来构想新型文学的未来形态,我想这里可以讨论几个问题:
一、新的城市空间的建构形成新的心理意识,尤其是港澳元素的介入,新的多维、多元性的空间的交换,对文学观念和文学感觉方式的影响都将是积极有效的。
二、新的未来性人群、科技新人类的生长,必然将给文学书写带来有时代感和未来想象性的人物塑造。
三、在城市空间里,多样性的生存活动,给生活打开无限想象空间,尤其是科幻和网络,构成了大湾区城市文学新的维度,大湾区的城市文学在这方面天然地处于时代前沿。
四、新感觉新语言和新文体的生成。大湾区以新的流动人群为基础,必然也是多种语言的混杂,这里的多语杂糅性对新的文学感觉和新的语言生成,甚至对新的文体生成都是可以积极预期的。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