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读粤精彩 > 会员文选

谭晓瑜:寻趣三华古村

更新时间:2019-02-14 来源:南方日报

大多数古村落都远离城市,分布在山野乡村之间,但在广州花都区却有一个古村落坐落在城市中心,这个村叫三华村。这里四面环水,绿榕成荫,古祠遍布,与城市和谐相处,因为村内榕树多、鱼塘多、祠堂多,被当地人称“三多”村,是个景色优美,又充满乡野趣味的城中宝地。

走进古村,村头巷尾全是榕树,整个村落几乎被密集榕叶覆盖,很多树龄已过百年,高大的树冠苍翠繁茂,树根如龙蛇交错,有的跨过小河形成天然的树根桥,有的则盘成宽大的树凳,成为村民纳凉聊天的好地方。入村口的那棵老榕树据说有三百多岁了,依然枝繁叶茂,树根犹如盘龙。村民将其视作村落的福根,让孩子拜其为“契爷契妈”(干爹干妈),每年焚香奉供,祈祷孩子生命能与大树同生同岁,历经风雪坚强不倒。老榕树旁原有一条河经过,外出求学的孩子放学回家,一个个脱光了身子争先恐后地爬上大榕树,“扑通、扑通”往河里跳,玩够了才回家。每年端午,村民划着龙舟从这里出发去天马河比赛,全村的人都到村口这棵榕树下送行,热闹非凡。如今河水因为修路已被引流绕道,只有部分桥廊还留守在老榕树旁。村口的这棵老榕树在村民的心目中,早已不仅仅是一棵树的意义,它像一位耄耋老者,守望着一个村庄数百年的时光悄然经过,也是村民对生活记忆的见证。

天马河绕村而流,村内水系发达,村民们挖塘引水建鱼塘,家家户户发展水产养殖。村内塘水如镜,处处是绿榕倒影的景色。养殖业的发达使村民生活富足,但据说这里的小伙子娶媳妇却不容易。原来,每年在春节前这里家家户户都要干塘抓鱼,那是全年最冷的季节,刺骨的塘水把手脚冻得又红又肿,刀割一样疼。鱼卖出后,一家大小不论男女老幼都要到塘里挑塘底泥,一筐筐一车车地运到地里给庄稼施肥,一挑就是一个月,个个累得要脱一层皮。就这个原因,外面的姑娘不愿嫁进来,村里的姑娘一心想嫁出去,小伙们只能花比其他地方高很多倍的彩礼钱才能讨到媳妇。因此在三华村,谁家生女孩会更加开心,到了婚嫁年龄,媒婆就踏破门槛,准岳父岳母们则翘着二郎腿选女婿,求亲礼也收到手软。

丰富的水资源,让村里的孩子个个都识水性,夏天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家长抱着孩子站在鱼塘边,猛地丢进鱼塘,任孩子扑腾够了也就学会了游泳。学会游泳的孩子乐趣无穷,整个夏天都泡在水里,累了就爬上大榕树睡一觉,神仙一般的日子。

最让这个古村落彰显文化古韵特色的,自然是村内星罗密布的古祠堂了。福源徐公祠、默庵徐公祠、徐氏大宗祠、郁山徐公祠等古祠堂,形态各异,错落分布。广东省著名的古建筑祠堂群资政大夫祠也在村中,集之徐公祠还是辛亥革命期间番(禺)花(县)同盟分会所在地,辛亥革命花县十八烈士有十六位出自该村。步入这样一个有着厚重历史沉淀的古村落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三华村建村有900多年历史,村民多姓徐。在三华村徐氏一脉中,不得不提及徐维扬这个人物,他是辛亥革命期间番(禺)花(县)同盟分会的创办人之一。他在村内的祖屋,现居住着徐维扬孙女的大儿子。徐维扬育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徐富家非常厉害,当年曾担任过某海军军舰舰长和香港铁路局局长,现在多数亲戚都在香港地区和国外生活,有时也回祖屋聚会和拜祭先祖。望着这些带着厚重历史的古建筑,令人内心感慨。也许,生命是一个个轮回和守望,我们需要停下脚步,用心去体会这里一砖一瓦带给我们精彩的家族记忆,才能感受到他们曾经那样鲜活地生活在历史的长河里。

因为村落与城区中心相邻,环境优美,三华村也成为外乡人喜欢租住的地方,他们操着各式方言在这个美丽的村落安居乐业,与本地村民和谐相处。古村落里的石头小巷蜿蜒安静,一些具岭南特色的小骑楼还分布在村内的小巷里,小巷两边的小商铺用旗帜做店名招牌,售卖着最具本地特色的糕点、食品,还有剃头铺悠闲地开着,随时可见小狗小猫悠闲地在巷子里晒着太阳,与人和谐相处。时光经过繁华喧闹的城市,拐了个弯转到这里放缓了脚步,让人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笔下《故乡》里描述的家乡情景,安静、祥和,散发着传统自然的生活气息,每一个角落都趣意盎然,不被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