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梁宝星长篇小说《金属婴儿》研讨会在岭南文学空间举行
更新时间:2018-12-11 来源:广东作家网
2018年12月7日上午,由广东省作家协会、肇庆市作家协会、怀集县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梁宝星长篇小说《金属婴儿》研讨会在省作协“岭南文学空间”举行。
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范英妍,省作协副主席廖琪,省作协副主席、《作品》杂志社副总编王十月,省作协主席团成员兼副秘书长、组联部主任郑毅,《花城》出版社副总编张懿,省作协副秘书长、《少男少女》杂志社副社长曾庆丰,肇庆市作协主席钟道宇等省市县有关单位领导出席了研讨会。
青年小说家、评论家陈崇正、周朝军、黎保荣、鄞珊、唐诗人、路魆、范俊呈等对来自肇庆怀集的90后青年作家梁宝星的长篇小说《金属婴儿》,从艺术性、思想性等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解读。与会者认为,《金属婴儿》虽然是一位90后作家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但作品所体现的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让人们看到了当代青年作家的责任与担当。
今年7月份,梁宝星的首部长篇小说《金属婴儿》被刊发在《作品》杂志,这也是肇庆30多年来首次有长篇小说在《作品》杂志上发表。小说以环境污染为背景,讲述了一对夫妻生下了一名金属婴儿,面对金属婴儿,双方在情感煎熬中终于走向了对立面,由此引发了环境污染对人性摧残的深层次思考。(陈彦舟 徐玉君)
专家点评选登
唐诗人(青年评论家)
梁宝星的长篇小说《金属婴儿》,据我所知,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把它当作一个长篇小说来写的,而是由三个有关系、但又能相互独立的中短篇组成的。现在比较流行这样写。但我个人是不太赞成这样写长篇,这跟我们理想中的长篇有很大的差别,起码就梁宝星这个来看,这三个部分是有很明显的断裂感的,而且每一个部分的完成度也各不相同。但是,很有意思的是,这三部分,我看到了三种可能行,或者三种当下文学创作的风格选择。我下面就针对这三个部分来说。
第一部分《顺流而下》的完成度相对好一些,但其实也有很多遗憾,比如小清那条线,我觉得是可以看看怎么加进去的,这样留白虽然有一些想象空间,但这空白可能留太多了,然后后面突然出现,还是有些突兀或者说有些刻意的弥补。我个人觉得可以在叙述过程中隐藏小清这条线,可以按现在的写法,就是不直接写,而是写江边、江上人的说法,这个多写一点,目前的写得太少,多写一点可以更为丰满,同时最后也就不会觉得突兀。同时,我更想说的是,第一部分这个接受度更高的,其实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写法,笔法啊,包括小说所写的题材之类,都是文学史上很多重要作家写过且写得非常好的。比如沈从文、苏童等。我是觉得,年轻作家若继续在这方面写,而且是写短篇这样的文体,想超越文学史上这些大家,是很难的。
第二部分《南国黑雪》,这个题目让我想到很多网络小说,包括玄幻小说之类的;同时,你这个部分的故事,也相对通俗,就是写偷情,围绕偷情所引发的各种事情来展开,当然也触及一些地方的、民间的独特地理文化,比如乱伦、吸毒、种茶叶之类,还有时代变化过程中的人性变化等等。这些内容上的独特性,并不能让小说变得鲜明,反而是偷情这个故事,里面的紧张感很吸引读者,这种通俗故事,是通往大众读者的路数。同时这个篇章的叙事本身也是明快的,流畅的,所以你这部分最长,但其实可以是看得最快的。这个部分我看到的是一个通俗小说家的可能性,去网络上写,或者写青春读物之类。
第三部分是《金属婴儿》,似乎是最可言说的部分。这个题目看上去是个魔幻的或者科幻的小说,而小说写的东西,我看到特别惨烈的事件。这是写重大题材,通过一对年轻夫妻要不要孩子的矛盾和痛苦,来完成对这个地方、这种生态的批判。这份勇气是非常可嘉的。但是,这个作品这样写,力量是比较弱,还比较观念化。这种大题材,不要轻易用掉,应该苦思冥想之后寻找到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写。比如我读完这部分之后,我一直在想,这个题材若换给莫言,换给王十月,他们肯定不会这样写。莫言应该会从这个金属婴儿的视角来写,十月老师可能会从这个时代的大背景入手,会把空间放大。我觉得这两种的挑战力都很可以期待,但目前这个写法,是会让人觉得有些浪费题材的。当然,小说现在的这个想法,已经很不错的,只是还不够冲击力而已。另外,这个部分,我看到的是一种先锋写作的可能性,不是说里面的叙事方式的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切换式叙述的先锋,这已经非常常见了,而是说你可以找到很多独特的视角去完成它,你涉及的这个题材,污染导致的“科幻”,其实就是“病患”,由病患开启的魔幻,这个方向很有意思的。这个题材如果把疾病和魔幻结合起来,包括把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它的意义肯定就不同了。
这三部分,如果合起来作为长篇小说来看,或许就需要一个统筹性的、贯穿到底的东西。目前这个小说的叙述方式,是起不到震撼性的。但我想象的是,如果从这个金属婴儿的视角去看这个二十世纪的历史发展,那得多有趣。“我”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金属婴儿,“我”是你们整个二十世纪的革命历史包括经济发展历史的产物,“我”是一个病人,“我”来看二十世纪,那二十世纪就是一个“有罪”的历史,“二十世纪”就是一个趋向人类终末的过渡,但同时,因为“我”是一个病患婴儿,所以你们也不要相信“我”,“我”说的是胡话。这样叙事,我觉得这将是一个非常有震撼力和批判性的作品。当然,这是一个大作家的高度,要完成它,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我读完这个小说,感到很痛惜,怕这个题材就这样浪费了。但同时,也很希望,可以继续写这个题材,但不要急着去写,要完成一系列的叙事实验性质的练笔之后,再去写,通过各种类型的中短篇写作实验,还有搜集更多的材料,包括民间风俗自然和历史材料等,准备充分之后再动笔写。
所以,梁宝星目前这个长篇,这里面的可能性不仅仅是这三个部分可以通往三种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写作方向,同时,这个题材包括宝星的叙事特征,也看到一个大作家的可能性,这是可造之才,非常值得期待。
李谓(花城出版社编辑)
虽然我因为图书编辑的缘故,本职工作很大一部分就是看作品、挑选作品,90后当然也是我关注的一个重点,但是,说实话,我翻阅过很多90后的作品,认真看完的却非常少,倒不是因为作品不好,我把我之所以看不完很多90后作品归结为代沟,归结于我个人阅读经验的不与时俱进。从内心来说,也许我更乐意看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小说,也就是偏重于讲故事的小说,我一直都认可小说所具备的功能和属性本来就是讲故事。
关注到《金属婴儿》这部作品,一来大概是因为作者是我同事,并且办公室相邻,工作期间多有碰面;二来这部作品发表在《作品》杂志,这本刊物极少发长篇小说,我印象中这么多年来应该只发过极少数的几部,大体上也就说明了这部作品的优秀;有了这几个关联,所以就花了几天时间好好的读完了这部作品。说实话,很佩服这部作品的题材选择,把作品直接带到了探讨社会发展和环境污染这个暂时还很难解决的悖论上,将当代社会面临的发展经济及其所导致的破坏环境的问题摆在了眼前。小说直面这一问题,用近百年的时间跨度,通过四代人的故事,引发出对这一两难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作者用一段通俗易懂的句子很明确地点出了所面临的问题所在:“赤坎人清楚水中的金属元素带来的威胁,却不去改变,是怕造纸厂搬走后,带走了他们的致富梦。”作品试图用虚构的却又是真实存在的故事刺痛我们日渐麻木的神经,将小说的呼吁作用呈现出来。作为一名90后的作者,能够有这份勇气和担当,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路魆(青年小说家)
贯穿《金属婴儿》全篇的意象,是船,故事始于船,而又终于船。
船到底到代表了什么?与其说它是人栖居的一个空间,毋宁说人本身就是一条船。
小说里有一句话可以概括船的意蕴:每个人的一生就像一条木船,任何人都不应该在别人的船上呆一辈子。
生命和爱情,可能在一条木船上诞生,但谁也不会永远在船上不离开。就像小说里,外公不可能永远住在渔夫的船上,不可能永远拥有小清,他的妻子和孩子,甚至每个人身边的亲人,都会以任何的方式彼此远离。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同时,小说里的河流生活跟岸上生活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比,让我想起了苏童的《河岸》,以岸为分界线,人的精神状态被区分开来。岸上干燥而繁华,水上潮湿又欲望丛生。
如果外公在火灾之后,没有上渔夫的木船,就不会对岸上生活产生新的渴望,就不会产生精神的割裂。如果岸上的生活,是一片集体无意识的土地,那么离开土地,进入水域,外公才开始用独立意识,自觉地回望生命的始源。
可以说,外公的自我意识是从上了船之后才逐渐显现出来的。他命运的偶然性,也是从上了船后开始的。
宝星把小说的大背景,设置在各种历史事件底下进行,加深了历史偶然性对人的命运偶然性的碰撞,所有人物未来都带着悲剧性的宿命感。
接着是金属婴儿这个意象。小说三个部分都关乎着出生和死亡,到第三部分,金属婴儿的具体含义才写出来。
那个时期出生的婴儿都带着高含量的有毒金属元素,是造纸厂时代留下的最让人痛彻心扉的产物。但这又何尝不是上两代人的命运结果呢?一代又一代的人,将命运像衣钵一样,不断传承下去。
虽说船象征着独立的个人,但人往往身不由己。因为船必须在河上漂流,当手里的船桨斗不过河水的力量,人在命运长河里,不得不如浮萍般漂泊。
这种命运的不确定性也是《金属婴儿》这部小说带给我的最大感受。
但这部小说结构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三个部分的比例稍显失衡,第二部分过于集中描写一个人物的命运,让前后两部分的作用变得好像只为点缀而存在。三个部分其实可以交织得更有机合理一些。
曾庆丰(《少男少女》杂志社副社长)
接到肇庆作协钟道宇主席的任务,我一口气读完梁宝星的作品《金属婴儿》。我不认识作者,更不知道他是一个90后的年轻人。作品用沉稳笔调,接地气内容,不但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更关注普通人的现实生活,是一部难得的长篇小说。及至在网上查看,才知道作者的年纪,更惊喜作品的大气。
《金属婴儿》具有浓重的社会责任感,让生活本身说话,关注人们整体的生活状态。作品分三部分,从解放前写到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写出了三代人的悲剧。从逃避战乱到被环保问题压跨,作品轻轻地把几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通过一些个体的现象和人物一一地展现,留给人们一个沉重的思考空间。因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环保问题,就像用广角镜头近离拍摄,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感官。
众所周知,世界最高的高峰,是因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产生的,是从下向上发展而成的。地壳的碰撞和挤压,比我们的感知力要慢的时候,让我们觉得很平缓,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时间久了才看出变化;发生地震瞬间,山崩地裂,连逃生的机会也没有。文学作品亦然,有好的基础,有深层的冲击,而且有足够长的时间,才有可能达到一定高度。有矛盾,有对立,有碰撞也有暂时的平衡,在这些问题相互间纠结,相互作用中,进步着、升华着,一直不停步。
《金属婴儿》通过各种各样的矛盾,展现着自己的艺术魅力。文章写的看似平淡的普通人家的生活,实际却暗流涌动,社会环境的变化,给水上人家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希望远离现实,保持生活的平衡,然而无论爱情还是事业,都经不住时代更替和发展带来的冲击,于是,更大的矛盾在等着他们。小说把社会的热点问题,浓缩到一个小小的地方,通过几个普通人的遭遇,通过生活的现象,揭示生活的本质。
作者的笔法是轻盈的,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三代人的辛酸。特别是最后一部分,虽然这是笔墨最少的一部分,但作者用第一和第三人称交替叙述,使沉重的话题变得轻松了少许。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这种轻盈更突显文章的沉重,作者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夸张的直白的无不留情的压力,是对人们过分追求利益的一个警醒。
也正因为这,文章的第三部分稍稍的缺失了前面的含蓄,有点耐不住性子的样子,要跳出高呼环保的口号了。在艺术的手法上,这是可以有更好的提升空间的。
现实社会维度的变化,时代的跳跃,为小说带来很多深层的东西,从现实的沃土,向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对本土文化的自信,让他创造了具有深层次的中国特质的艺术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我国40年的变化翻天覆地,举世瞩目。中国改革开放不停步,下一个40年的中国,定当有新的刮目相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改革之路,给人们的将会是更美好的生活。梁宝星的《金属婴儿》所呈现的,将只停留在人们的想象里。
范俊呈(青年小说家)
作为同龄的小说写作者来讲,梁宝星的长篇小说是令我佩服的,大多数纯文学作家走的都是短—中—长的写作道路,而梁宝星一出手就是长篇小说了。在《金属婴儿》中,我觉得首先的一点是长度,当然不只是篇幅的长度,还有时间的长度、空间的长度,包括结构的长度。我们知道,在叙事文学作品中,一篇小说要有一个时间的跨度,《金属婴儿》是以家族的变迁来叙事的,分为三部分的小说中,以不同的时间视角来进入叙事,第一部分是“我爷爷”,第二部分是舅舅“陈垚”,第三部分是以“我”;从结构上来讲,第一部分是从“我爷爷”,乍一看以为是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那样的写法,但是第二部分叙述视角发生了转变,是以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叉叙述的,我们可以看到梁宝星自如的叙事转换中,他对故事整体的把握是较为突出的。同时他的叙述做得贴切,比如说用“我爷爷”作为视角,就赋予了小说的传奇色彩,刚才各位老师也提到,这部分让人想到《边城》,我更多想到的是《河的第三条岸》,里面有魔幻的部分,还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以一个少年经历作为切入点的,《金属婴儿》也是以“我”六岁的爷爷来叙事。梁宝星在时间的长度叙事中,他能够开拓空间意义,比如小说里面的船、橡胶林,包括作为地理空间的赤坎镇,在他的叙事中,空间意义也在随着时间延伸,他对小说难度的克服,我觉得这一点是很难得的。
另一点是,刚才各位老师也说到,梁宝星作为一个青年小说家的担当,梁宝星是值得期待的,他在体现着他的文学价值观。本雅明有一个说法,文学作品要提供意义,提供道德训诫,要对人对己有所指教。梁宝星以叙事的形式来探讨现实问题,他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让我们看到一个青年小说家的情感寄托。
我还想探讨的一点是,青年作家如何书写生活经验以外的事物。在《金属婴儿》跨时代的书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梁宝星的小说抱负,他能写未曾经历的过去,也能体现当下,对未来也具有指向意义。梁宝星具有小说想象力,在余华的一篇文章《飞翔与变形》中,里面提到作家想象力对于小说的丰富,梁宝星具有这样的书写能力,他的洞察力让小说想象更为合理,并且能建立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信任。
如果有什么建议的话,我觉得宝星或许可以更多的关注中短篇小说,目前他的长篇小说可能是敞开来写,但中短篇小说往往要收着写,哪些事物有重点写的必要,哪些事物可以轻描淡写。通过写中短篇有的训练,当你解决了中短篇的叙事难题以后,长篇小说中的难题很多时候就迎刃而解了,在这个基础上,相信小说意韵会更为丰富,你的长篇小说的完成度会更高,你会走得更远。