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创作更多反映时代气象和人民心声的佳作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在文学界产生热烈反响

更新时间:2019-04-19 来源:文艺报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中产生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深刻认识文学事业的重要性,强化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创造出更多反映时代气象和人民心声的精品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激励。

吉林省作协主席张未民说,在文学界努力以优质创作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在《求是》杂志上发表,这是对广大作家的又一次极大鼓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同样也不能没有以铸魂为志业的作家和文学。这是对新时代文学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肯定。当代文学如何铸魂?它必须坚持这样一些维度,即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体现出作家的自我修养和道德责任,体现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作品中体现的灵魂或精神,不是抽象的、孤立的、空洞的,它一定是要从现实的、物质的生活中升华出来,有其社会实践与实体性的基础,体现出历史的、美学的意蕴,能够深刻地影响人民。研究、体验、表达新时代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是我们文学工作者铸魂为文的必然选择。

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钱远刚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文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使命。文学是民族精神之灯塔。数十年来,文学陕军始终以“为人民写作,为时代而歌”为使命。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围绕新中国成立70年、建党100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加强主题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弘扬柳青精神、路遥精神,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长效机制,引导作家走进人民、书写人民。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提升文学工作者综合素养,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扎实开展文学评论工作,持续推进作协深化改革,切实担负起守土之责,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努力推动新时代文学陕军再进军,以更多精品力作奉献人民。

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张知干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为新时代文学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学历来是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完成新时代的新文化使命,呼唤文学工作立心铸魂、昭彰正气、成风化人,需要文学积微成著、久久为功。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广东省作协将着力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切实加强文学队伍思想引领。认真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持续抓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教育培训,加大文学工作者和文学创作骨干培训轮训力度。二是大力实施“广东文学攀登高峰”战略。把创作生产更多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把提高质量作为文学作品的生命线,大力扶持重大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三是精心策划“改革开放再出发”优秀作家蹲点深扎创作行动。自今年起连续三年、每年组织一批优秀作家深入改革开放一线蹲点深入生活,努力创作反映新时代、新气象、新成就,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新作佳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山西省作协主席杜学文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文艺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应该在这几个方面特别努力。首先,文学工作者自身要有高尚的道德和操守,要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要有为推动民族复兴担当奉献的精神。其次要在作品中表现能够引领人们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元素,通过作品来净化人的情感,鼓舞人的信心,给人希望和温暖。当然,也要对那些落后的、错误的、丑恶的现象进行批判。第三,要苦练内功,下功夫提升自己的整体素养,包括道德素养,观察、认识、表达事物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在面对复杂的现实时能够有正确的认知和判断。

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说,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我们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这深刻地揭示了创作的真谛和创作的意义。文学作品要反映时代风貌,紧扣时代内涵。文学艺术源于生活,创作者必须长期深入一线,真正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挖掘到好的题材,写出符合现实的鲜活故事,塑造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创作出带有泥土芬芳、深受百姓喜爱的好作品。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如果不经常走进群众,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那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也在基层,文学工作者要到群众中寻找灵感、汲取养分,了解并掌握人民的真实需求,以真情实感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作家艺术家不能缺席,要有历史的担当与责任,去如实地记录、反映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国的精准扶贫可以用举世瞩目来形容,贵州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涌现了很多英雄式的人物。作为一名作家,我将坚持深入到这项伟大实践的第一线去,以文学反映贵州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巨大成就。

云南省作协主席范稳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重要文章,同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脉相承,要求广大作家艺术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为我们今后的文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用明德引领风尚”是对作家艺术家在做人方面提出的要求。我们在做人和做文两件事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既要写出好文章,也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既要紧跟这个大时代、写出精品力作,也要使自己的为人处世符合时代的要求。作为一个作家,只有道德操行达到某个高度,其作品才可能达到相应的高度。同时,我们应该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近期,在云南省文联、省作协的安排下,我带领一批作家深入到德宏和临沧两地采访脱贫攻坚这一全民参与的壮举,行程3000多公里,采访了数十个村寨,深入了解了云南省近年来脱贫攻坚行动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我们相信这次采访为作家们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宁夏作协主席郭文斌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强调的“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重要性特别有体会。他说,近年用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和书籍《农历》做抑郁症干预实验,收到了特别意外的效果,不少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受益,有的痊愈。这说明“守正”的重要性。他发现,抑郁症患者大多不同程度地接受过“非正”文化的暗示,特别是有破灭感的书籍和影视作品的暗示。他在著作《寻找安详》和《醒来》中收集了部分受益者的心理记录。“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守正文化”引导人们向上向内向善,引导人们关注正能量,从而滋养人的精气神。人是如此,家庭、民族、国家也同样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人的气脉乱了,就会生病。家国也是如此。

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杨锦说,做好今年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是党和人民赋予全国公安机关的重大政治责任。作为公安系统的作家,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伟大的时代发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坚持能量上的“守恒”、坚持道义上的“守正”、坚持情感上的“守真”,讲好警察故事,发好公安声音,弘扬主旋律,高唱正气歌,用优秀的有灵魂、有血性、有温度、有生命力的文学艺术作品,教育广大公安民警进一步铸牢忠诚警魂,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力以赴投身大庆安保维稳工作。

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文学创作的普遍规律进行透彻观察之后提出的重大课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自己的文化与精神支撑。现在一些文学作品对时代的反映尚且处于“走近”的状态,但还不够深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也不够深刻,导致有些作品看起来丰饶漂亮、语词优美,但缺少风骨,也就是缺少灵魂。下一步,我们的创作应该更精准、更深入,这就要扎根于时代和人民。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素材,人民群众正进行着伟大的创造实践,有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人民英雄,作家要走进这些人和他们的生活中去创作。在创作中,首先要有格调,外显风雅,内有风骨;其次,格局要大气,与时代精神相吻合。在深入人民群众之后,反映生活的角度和精度就会更加准确,而从生活中提取出的素材也会更鲜活、更有针对性,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更生动、更有灵魂。

(文艺报、中国作家网记者集体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