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赖松万 :方寸之间能量绵绵

——读廖洪玉小小说集《风中的瓶子》

更新时间:2019-04-23 作者:赖松万 来源:广东作家网

中山作家廖洪玉的小小说集《风中的瓶子》放在桌面许久,有空我就读,一些碎片化的时间都进入了她的小小说世界。作者是一位80后设计师,在她设计的小小说国度里,总能感受到绵绵向上的力量。

作者喜欢写很细微的事,却在细微处见精神。《为你点赞》写的是公司同事之间在朋友圈点赞的小事,主人公王静不满公司饭堂的饭菜,拍了一个饭菜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写上“谁来为我点个赞”,以图为大家谋个福利,推动饭菜质量的改善。对于这种“挑刺”行为,居然没有一个人为她点赞。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邓经理发的每一个朋友圈,大伙们都争先恐后地点赞,唯独王静不给他点赞。令人觉得意外的是,王静居然被提拔为计划组组长了,理由是“一贯坚持原则,个性鲜明,能力出众”。这时,王静打开朋友圈,邓经理发了一个:接受王静同志提出的建议,对食堂饭菜进行了改革。王静激动之余,第一次给邓经理点了个赞。

小小说的篇幅短小,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设置曲折的情节,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很考验作者的智慧和心思。《为你点赞》曾发表在《故事会》,选材并不高大上,是公司里的一些琐碎事,但恰恰是这些琐碎事,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主人公王静的性格很鲜明:富有正义感,不阿谀奉承,这一点在小小说中已经明确地写了出来。更值得品味的是,文章着墨不算多的邓经理,他的性格也在寥寥数笔中烘托出来:点赞者众,他没有飘飘然;不点赞者“挑刺”,他重视整改;不用奉承者,唯才是举。作者的对比手法运用得十分娴熟,例如:“挑刺”者无人点赞,公司领导点赞者众;踏实干事者无心升官却得到提拔,奉承者渴望提拔却靠边站;王静一直不给邓经理点赞,却破例地给他点赞……情节起伏间,人物的品格跃然纸上,而文章暗藏着的“正直、务实”的价值取向也巧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一股温暖向上的力量。

同样的温暖和力量,在廖洪玉的其他作品中十分常见。《渐行渐远木屐声》,写的是两位女孩之间的故事,围绕一双木屐来展开。晓珍家穷,买不起一双波鞋,她年迈的父亲只能给她做了一双木屐。她穿上这双“咯叽,咯叽”作响的木屐走在校园里,同学们都投来奇异的目光,她羞愧得脸上发热。有一天,她的同学兰花却说这双木屐真漂亮,要用一双波鞋跟她换这双木屐。穿上那双波鞋,晓珍心里充满了快乐,这双波鞋伴随她多年的读书时光。多年之后,晓珍参加工作了,父亲也已去世三年,她突然收到一个快递,是那双木屐,那是她父亲唯一的遗物。

相比之下,这篇文章的情节更显简单。作者用细腻的笔调勾勒出了主人公的心理。晓珍父亲“按照晓珍穿的布鞋画好尺寸,开锯,刨、磨,一刀一刀细心地从鞋面到鞋底精雕细刻,整整用了三天三夜做好这双精致的木屐”,晓珍穿上木屐走在校园里,“低着头,脸上发热,她知道,很多同学都向她投来奇异的目光,都望向她脚上的木屐……晓珍的头一直低着,跟谁也不说一句话,她心里很乱”。这些生动的刻画,让读者身临其境,能够与主人公感同身受,入戏感很强。

情节的波折在最后,多年之后兰花寄来了那双木屐,读者豁然开朗,原来是当年兰花用这个巧妙的方法给了穷女孩晓珍宝贵的勇气和信心!这样,那个戏份很少的女孩兰花,瞬间就高大、温暖起来。这股力量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她雪中送炭,更因为她润物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作者将这力量处理得润物无声,可见她匠心独具、手法高超。

人间有真情。廖洪玉笔下的社会,是有温度的;她写世间百态,没有苍凉感,而总是伴随着温情。例如,《生活》写的是一对一天下来没三句话交流夫妇,丈夫意外出车祸了妻子不知道,丈夫也不主动告诉她。后来,妻子打电话问:“又出差了?”男人答:“在滨江医院……”妻子就挂机了。没想到的是,妻子默默地来了,问他:“怎么不早告诉我?”他答:“怕累着你了,只当出一趟差,过两天就回家的。”两人用淡淡的语气对话,却令人泪目。又如,《浓缩父爱的米粉》写的是乡下老父亲给城里的女儿送米粉的故事。女儿留恋家乡的米粉味道,在电话里跟父亲说米线快吃完了,父亲第二天一早就冒雨去给她米线。傍晚,父亲来了。“父亲一手提着装满米粉的蛇皮袋,一手提着装满鸡蛋的塑料袋。他微驼着背,身子瑟瑟发抖,脸上也挂满了疲惫。一辆旧摩托车停在他的身后。”作者用女性独有的笔调描绘出的这幅情景,足以让每一位读者潸然泪下。说这是一篇小小说,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篇真实的散文。

廖洪玉写的真情,有同学之间的默默鼓励,有夫妻之间的无言关心,有父亲对女儿的如山父爱,也有女儿对母亲的感恩和自立。《风中的瓶子》中的主人公真真是一个得了重病的女孩,是妈妈拾荒时捡来的女孩。妈妈为了给她筹十七万元的手术费,不得已去卖血。真真拒绝了许先生给的十七万元,决定发起众筹。文章最后,她陪妈妈拾一次荒:“妈,我一定要让你过上好日子。这是你最后一次拾荒。”大货车开过,扔下一个矿泉水瓶,在风中翻滚。妈妈和真真开始了对瓶子的追赶。“风在不停地吹,瓶子在不停地滚,真真在不停地追呀追呀……”

妈妈的拾荒让真真的生命得以延续,妈妈的卖血也是为了她的健康。此时,拾荒是人世间最大的善,因此真真也决定陪妈妈拾一次荒。结合此前她拒绝许先生给的十七万元救命钱,文章呈现出的是妈妈和真真同样的坚强、自立,以及在命运磨难面前的不低头。风中的瓶子在翻滚,母女俩都一路追去,暗喻母女对困顿生活的不怨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作者用艺术的手法结尾,画面感十足,不点明主题,给读者无限遐想,既意味悠长,又能量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