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说“鹅”(图)
更新时间:2019-04-22 作者:丘克军来源:南方日报
前段时间,网络、微博、微信圈最红的莫过于那两只在一片红土地道路上“吻别”的大鹅,大有张学友唱的《吻别》、电影《魂断蓝桥》里的《友谊地久天长》的境界,据说,真有一首为此事创作的歌曲已在全球同步上线了。网友们更是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将各种鹅图片接龙成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
第一个故事:一窝鹅蛋孵出了小鹅,其中一对青梅竹马长大后,在猴年过年期间,在一条红土路上深情吻别,最后变成了两只烤鹅。
第二个故事:一窝鹅蛋孵出了小鹅,其中一对青梅竹马长大后,在猴年过年期间,在一条红土路上深情吻别,后来母鹅从搭载的摩托车逃脱了,公鹅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母鹅,两只鹅携手远行,过上了幸福生活。
而据报载,两只鹅的真实故事来自广东梅州:梅州邓小姐父母养了两只青梅竹马、一往情深的鹅,因欠了亲戚家的人情,于大年初二将母鹅送给亲戚,于是发生了感人的一幕:当邓小姐爸爸在地上捆扎母鹅时,公鹅伸长了脖子试图解开母鹅身上的绳子,并情深意重地一直在“嘎嘎”地叫唤,好像在祈求主人不要把它们分开。
无独有偶,在大年初三的傍晚,我在小区电梯里也看到了令人惊喜的一幕:邻居拿着一个蛇皮袋进来,大家正在纳闷里面是什么东西的时候,突然从袋里伸出一个长脖子,“嘎嘎”叫了两声。这时大家乐了,小孩念起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邻居说:这鹅是乡下亲戚送的。亲情难却,不收又不好,收了又不知道怎样处理。
养鹅过年是客家人的传统习俗。每年10月,当田间的稻谷金灿灿一片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孵出一窝小鹅苗。庄稼人会用笼子将鹅苗带到田间,边收割边放养。一个秋收下来,鹅苗也长成一斤左右的小鹅了。这个时候,小鹅就变成了孩子们的好伙伴。放学以后,小孩们成群结队,用小竹鞭子赶着鹅群往田野里走。田间地头的嫩草成了小鹅的美味佳肴,秋天干旱的田野也成了孩子们撒野的天地。
从秋天养到冬天,每天喂粥喂糠、喂嫩草青菜,小鹅也长成了大鹅。特别是到了腊月,从田间地头到村里的家家户户,鹅们都“嘎嘎”地唱起了交响曲,此起彼伏,给客家乡村平添了一股特别的年味。
到了过年,一般的鹅都会长到四五斤重,大的会有六七斤。大年三十中午,村子前的小河边,家门口的晒谷坪上,厨房门口的天井里,家家户户都在宰鹅过年。大家的欢声笑语中,除了一些家长里短的,就是关于鹅的,肥瘦大小都津津乐道。遇上谁家的鹅刚刚换毛(长出嫩毛),那可就惨了,那满身密密麻麻的短毛,没有两三个小时你没法拔干净。但是毕竟是过年,乡亲们还是乐在其中。
记得小时候,母亲从城里回到乡下生活,她不习惯养鹅过年。她觉得鸡肉好吃,养几只大阉鸡过年是她的心头所好,这却让我闷闷不乐——因为鸡腿毕竟比鹅腿小很多很多,吃起来没有满足感。那时候一年里能吃上鸡腿、鹅腿也就是过大年的时候,这是一年中最奢侈的日子了!那些年,一年里能正儿八经吃上肉的,也就只有清明节、七月十四盂兰节和重阳节,这些都是因为要拜祭祖先才买猪肉宰鸡宰鹅,拜完祖先,这些鸡肉猪肉鹅肉就可以吃了。鸡是家家户户都养的家禽,成群结队的,满院子都是。但养鸡是为了下蛋而不是为了吃肉,下蛋不是为了吃蛋而是要等到圩日卖掉交孩子的学费。而宰鹅只有过年的时候。端午节、中秋节客家的习俗只是吃粽子、吃月饼,不会宰鸡宰鹅。所以只有过年才有鹅肉吃。年三十宰的鹅,一般会吃到年初四。其实一只大鹅,两只腿和翅膀都让小孩们在年夜饭享用了,鹅胸脯肉要留给牙齿不好的老人,还得留下好几块鹅肉走亲戚,这样下来,年夜饭能吃到鹅肉也就所剩无几了。那时如果遇上过年天气较暖,家里只能用盐将鹅肉腌着,以防变质。所以年初二以后吃的鹅肉都是很咸的,但已经是美味佳肴了!初五早上开年,乡亲们才会宰第二只鹅请“灶神”下来。那时候,有的家庭会把初五这只鹅肉一直吃到清明节。
终于有一年,在我的恳求下,母亲答应养鹅过年。但不是从小鹅苗养起,母亲觉得那样太麻烦。到了农历十一月,母亲带我到圩上买鹅。那时候的圩日是以农历来确定的,这条圩三、六、九日,那条圩二、四、六日。非圩日则空无一人,但一到圩日,街上熙熙攘攘,人头涌动,市声鼎沸,热闹非凡。街上摆的都是农副产品,从猪牛羊,鸡鸭鱼,到红薯、鸡蛋、青菜,应有尽有。特别是在猪市牛市里,那些“猪中”“牛中”们(即中介),凭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帮猪主、牛主介绍他的猪牛怎么好:拍拍牛身子,一副好骨架,肯定能干活!掰开猪大嘴,一口好牙,肯定吃得快,长得好!帮卖主卖个好价钱,自己也赚点小酒钱,在圩上找个大排档,喝个烂醉而归。
跟着母亲到了鹅行一看,哈,那里一片长脖子蔚为大观,嘎嘎声、议价声此起彼伏。这是乡村里每年农历十一月到春节前才有的鹅市,是一个应节的市集。母亲看了几个鹅档,选定一个与档主砍价,砍价的方法一般是心里所想的和嘴里说的刚好相反,你喜欢它反而找出它不少缺点毛病,嫌这嫌那的,甚至表现出要放弃的样子,掏出档主的底价,最后以低价成交。
家里养了鹅,便多了个伙伴。据载,鹅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家禽,三四千年前就已被人类驯养。家乡农历十一月份的鹅一般可养到三四斤重,养到过年就有五六斤了。鹅的身子不算高,脖子却很长,难怪广东汕头澄海著名的狮头鹅卤水老鹅头可重达两三斤。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的一种,中国的家鹅原自鸿雁,属素食家禽。鹅的草类纤维消化吸收率可达百分之四五十,而且鹅对嫩草营养吸收能力特别强,因此民间素有“嫩草换肥鹅”的说法。养鹅最大的乐趣,就是放学以后将鹅赶到田间的烤烟地或麦田里,吃那甜嫩的野菜和青草,在家里则给它喂大叶芥菜。看着鹅一天天长大,感情日渐加深,我有时抱着它贴着脸亲昵不已,有时摸摸日益变粗变大的鹅腿,想象着年夜饭那美味的时刻。
一转眼年三十到了,也到了宰鹅过年的时候。中午,母亲准备了一只大碗,盛了半碗水,放进小半匙盐调匀,那是盛鹅血用的。据载,鹅血能解金属及药毒,在鹅血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等活性物质,能通过宿主中介作用,达到强化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因此鹅血也是鹅中之宝。客家人俗称鹅血为“鹅红”,是煮白切鹅大锅里的汤料,餐前和着汤水吃下去,嫩滑可口。
这时母亲叫我把鹅从圈里赶出来,这也是我们最揪心的时刻,毕竟这可爱的鹅成了我们的好伙伴。我真的舍不得将鹅赶出来。我拿来好多好多大叶芥菜,让鹅吃着,能拖延一分钟就拖延一分钟,直到母亲催了多次,才把鹅赶到厨房。我一直抚摸着鹅的头,这时鹅好像也意识到了什么,竟然留下了一滴眼泪……
鹅作为人类驯养的第一种家禽,它与人类的关系如此久远,肯定有其的因缘。如果不是的话,就看不到古代王羲之兰亭“鹅池”的传说、听不到骆宾王《咏鹅》的童声,更不会有当代的两鹅因路边“吻别”而成为“网红”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