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第七届东莞荷花文学奖评审暨国内文学名家交流分享会举行
更新时间:2019-06-10 来源:晓荷 悦读桥头
东莞文学具有很多无可比拟的生态优势
东莞文学创作如何“异军突起”,又如何实现“有高原,更要有高峰”的目标愿景?借第七届东莞荷花文学奖评审之际,邀请多次参加全国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评审的文学名家评委,集思广益为东莞的文学发展支招指路。
6月1日下午,由东莞市文联、桥头镇人民政府主办,东莞市作家协会承办的第七届东莞荷花文学奖评审暨国内文学名家交流分享会在桥头镇举行。本届荷花文学奖评审终评委谢有顺、李国平、龚旭东、刘琼、岳雯等五位国内文学名家,与东莞文学界代表一道,就东莞荷花文学奖评奖情况及东莞文学发展现状等话题进行互动交流,专家们对东莞文学创作发展态势一致给予高度点赞。其中,担任多届东莞荷花文学奖终评委的谢有顺,对东莞文学近年来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和深度梳理,他提出,东莞文学创作要有新的突破,必须在故乡和当下两者之间找到突破口,将人类内心深处最为复杂的东西用文学的形式表达出来。
文学生态:全国文学版图一个活跃的创作群落
分享会上,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任、高级编辑刘琼谈到她对东莞文学生态的认识。她说,在全国整个文学创作版图上,南国东莞出现了一个新的活跃的创作群落。这个群落具有典型性,其整个创作队伍的形成有一定的共性特点。各个文学类型都在同步发展,如小说中的长、中、短篇都有进步,特别是短篇和中篇创作成果尤为丰厚。
对于东莞文学生态的形成及其根源,刘琼分析指出:“在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社会的整个人员结构发生了变化,务工移民的生态带来了文化的碰撞,从而也带来了文化的重新融合。这期间,产生很多关于人对自身、对其生活状态的思考和表达,对自己内心需求的探索,还有对人性、人情的理解。这都是写作一个很好的契机和由头。”
关于东莞文学生态,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国平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同时,他对于阅读和创作经验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从事文学写作的人,阅读经典作品或远方其他地域作家的作品可以作为重要的资源吸收借鉴,但与此同时也要重视阅读身边的作家作品。一方面因为身边的作家都在同一文学现场,可以学到更多东西,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同一时代朋友的作品,能够对自身的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在这一点上,东莞拥有浓郁的文学氛围,有着良好的文学生态。他相信,改革开放40年多来东莞文学的创作成果通过厚积薄发集腋成裘,正在酝酿着一个质的突破和嬗变。
创作队伍:很多地方无可比拟的梯队结构模式
东莞市文联创作部主任、东莞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胡磊介绍了东莞文学创作队伍的架构情况。他说,东莞文学经过长期的涤荡沉淀,基本形成了一种值得关注的多元并存的二重奏结构模式。桥头文学模式、长安文学现象、大沙田放歌诗歌群落,还有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等文学现象,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整个东莞文学创作的一种态势和架构、一个侧面和维度。
胡磊分析东莞作家队伍二重奏结构模式时指出,“东莞作家有一个很好的创作优势,就是很多作家占有二重资源高地:一个是背后记忆中的故乡,还有一个是眼前东莞脚下的生活。这两种资源不断的冲击,不断地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一个内在表达的诉求动因,两种资源在交织中催生优秀文学作品。”除了市镇两个层级的创作队伍和创作架构外,东莞还存在体制内和体制外两个写作群体和写作扇面,同时还有全国征集作品签约和重点项目委托创作两种创作域度,这也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谢有顺长期以来关注东莞文学创作现象,他指出,东莞活跃着一批很有才华又勤奋的作家,而且东莞的文学生态也是很多地方不能比拟。无论是文学创作成果、举办的相关活动,还是政策扶持,都具有相当的优势。“早些年当广东很多地方不怎么重视文学的时候,东莞就开始重视文学。但是现在广东各地都很重视文学的时候,我觉得东莞应该更重视文学。”
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文艺评论家龚旭东谈到了他对东莞文学的印象。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方面东莞作家队伍的梯队构成良好;另一方面,东莞文学作品在文体的类型上相当丰富,同时在创作的题材上,各种文本都有精品。
写作策略:寻找自己兴奋的生活敏感区
一个作家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创作具有鲜明的辨识度?谢有顺提出了他的观点。他说,创作者既要让自己写得出来,又要让自己的写作变得尖锐、变得重要,变得具有辨识度。他还援引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的观点予以强调,“写作者还是要寻找自己生活敏感区”。
谢有顺说,如何检索自己,如何认识自己,可能是写作者首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寻找自己的敏感区,要锻造自己敏锐的感受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包括我们自己的一些文化教育背景,这种多方面的影响,但是我们究竟适合于写什么,我们能写到什么,哪些点能让我们兴奋,哪些点能够让我们变得敏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话题。”
谢有顺同时也表示,东莞这块土地,是能够提供很多写作的生活敏感区。写作者要明白和发掘自己的特点,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适合于写大的题材还是小一点的,适合于写历史小说还是适合于写当下题材,适合于写小说还是写散文。“我觉得如果你不是天才,你可能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情。”
“我其实最想看到的,其实既不是出生地的经验回忆,也不是直接写当下,最想看到的是你带着故乡的记忆经验来到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扎根之后,感受到的碰撞,那种裂变,那种两种经验之间的冲突,这才是真正的大主题。这方面的作品才是真正中国文学里面特别匮乏的。”谢有顺说,“我们从历史上来看,从来没有一个历史时期,有像这几十年的中国一样,数以亿计的人在这片土地上流动,迁徙,背井离乡,来到另外一个地方。改革开放40多年,数以亿计的人在这个土地上迁徙和流动,他们发生了哪些的变化,我觉得这是一个大主题。”
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文艺评论家龚旭东发现,东莞的作家都很接地气,都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深刻的生命感受。“在他们的作品中,有很多东西感人至深,甚至是直指人心的东西。”龚旭东认为,这个与作家们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有很大的关系。
关于未来创作建议,刘琼也指出,如果我们能出现一些在全国范围有重要影响的作品或作家,或者一个群落,这将真是一个特别有价值,在当代文学史上特别能够站得住的东莞文学形象。
关于怎样才是文学创作,龚旭东还指出,如果认为把个人经历的故事写下来就一定是个好小说,这是不对的。“因为你写下来的,其实不是真正的艺术上的作品,仅仅只是记录了一个文学素材。写的实际上是素材而不是小说。所以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总希望把小说作为一种叙述的艺术来加以对待。”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研究员岳雯,结合本届“荷花文学奖”评选的作品,指出东莞作家把城市生活经验带入到了作品当中,这是在这次评奖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来的。同时她就城市文学有关城市声音、城市建筑与人等三种模式和如何创作城市文学阐发了自己的观点。岳雯还重点讲述了如何通过写人来书写城市文学,“你写到的人能够展现这个城市的精神和气质,你知道人物是通过城市的滤镜来看到的人物,所以我们认为这样的小说才是城市化的小说。”
感悟寄语:汇聚各方力量推出精品人才
东莞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江祎霞在讲话中表示,前段时间省作协主要领导带队到东莞开展调研,传达了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同志对省作协工作的批示精神,提出广东文学“要异军突起”战略,省作协调研组围绕如何解决东莞文学创作“要异军突起”“要有高原,更要有高峰”提出意见建议。她指出,组织国内文学名家交流分享会,旨在请各位名家为东莞文学把脉支招,使得我们能更深入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视察广东和两会期间看望文艺界、社科界等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会议精神,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她同时还希望东莞作家抓住和名家的交流机会,立足本土文学创作、立足大湾区文学创作,进行思想碰撞,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东莞文学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
交流会上,数十名东莞本土作家及文学爱好者以及有关媒体记者,还就本次荷花文学奖获奖作品、东莞文学的优势与局限等方面话题,与五位文学名家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对话,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高端难得的文学经验交流分享和激浊扬清思想碰撞的盛宴。
(文/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