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李德南:融合多种小说类型的一次创新尝试
——评陈崇正小说集《折叠术》
更新时间:2019-04-25 来源:《南方日报》
陈崇正的新书《折叠术》,我是按目录的顺序读完的。书中前面的几篇都是近作,后半部分则主要收录一些写作时间较早的作品。因此阅读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对陈崇正的写作历程稍稍做了一个回顾。从中,既可以看到陈崇正作为一个写作者的成长轨迹和时代的变化,也可以借此了解陈崇正的写作抱负。
《折叠术》中的作品,大多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试图调适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重视融合雅俗。《折叠术》的主题是严肃文学常见的主题,其写法又是通俗文学的,融入了很多通俗文学的元素。比如武侠小说的元素。这在小说的命名上是有体现的,《折叠术》《凤凰铁锁咒》《心灵手术刀》这样的题目,都带有武侠小说的味道。小说中的一些人物,比如《凤凰铁锁咒》等小说中出现的破爷等人物,还有《心灵手术刀》中的武和尚,也有武侠小说的气息。而小说的另一些篇目,比如《红焰》《心灵手术刀》,又很有言情小说的意味。特别是《红焰》这一篇,以校园言情作为架构,可以纳入校园文学的范畴。
这种融入雅俗的倾向,还体现在陈崇正的写作有很强的读者意识,他非常重视读者的反应。陈崇正会想方设法把小说写得有趣。他的文学语言幽默,生动,精辟。“对于一个离开半步村的人来说,故乡不过是一串包浆的珠子,牵挂摩挲,却早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这个世界能吸引人眼球的东西越来越多,能维持关注的东西越来越少。”“荒芜的人生在他面前打开了另一副面目,绝望与虚无,有时候不仅仅是词语,只是恐惧连接着另一个恐惧。”诸如此类的句子,在《折叠术》中随处可见。它们或是偏重抒情,或是偏重反讽,却都带有警句的意味,蕴含着对当代生活经验的洞察,能在瞬间击中读者的内心,引起共鸣。小说的情节,则大多有趣,曲折,甚至很多情节的安排带有很强的戏剧性,有很强的传奇色彩。
《折叠术》的总体风格是偏于后现代的。 言情、武侠等不同类型的融合,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或先锋文学的融合,正是后现代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正如卡林内斯库所指出的,乐趣和复杂性在后现代主义中并行不悖,埃科的《玫瑰之名》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学实例。在一个层次上,《玫瑰之名》是一部娱乐性的中世纪恐怖小说,它在一个奇特的历史背景——十四世纪意大利北部的一个修道院——中机敏地运用侦探小说的创作模式。同时,在一个更复杂深奥的层次上,这部小说又是哲学的,它使读者面临“一个基本的哲学问题:谁有罪?”这部小说又是文化的,因为它包含各种各样的象征和典故,常常具有微妙的戏拟性质,因此,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经典的二分法:旨在供民众消费的作品和先锋派作品(非通俗的,实验的,引起争议的,等等)。”阅读陈崇正《折叠术》中的不少作品,比如《寻欢》和《念彼观音力》,也有必要打破这种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的预设。
虽然《折叠术》中的小说都重视以通俗小说作为叙事框架,或是重视引入通俗文学的元素,但是这些作品并不是玄想式的,不是架空的。相反,陈崇正很重视小说叙事的历史语境,也强调小说要对现实的反映和介入。他喜欢把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事情、事件在小说中进行书写。这种书写,由于篇幅所限,未必是很充分的,很多时候只是稍稍涉及。因此,当代的很多现实问题,在陈崇正的小说中更多是一种碎片化的存在。由于这样的碎片在小说中非常多,读者也能把它们拼接成当代生活的一副图景,甚至会觉得小说中的现实是毛绒绒的,很有生活的质感。
从《折叠术》还可以看出,陈崇正作为一个写作者有很强的适应现实的能力。这一方面体现在他的写作和个人的经历关联密切,带有鲜明的个人生活的印记。陈崇正本人有过多次移居的经历,他往往是刚到一个地方不久,就可以写那个地方的生活。他在小说类型融合方面的尝试也可以看出他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他之前的作品中,他就经常融入武侠和言情的元素,收入《折叠术》中的《寻欢》《虚度》《折叠术》等作品,在武侠和言情之外,又融入了科幻的元素。最近几年,科幻文学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类作品在文学场里所占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沿着一些旧的文学样式来写作,可以继续写,但也很可能无法再有多大的新意和创造。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去探索新的领域。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很多作家选择写科幻文学,其实并不觉得是在写类型文学意义上的科幻文学,而是觉得自己的写作是现实主义的,他们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直面现实。因为现代技术成为现代社会最大的结构因素并加速度地改变人类的生活,这就是目前最大的现实。如今,讨论任何的问题,政治的问题,经济的问题,文化的问题,等等,都必须把它们和技术的问题叠加起来。陈崇正之所以尝试引入科幻的因素,亦与此背景有关。
陈崇正在一个场合曾经说过,“我相信我自己对小说存在一种抱负。”这种抱负一方面体现在,他在试图完成一个庞大的家族-地域小说系列,或者说,建立一个属于他个人的小说世界。他的小说,有其清晰的地理标记和地域色彩。另一方面,陈崇正亦有志于把小说写作成为一种“综合的艺术”:既是叙事的艺术,也是诗的艺术;既是面对现实和历史发言,自身也是一个相对超越的、自足的世界;小说的写作,既是关怀社会的方式,也是一种智力游戏。要而言之,除了找到属于自己的题材,陈崇正也试图立足于历史与当下,建构属于自己的叙事美学。
就总体而言,我觉得陈崇正是一位非常适合写长篇小说的作家。他的小说,不管是中篇还是短篇,往往是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也有很多的人物。这种结构小说的方式,其实更适合写长篇。因此,在中短篇小说之外,我也期待看到陈崇正在长篇小说领域有更多的尝试。
原载《南方日报》2019年3月23日
作者简介: 李德南,1983年生,上海大学哲学硕士、中山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青年学者、专业作家,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导师、广东省首届签约评论家等。著有《“我”与“世界”的现象学——史铁生及其生命哲学》《小说:问题与方法》《有风自南》《途中之镜》《遍地伤花》等。获《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等奖项。入选羊城青年文化英才、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