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黄国钦:《烟雨潮州》趣事
更新时间:2019-03-01 来源:广东作家网
《烟雨潮州》是1989年夏秋间开始酝酿。当时,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正有意把我调往潮州市文联。刚好这个当头,我手里新写好了两篇散文,一篇是《韩江,默默流淌的母亲河》,一篇就是《烟雨潮州》。那时都是手写稿。我把《韩江,默默流淌的母亲河》抄了三份,分别寄给了《汕头日报》、《南方日报》和《人民日报》。《汕头日报》未有答复,《南方日报》马上回复采用,《人民日报》也是没有回音。当年我家住在潮州西马路同安里,马路对面就是邮电局阅报栏和卖报亭。1989年10月16日,我像每天那样,先到邮电局卖报亭看看,就看到了《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刊出了我的散文《韩江,默默流淌的母亲河》。当时,兴奋、高兴、欢乐过后,马上就意识到,一稿多投的不好。回到家里,第一时间立即就给《汕头日报》和《南方日报》写信,告诉习作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请他们不要再采用,并请他们理解和谅解。
《韩江,默默流淌的母亲河》,和在当年10月完稿的《烟雨潮州》,就成了市委同意我调往文联的“出生证”。
《烟雨潮州》是在1990年第1期的《韩江》杂志发表,这是我在《广西文学》《希望》杂志、《散文选刊》《工人日报》《文学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等报刊发表文章后,第一次自己亲手编发自己的文章。那时候是手工排版、平版铅印,跑印刷厂很累也很新鲜、很奇妙,文章的造字、择字排版,封面的彩印制版,和内页的插图制版,让一个初来者,就像一个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韩江》是内部刊物。在给《韩江》的同时,我也把《烟雨潮州》寄给了《散文》月刊。1990年第12期,《烟雨潮州》在《散文》月刊发表。后来,这篇文章收进了《中国风景散文三百篇》《粤港澳散文百年大观》《广东散文选》《广东五十年散文精选》《广东省作家协会五十年文选》《广东作家作品选集》等等选本,还选进了俄罗斯吉彼里昂出版社的俄文集。
《中国风景散文三百篇》,是华夏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的。这是我第一次文章给收进作品集,但是当时我完全不知道,是韩山师范学院副校长黄景忠教授打电话告诉我的。那时黄景忠还是韩山师院中文系当代文学的一个讲师,出差到汕头市,在汕头外马路市政府附近的一个新华书店看到的。潮州新华书店没进书。我请黄老师再到汕头,帮我到那一家新华书店买一本,可惜断货了。这样,人生中第一本收入我文章的作品集,恰恰是我直到现在所没有的。
1994年12月,广东省文联举办的“首届秦牧散文奖”揭晓,共评出3部散文集,10篇散文单篇,《烟雨潮州》获得了散文单篇第3名,获奖者还有范若丁、何卓琼、洪三泰、杨羽仪、余松岩、柳嘉、吴迪安等等。颁奖是在1995年省第四次文代会开幕式期间授予的,奖金、奖状,还有一整套10卷本的《秦牧全集》。颁奖之前13位获奖者还要在省委礼堂主席台侧幕后台演习,这些平时不分昼夜、信马由缰、自由自在惯了的作者,排队受奖倒显得十分不习惯,一个个扭扭捏捏很紧张。
《烟雨潮州》还有一次我不知道的惊喜是2010年,《散文》月刊出刊30周年。这一年,期刊社在30年来所刊出的作品中,选出了57位作者的59篇散文,由《散文》月刊的母社百花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游踪四海》散文集,《散文》主编汪惠仁,于2010年10月10日作了一篇代序《阅读之美》。汪惠仁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一手毛笔字写得极其精彩,2010年第12期他编发我的散文《听林墉妙弹》,就用八行笺给我回了一封手札。
在57位作者中,除了陕西贾平凹、上海赵丽宏各选入了两篇作品,入选的,还有玛拉沁夫、张岐、艾煊、佘树森、宋协周、熊光炯、梅洁、谢璞、苗得雨、叶延滨、碧野、周国平、李元洛、杨匡汉、迟子建、陈昌本、于坚、高建群、车前子、庞俭克、荆歌,等等。我是在2015年春夏一次偶然的阅读,才知道了这本书。根据代序后边“敬告作者”的启事,知道了“本书作品均曾在《散文》上发表,选入此书时,向各位作(译)者发函征询,多数作(译)者都有回复。因发刊时间久远,有些信函被退回。如相关作(译)者见到此书,请与百花文艺出版社联系,以奉上稿酬。不周之处敬请谅解。”于是,我与百花社取得了联系,得到了他们的回音和赠书。
《烟雨潮州》就这样,陪我整整走过了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