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自定义类别 >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 > 专家发言

朱寿桐:需要理论与大湾区文学的构建

更新时间:2019-07-24 作者:朱寿桐来源:广东作家网

需要理论一般适用于市场经济研究和价值学研究,用于文化类的学术考察则需高度谨慎。一种可能的疑虑是,文学艺术和文化上的需要理论会导致庸俗的文艺价值论的畅行,需要理论可能成为过度市场化和文艺庸俗化的理论借口。不过,对于一种新兴的文学概念如大湾区文学概念而言,需要理论的论证仍然十分重要,它能够帮助人们在价值学的复杂范畴内理解大湾区文学构建的现实合理性和学术必然性,又能够在社会心理学和地域社会学的交叉考察中理解大湾区文学建设的时代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大湾区文学作为地域社会现象首先体现为一种价值表现的文学需要。大湾区是在特定的政治文化经济背景下所设定的经济文化特别区域,既体现着领导层高度的行政智慧以及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文化关系的跨越式思维,也体现着珠三角地区长期以来社会文化发展的一种价值需要。一般而言,一种文化组合都会期求内在价值的实现,而且这种价值的实现都会希望寻求文学与艺术的表达,这便是一定的文化区域必然产生一定的代表性文学艺术的原因。在相对开放条件比较趋近的不同的文化区域之间,经济条件相对优越的区域会形成较为强烈的区域文化自信,更容易产生鲜明的区域价值表述的社会期求,因而其艺术文学的发展会更为活跃。一个省份内不同的区域可以呈现这种不同的文学文化发展情形,特别是在现代化生活秩序引入之后,情形更是如此。这样的现象可以从文学文化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得到艺术经济学的阐释,也可以从物质产品与社会生活的余裕感及其在文学文化中的相应体现中得到文化人类学和艺术社会学的理解,但一种更潜在可能也是更内在的解释,应该是文学需要的价值理论现象。

粤港澳大湾区从历史上看是一种以粤语文化为核心,以粤语方言为载体的文化区域,但它同时又是承载着时代荣耀和国家认同的为世界所聚焦的特定区域,这两方面都会表达出某种内在的价值期求。同样,这样的价值期求应该寻求一种文学和艺术的表达,于是,大湾区文学实际上是大湾区经济文化的一种历史和时代价值的承载。换句话说,大湾区的历史现象、文化现象和现实现象积淀着许多价值需要,需要通过文学或者艺术的形式加以释放,并同时借助于这样的价值释放宣示和强化大湾区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

文学承载和表现一个像粤港澳大湾区这样的大文化区块价值需求的途径与方式,在文学理论的范畴内无法得到自给自足的说明与阐释,需要进行社会心理学和地域社会学的考察与认知。文学的描写和歌吟不仅可以承载和表现大湾区的文化自信,扩大和强化大湾区的社会影响力,从而更深刻地展现大湾区文化的价值内涵与价值张力,有意识的大湾区文学表现还可以增强大湾区的期诣指数。

总之,大湾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体现着一种来自文化区块内部的长期积淀的价值要求,这种价值的承载与表现需要通过文学艺术等审美形态。正像大湾区的建设属于大张旗鼓的行为一样,大湾区的文学也应该避开静悄悄的变革模式和低调作为,在时代的喧腾中彰显一种精神魅力和文化活力。

(作者为澳门大学中文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