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自定义类别 >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 > 专家发言

徐则臣:关于大湾区文学的三点想法

更新时间:2019-07-24 作者:徐则臣来源:广东作家网

一、大湾区的文学应该是“向前”的文学。

改革开放的前沿不仅跟经济有关,更跟视野和眼光有关,自由、与时俱进的开放视野与思维,在文学上亦当有相应的体现。文学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视野与眼光,取决于作家的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可能有什么样的文学。我相信大湾区的文学会是“向前”的文学,能站在中国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前沿,也一定能站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前沿。这个“向前”,既当与“当下”有关,又当与国际化有关。大湾区的当下大概是全中国最火热的当下,最新鲜的经验、最迫切的问题在这里层出不穷,若是作家能够及时有效地呈现出来,必是写出当下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故事。因为地处前沿,兼有香港、澳门多年来的国际化以及国际化写作积累的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大湾区文学可以更容易地从单一的中国经验与写作的框架里跳脱出来,书写出更具全球视野的“世界文学”。

二、大湾区文学的“移民”资源。

在大湾区,移民问题肯定是最重大的问题之一,香港自不必说,单是深圳和广州,两座城市的运行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的都是外来人口。尤其深圳,堪称新时期以来最大的移民城市。对移民的书写十几年来一直是深广两地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界把这种写作现象命名为“打工文学”。事实上,这种文学类型已经远远超出了“打工”的范畴,生发出了更深刻也更高远的文学意义与价值。但也必须承认,此类书写还有诸多不能让我们满意之处,比如题材还相对狭隘,对现实与人生的探讨与挖掘还是比较轻浅,缺少必要的厚度与张力,艺术水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但是这股文学潮流的方向是值得信任的,作家们抓住了深广两地现实生活的重大表征。在大湾区时代,以打工文学为基础和准备的创作应该再出发,从底层叙事的局限中解脱出来,重新审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式移民问题,在大湾区的语境下作出更具开阔的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移民书写”。

三、大湾区的文学重心当在“城市文学”。

中国的城市文学,北上广深肯定脱不了干系。现在,广深之外,大湾区加盟了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城市化程度更高的现代国际化大都市,于城市文学的书写与发展更当责无旁贷。因为城市化程度足够高,城市性相对也更充分,城市所可能具有的特点和问题也就更突出,如此背景下,大湾区天然地成为城市文学的沃土。这是大湾区文学难得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期待大湾区作家以及所有关注大湾区的作家,能够真实、真切地呈现出大湾区独特、复杂的城市经验,将大湾区的城市文学推向一个新高度,也期待这个高度能成为中国城市文学的新高度。

(作者为《人民文学》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