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自定义类别 >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 > 专家发言

丘树宏:用人文价值链融合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学发展

——以“孙中山文化”为例

更新时间:2019-07-24 作者:丘树宏来源:广东作家网

粤港澳大湾区有一个特别的优势是人文价值链。人文价值链,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个非常突出而独特的东西,正是这个非常丰富而集中突出的人文价值链,使得大湾区的“人文湾区”建设具备了最大公约数的核心和灵魂。

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价值链,大概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历史的同一性。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自古同属于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后,又基本同属于南海郡范畴。两千多年来,虽然政制不断变化,但是11个城市的人文历史总是维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次是人口的同一性。11个城市,虽然也有一定数量的客家人和闽南语系的族群,改革开放后在一些城市特别是深圳等几个城市外来人口超过了本土人口,但绝大多数城市都是以广府人为主体。

第三是语言的同一性。与人口的同一性一致,广州话是11个城市共同的话语体系,即使外来人口占多数的城市,广州话的地位也依然处于核心地位。

第四是文化的同一性。11个城市,除了香港和澳门渗入了殖民文化外,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一直占主导地位。

在所有这些人文的渊源之中,还蕴含着一个奇迹性的现象,那就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11个城市,无不与孙中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不深深烙上了孙中山的印记。

中山,是孙中山的出生地,是他的故乡;澳门,是孙中山从学校走进社会从医的地方;香港,是孙中山赴夏威夷、早年求学和革命的根据地;广州,是孙中山革命的圣地;东莞曾经是孙中山家族的祖居地;珠海在孙中山时代同属香山县,与孙中山的关系极深;孙中山曾三次莅临肇庆谋划革命;深圳、佛山、江门,都有许多华侨华人追随孙中山革命。11个城市都有着众多的孙中山文化遗存。

因为以上因素,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出台之前,11个城市的交流合作,尤其是人文的交融,其实就一直伴随着时间和历史的进程,而以各种方式在各个空间紧密进行着。今后,这种人文元素将是大湾区交流合作最重要的无形力量,是最高的竞争力,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发掘总结,需要十分智慧地开发利用。

而这种特殊而丰富的人文价值链,则给大湾区的文学创作以及大湾区城市之间的文学融合与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首先是在文学题材方面的融合发展。岭南的历史变迁、珠江的历史变迁,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大湾区11个城市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千百年来的历史是一个浩大的富矿,取之不尽。大湾区可以做出一个规模空前的规划,有分工有合作的部署创作。

其次是文学机构方面的融合发展。人口结构的同一性,语言的同一性等,给文学机构的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基础。成立文学联盟,可以以轮流坐庄的方式,定期不定期举行会议,研讨交流合作事宜。

再次是文学活动方面的融合发展。11个城市交通十分便利,各自的文学活动也丰富多彩。可以设置粤港澳大湾区形式多样的文学采风、交流和创作活动,组织大湾区文学奖、文学展会、文学沙龙、文学培训等等。

2007年,本人提出了“孙中山文化”的概念,2008年成为中山市第一城市品牌,2011年成为广东省命题,今年2月18日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孙中山文化上升为大湾区命题。孙中山文化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孙中山的思想、精神与品格;第二个方面是指这些思想、精神与品格背后的文化元素;第三,“孙中山文化”更少不了孙中山本人作为文化人、演讲家,乃至诗人、书法家的文化背景。孙中山文化的特质,除了有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又吸收了世界先进文明,是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相融合的“咸淡水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特质高度吻合、高度一致。

因此,建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孙中山文学奖,并设立专项基金。同时,结合11个城市当地人文、当地名人与孙中山文学创作相呼应、相连接,进而扩展到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开展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由于孙中山的特殊性、孙中山文化广泛而丰厚的世界性和人类性,用孙中山文化融合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有利于促进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的实施,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之,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各项工作安排中,我们要将“人文湾区”建设列入重要的规划之中,融合和发展“孙中山文化”等大湾区共同的人文价值链,打造最具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从而推进和保障大湾区战略的全面实施,提升大湾区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意义,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中山市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